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预案第四册参考模板范本.doc
27页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单位名称:版本号:颁布日期: 年 月 日发 布 令全体员工: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事故蔓延,有序、有效的组织抢险和救助,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本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救援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 有限公司安全预案》,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公司应按照本预案内容与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案进行救援,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 年 月 日目 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11.4应急预案体系 11.5应急工作原则 12事故风险描述 22.1单位概况 22.2危险点及事故风险 2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3.1 应急组织体系 23.2职责 24 预警及信息报告 34.1预警 34.2 信息报告 35应急响应 45.1 响应分级 4根据事故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确定响应级别 。
45.2 响应程序 55.3处置措施 55.4应急结束 86 信息公开 97后期处置 98保障措施 9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98.2 应急队伍保障 10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08.4 其他保障 109 应急预案管理 109.1 应急预案培训 109.2 应急预案演练 119.3应急预案修订 119.4 应急预案备案 119.5应急预案实施 11附件 12附件1: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12附件2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13附件3:有关应急部门、机构的联系方式 13附件4消防设施分布及疏散、救援图 14附件5 相关记录表 1522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能力,确保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立即组织施救,防止事故扩大,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1.3适用范围(1)适用于我公司经营过程中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的相关应急处理、应急反应、救援程序。
2)事故类型、级别事故类型影响范围预案影响级别备注火灾公司内、公司外公司级、社会级触电公司内公司级1.4应急预案体系由于公司生产工艺简单,事故风险小,故只编写综合预案处置措施合并编制1.5应急工作原则在事故发生时判断准确、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2事故风险描述2.1单位概况 2.2危险点及事故风险2.2.1风险分析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公司生产及办公场所可能发生火灾、触电事故2.2.2 危险特性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有发生火灾的可能,使用电器设备有发生触电的可能。
2.2.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通过风险分析可知,本公司发生火灾影响周围单位的可能性很小,公司要求生产区域内禁止烟火,并配备灭火器材生产场所存在发生火灾、触电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为极少财产损失和人员轻微伤害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组长:经理组员:公司其他成员3.2职责3.2.1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职责3.2.1.1 组长职责:(1) 负责组织制定、修订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预案的培训、演练2) 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生事故时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3) 在启动应急预案时,负责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联系外部救援力量⑷负责人员、资源配备、通讯联络及后勤保障3.2.2.2 组员职责 (1) 参加本公司的应急救援行动或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行动2) 发生事故时,现场发现人员负责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工作3) 受组长指派负责与事故现场的联络及和周边单位的联系 4 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4.1.1预警条件当政府发布雷雨、大风、暴雪等预警信息;公司发生可能引发火灾、触电事故前兆;周边单位发生事故可能影响本公司安全;同行业发生事故,本公司也可能发生类似事故时。
4.1.2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及预警的方式、方法当达到预警条件时,由信息接收(或事故前兆发现)人员第一时间内向公司经理汇报,由公司经理向全体员工发布预警信息外部信息以接收为主,内部信息以巡视检查为主4.2 信息报告1、信息接收与通报公司经理为事故信息接收人员,信息接收人员保证24小时开机一旦发生险情或发生事故时,现场员工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组长,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救援报警负责人为: 联系: 2、信息上报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⑴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⑶事故的简要经过;⑷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⑸已经采取的措施;⑹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 信息传递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由经理本人或经理指派的专人通知相关部门或事故扩大后可能影响的单位,以请求援助或疏散撤离通知方式采取通知和前往需传达信息单位当面转告方式。
5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确定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级别响应条件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公司级内部可以控制的事故内部内部可以控制社会级内部无法控制的事故内部及周边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才能控制5.2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开通与生产安全事故所在地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现场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2)根据警情研判响应级别,如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各种救援力量到位 (3)采取救援行动 (4)根据事态发展,判别是否需要请求增员,扩大应急 (5)若事态得到控制后,进行应急恢复6)应急结束后,进行评审总结应急救援响应程序见附件15.3处置措施针对公司生产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触电事故制定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5.3.1火灾现场处置措施当生产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救援小组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1) 组长得到起火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及来源,将易燃物移走,以免火势扩大3)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4)火情完全消除,经组长确认安全后,救援工作终止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1)使用的消防灭火剂应与扑救物质的相适应,不得与扑救物质的性质相抵触,发生新的危险2)定期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1)处理火灾事故时应谨慎小心,不得盲目采取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2)扑救火灾时一定把握风向,人员一定要在上风向进行救援;人员疏散时一定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进行3)如人身上不小心溅上火星时,应立即进行扑灭衣物着火后迅速脱下衣物,将火扑灭,如来不及脱下衣服,应就地打滚把火扑灭,现场人员可用灭火器帮助衣物着火人员灭火救火时勿用衣物、扫帚来回扑打,以免扩大着火范围着火人也不要惊慌,乱跑乱跳、跑动,这样既影响救助,又可能扩大火情现场救援和互救注意事项对于烫伤烧伤人员的救护,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尽可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对大面积烧伤并已休克的伤患者,舌头易收缩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用被褥将伤者轻轻裹起来,方便“120”急救。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1)根据事态的发展,如火灾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向社会请求增援 ,及时拨打119报警;(2)在火灾扩大后,应将无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向周边单位发出撤离疏散信息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1)清点救灾人员2)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5.3.2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拨开带电体或触电人员,以隔断电流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5)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救治,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呼吸及心跳,让其舒适地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6)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切记不能给触电者打强心针,如身体烧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的电工钳必须有绝缘柄,木柄斧头必须是干燥的,以免发生间接触电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