
传统易经风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oc
3页传统易经风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传统易经风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地理学是一个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外表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是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广阔精微、无所不包,?吕氏春秋?评价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何谓易?关于易的解释很多,说法之一是上日下月为易,即易是古人在对宇宙中日、月等天体运行规律观察后概括归纳出来的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提到生生之谓易,他认为易经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生生,生是天地的功能,是先天的,生生是后天的,指人类应体察先天之生,使宇宙创造生命的精神继续不断,生生不息笔者认为,以上易的解释与地理学人地关系这一研究内容和高中地理课程可持续开展这一核心论题的提法是一致的 ?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医、风水、数术、兵法等诸多的中华文明即脱胎于此风水又称地相,古称堪舆术,风水研究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开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近年来,以易经风水知识为主要元素的悬疑小说很流行,高中生对此亦很感兴趣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尝试着寻找易经风水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穿插点、浸透点,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有趣、轻松、高效地完成高中地理学习,同时从易经风水角度入手也为学生理解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并增加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一、冬至阳生 在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学习中,不同节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面的位置、该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及其年变化是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冬至节气的由来:夏至、冬至等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理论创造出来的珍贵科学遗产,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然后简单介绍?易经?八卦的两个根本符号--,其中为阳爻,性刚属阳,--为阴爻,性柔属阴,并给出?易经?中八卦符号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以说明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是节气循环的开始,因此称为冬至阳生最后给出古人对冬至的提法: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故曰冬至,以此概括冬至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进步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该重点内容。
表农历二十四节气、农历月份与八卦对照 ■ 二、气、天气与生气 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学习时,锋面、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等处,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理解、难记忆笔者选取了?葬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导入: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借助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的提法,在黑板上画出冷暖气团相遇的图示,用升而为云,降而为雨随之画出形成锋面、暖气团沿锋面抬升进而凝云致雨的图示通过强调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与天气的关系,并用不管是大气的程度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假设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气温降低,更易出现阴雨天气来归纳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的原因,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教学中,笔者再次选用了这段文字,并且在文字最后增加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的描绘借助该段文字,帮助学生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理解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联络,教学效果较好 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学习时,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是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者将?晋书郭璞传?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本重难点内容的探究素材: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
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通过让学生简单解释古文的含义进步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考虑为何最初去水百步,其后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郭璞为何这般能掐会算?设计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本知识学习始终,使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积极动脑主动考虑,尽可能自己去解决疑问,进步学生的听课效率 四、山南水北谓之阳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学习时,笔者用山南水北谓之阳作举例,帮助学生从日照角度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处在北半球,全年而言正午时太阳更多的是从南往北照射,因此山的南面获得更多日照为阳坡,山北为阴,而河道下凹因此河道的北岸获得更多日照为阳,水南为阴,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笔者进一步对学生进展启发,多角度理解山南水北谓之阳从城市建筑方位的选择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是正确的:人们一般把城市建筑的方位选择在阳面,即山坡的南面和河流的北面山的南面好理解,为何人们会把城市建筑的方位选择在水的北面呢?你可以从地转偏向力角度予以合理解释吗?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回忆,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在北半球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右岸〔南岸〕更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而左岸〔北岸〕流水的堆积作用更强,因此较为平缓的北岸更适宜人类作为城市建筑的选择之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易经风水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乐于、更易于承受相关的地理信息选择适宜的易经风水内容用于导入、探究等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教师在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调用日常经历和已有知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结实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