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x
49页202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调查报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二是_____A.政策性强B.纪实性强C.综合性强D.指导性强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解析]调查报告的特点:即针对性强和纪实性强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2、 2013年国家征收企业所得税额同比增长约为_____ A. 12.1% B. 13.2% C. 14.3% D. 16.6%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所求为,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吴某冒充某知名媒体记者:以曝光W公司的违法行为相要挟:获得了W公司巨额现金吴某的行为构成_____A.敲诈勒索罪B.诈骗罪C.招摇撞骗罪D.侵占罪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吴某冒充记者以曝光W公司的违法行为相要挟:非法占有了该公司巨额现金: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故本题选择A项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下列关于刑法的主刑和附加刑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A.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式:不能独立适用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能适用死刑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D.附加刑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它是作为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方式适用于重罪犯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刑法》第32条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第34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故A错误:应选5、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 A.教育的生产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历史性 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6、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山东人的是_____ A. 孔子 B. 鲁班 C. 韩非子 D. 孟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
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词语中不是成语的是_____A.积劳成疾B.绰绰有余C.从容不迫D.无话不说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A项“积劳成疾”源自《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B项“绰缚有余”出自《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不令兄弟:交相为愈C项“从容不迫”出自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D项“无话不说”不是成语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填入第2段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词语是_____A.创新模仿B.独辟蹊径亦步亦趋C.嫁接移植D.因地制宜人云亦云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第一空:“创新”指创造新的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结合文段可知:B先生强调的是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没有提到创新的方面:也没有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法故可排除A、B、D本题答案为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能源技术的是_____。
A. 核电站 B. 长效碱性电池 C. 风力机 D. 潮汐发电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答案解释:B解析: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二次能源中的氢能等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吉林东部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长白山地和海拔_____以下的低山丘陵:中西部是松辽平原A.200米B.300米C.100米D.500米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吉林东部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长白山地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中西部是松辽平原:平原西部低平:为吉林牧业基地故本题答案选D11、下列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_____A.理想信念B.群众观念C.生产活动D.法制观念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理想信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都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生产活动只能在实践中来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决策的_____:要求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作出决定并加以实施A.系统原则B.可行原则C.效益原则D.择优原则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决策系统原则:要用系统论的方法考虑决策所涉及的整个系统和相关系统:决策对象和外部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决策可行性原则指决策的目标途径都要同主客观条件符合: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决策的优选原则:指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中:对比分析选佳或满意方案决策效益原则指选出的方案要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即花费代价小:而取得的效果大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_____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_____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B、C、D本身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电脑只能模拟人脑:而不能超越、替代、指挥人脑的思维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了严重的道德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_____A.法律是道德的归宿B.法律是道德的基础C.法律是道德的前提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所迫求的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杜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故本题答案选D16、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_____ A. 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 B. 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C. 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 D. 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的方法论,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指导,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精神境界和认识社会^象的能力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_____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中储存介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故c项人选,A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说法本身错误,B项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强调系统优化方法:与本题无关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8、“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下行:有禁不行”:出现这些现象最根本的驱动要素是:_____A.利益B.命令C.法制D.领导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下行:有禁不行体现的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利益的驱使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9、孟某家中一只箱子和若干财物被盗,箱子当时就在附近的公共垃圾桶中被找到,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孟某认为是窃贼所藏,日后必然来取,就产生了报复窃贼的念头,把箱中物品取出装人一个爆炸装置,放到原处后来,一个清洁工清理垃圾时发现了箱子,打开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孟某的行为构成_____ A.故意杀人罪 B.爆炸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徤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实际案例中爆炸罪要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做区分,如果行为人的爆炸物是针对某个人并且将爆炸物存放于受害人的密闭空间(例如院子、卧室)里且爆炸的危害仅限于受害人所在范围,并未危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则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若为放置于公共场所,虽然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是针对某个人,但是客观上却对整个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则是爆炸罪故本题答案选B 20、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和重视保护人的隐私权有时我想: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是否也应有自己的隐私权。
我们为什么非要穷究一切呢,人类似乎应有所选择和克制:不必过多地去探索、“发现”、“窥视”、干预它们的生活也许:给藏羚羊等野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