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线体造型张玉平说课教案.doc
3页《有趣的线体造型》说课稿浠水县巴河镇巴驿小学 张玉萍一、对教材的理解《有趣的线体造型》是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 4 课的内容(劳技课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五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为小金工,是帮助学生学习正确使用常用的小金工工具,学习基本的小金工技术,服务于生活,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前面制作简单的实用品到利用小金工技术创造美的东西来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转折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三个:1、知识目标:了解掌握制作线体造型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维的良好行为习惯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挥创造力3、情感目标:了解形态各异的造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制作线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亲手制作线体造型教学难点:制作时怎样使造型的连接点最少四、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共同制作,问题启示,想象归纳等方法;在学法方面,我重点突出了学生观察、欣赏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拓展,主要采用了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准备:铁丝或铜丝一根、尖嘴钳、锥子、锤子各 1 把,木块 1 块六、说教学过程:㈠欣赏造型,引入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 2005 年春晚的感人舞蹈《千手观音》 (出示课件) ,接着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造型艺术精典如: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祥云火炬、马踏飞燕、家俱等(出示课件) 再接着出示一些线体造型图片,进入新课(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前面的欣赏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为后面引出教学内容作了铺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欲望) ㈡观察作品,探讨研究《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些理念,这个环节我分三个步骤进行:1、给小组分发作品将自己带来的一些线体造型作品发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是什么造型呢?选用了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具?是怎么做出来的?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出示课件) 2、小组探讨研究、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思考的结果,形成统一的答案,然后让第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老师作总结(出示课件) 。
3、设计造型在各小组汇报交流完毕以后,老师又用问题去引导学生,用金属丝还可以弯制成哪些造型,待学生回答后,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想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来,老师出示一些线体造型(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探究能力得到提升)㈢制作造型在这个环节中,让各小组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造型进行制作,在制作 时老师提出制作要求(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制作,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创造美带来的快乐) ㈣作品展示: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发现美、创造美,这一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1、组长展示,介绍作品在各小组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让每小组的组长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给大家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创意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作品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追寻中) 2、学生评价让学生自行评价每个小组作品的创意和作品,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 。
3、教师评价由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逐一从创意、美观和接头多少来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我认为课堂评价很重要的,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上进的动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及时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美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表演动作(出示课件) 2、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谈话,引导学生更深入探究3、让学生想想用金属丝还能弯制出哪些形状的物体模型,先设计,然后制作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再一次欣赏到美丽的线体造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就要结束了,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本次说课,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劳技课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思索、不断探究的过程,更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今天的说课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真诚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行家给了我这交流的机会,这次说课必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又一个全新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