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发展简介.docx
2页学校发展简介**镇中心学校位于**镇**路中段东侧,**年3月,由镇中学和镇中心小学合并成立,是一座九年一贯制公办民汉合校下辖**、**两所分校至**年,中心学校建筑面积8674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其中汉语初中班12个,民语小学班2个,在校学生632人,其中初中生263人,住校学生208人,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中学入学率99、4%,小学入学率100%学校拥有先进教学设备,各功能室完备,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营造了一个高品质的育人氛围镇中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农业中学,当时学校全年上课6个月,劳动5个月,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珠算、政治、农业基础知识、物理、音乐等,学生来源全为**公社普通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办学经费均由人民公社自筹1966年停办,1974年在原农业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学,在校学生200多名1975年一1980年间学校师生自力更生、建设校园,校容校貌有了改观1983年在乡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下,投资十多万元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两层教学大楼,在校学生达1500多人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改善英语教学环境,1986年投资近20万元建起了当时**县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以及首个自治区农村中学语音室。
在教学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镇中学又非常重视教学的软件建设,1993年实行的“三育人”量化管理,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6年开始实行的目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999年投资18万元购置计算机36台,其硬件设施建设走在了其它学校之前200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多万元又盖起了三层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从此中学教学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完备中学建校28年来共有高中毕业生23届(高中1999年停办,)初中毕业生28届在28年的教育教学中,历届校长都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28年的教育教学是卓著的,曾多次得到上级好评和嘉奖,1988年荣获自治区一级实验室的光荣称号;1992――1993年连续被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学校;1994年被县教育局命名为花园式学校;1996—1997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8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小学(**中心小学),诞生于1952年,原校址在**南段与143团的交界处,最初的校舍是三间地窝子,有教师1名,学生20多名在50年代中期学校搬迁至现在校址学校搬迁后盖土木结构教室一栋,约100多平方米,有学生近百名。
1961年,杜景林同志调**小学任校长,在1962年的盖起了一栋约300平方米的8间教室文革”结束后,在公社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2年一1985年先后建土木结构教室三栋,土木结构家属房四栋,砖混结构教室一栋,校舍面积达到2540.52平方米,在校学生达900多人,1984年成立学区,**小学由县教育局命名为**乡中心小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校推广“邱学华尝试教学法”,1986年引进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现代小学数学》,为我县农村小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校实施目标教学,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2000年**镇中学高中部撤并到**一中年3月由镇中学和镇中心小学合并成立中心学校(**年先后撤并了**小学、黄湖小学、**二校)下辖**、**两所分校,共有教学班63个,其中初中教学班12个,小学汉语教学班37个,民语言教学班14个,共有教师192名,在校学生1223名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始终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通过实施“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办学活力”、“抓实教育教学、实现办学目标”、“强化安全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打造校园文化、夯实办学内涵”、“狠抓双语教学、提高双语质量”七大工程,学校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已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岗、引导点拨、培育新人”的教风;“勤奋好学、明理多思、合作探究、求真创新”的学风。
近几年,中心学校分别荣获“**地区德育达标示范学校”、“**地区花园式学校”、“**地区绿色学校”、“地区及精神文明单位”、“地区级四好学校”荣誉称号荣获“**县先进基层党组组织”、教育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安全工作”、“工会工作”、“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女口:何永慧(昌吉市委书记)、刘永华(**县副县长)、魏存兵(乌苏市副市长)、林建平(曾任**市副市长)等2000年初中毕业生**同学升入**一中,于2003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同学2005年初中毕业后升入**一中于2009年考入北京大学……俱往矣,拼搏、奋斗,看今朝,继承、开拓、创新,正因为有了镇中学和镇中心小学的辉煌过去,才奠定了**镇中心学校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坚信**镇中心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和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