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80058227
  • 上传时间:2024-08-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75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络腧穴经络腧穴学总论学总论 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一)经络学总论(一)经络学总论l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l2 2、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l3 3、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l4 4、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l5 5、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 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l6 6、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l7 7、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 2024/8/282经络腧穴学总论 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二)腧穴学总论(二)腧穴学总论 l  1、、 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l   2、、 了解腧穴的命名了解腧穴的命名l   3、、 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l   4、、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l   5、、 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三)灸法、刮痧法、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三)灸法、刮痧法、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2024/8/283经络腧穴学总论 1、经、经 络络((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  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一)经络学总论(一)经络学总论2024/8/284经络腧穴学总论 2、经络系统、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2024/8/285经络腧穴学总论 3、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枢.经脉》云:“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2024/8/286经络腧穴学总论 4、经络的发现、经络的发现A、、体表反应点体表反应点和和针刺感应现象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的归纳B、、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C、、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D、、气功气功锻炼中锻炼中“行气行气”现象的总结现象的总结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2024/8/287经络腧穴学总论       体表反应点体表反应点            指前人在临床实践中诊察到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有病时,有时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等感觉,或在皮肤上出现结节以及色泽变化等表现。

      2024/8/288经络腧穴学总论 针刺感应现象针刺感应现象l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时也会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得气” 、“行气”、“针感”    “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2024/8/289经络腧穴学总论 气功气功l古称“导引”、按跷、行气恬淡虚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真气从之气蓄丹田气蓄丹田”“小周天小周天”“大周天大周天”2024/8/2810经络腧穴学总论 5、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      A、关于经脉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内经》十二经脉——《难经》奇经八脉B、、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内经》记载160个——《针灸甲乙经》发展到349个———《针灸大成》359个——现代361个C、、病候学方面:经脉辨证2024/8/2811经络腧穴学总论 6、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2024/8/2812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经 脉脉l十二经脉l十二经别l奇经八脉2024/8/2813经络腧穴学总论 ((1 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024/8/2814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15经络腧穴学总论 1 1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2 2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3 3 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A、、十二经脉命名原则十二经脉命名原则2024/8/2816经络腧穴学总论 阴经(属脏)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上肢上肢前部前部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中部中部少阴心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后部后部足足太阴脾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阳明胃经下肢下肢前部前部厥阴肝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阳胆经中部中部少阴肾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后部后部B、、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十二经脉名称分类2024/8/2817经络腧穴学总论     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 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 胸腹部第一侧线胸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胸腹部第二侧线胸腹部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胸腹部第三侧线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胁、腰侧面胁、腰侧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2024/8/2818经络腧穴学总论 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手足阳明经脉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头面部手足少阳经脉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侧头部足太阳经脉足太阳经脉……头顶部,头顶部,手太阳经脉手太阳经脉……头颊部头颊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面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面部2024/8/2819经络腧穴学总论 1四肢 阴经(脏)阳经(腑) 循行部位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肢前线中线后线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下肢前线中线后线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四肢部四肢部2024/8/2820经络腧穴学总论 C、、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024/8/2821经络腧穴学总论 头头 胸胸                                               手手                     腹腹足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2024/8/2822经络腧穴学总论 D D、、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2024/8/2823经络腧穴学总论 E、、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2024/8/2824经络腧穴学总论 ((2)十二经别)十二经别l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l起于四肢,循行体内脏腑深起于四肢,循行体内脏腑深部,上出颈项浅部。

      部,上出颈项浅部l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联系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达到某些正经未能达能通过达到某些正经未能达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来补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来补充正经之不足充正经之不足2024/8/2825经络腧穴学总论 ((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l 任脉l 督脉 l 冲脉l 带脉                          l 阴维脉 l 阳维脉 l 阴跷脉 l 阳跷脉2024/8/2826经络腧穴学总论   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作用l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l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2024/8/2827经络腧穴学总论 1)督脉)督脉l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l 基本功能: 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 与脑,脊髓,肾关系密切2024/8/2828经络腧穴学总论 2)任脉)任脉l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 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l循行循行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 行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024/8/2829经络腧穴学总论 3))   冲脉冲脉l循行: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步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l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冲为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2024/8/2830经络腧穴学总论 4)带脉)带脉l循行循行 起于季(侧胸部11,12肋),斜向下 行,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l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约束纵行诸脉 2024/8/2831经络腧穴学总论 5)) 阴跷脉阴跷脉  阳跷脉阳跷脉基本基本功能功能:: 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之功 “分主一身之阴阳”2024/8/2832经络腧穴学总论 6)) 阴维脉阴维脉  阳维脉阳维脉基本基本功能功能:: 阴维脉 “维络诸阴”,主一身之里 阳维脉 “维络诸阳”,主一身之表2024/8/2833经络腧穴学总论  ((4)) 络脉络脉l十五络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一条络脉,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一条络脉,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十五络脉。

      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十五络脉l 概念:概念:         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l 功用:功用:      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2024/8/2834经络腧穴学总论 十五络穴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络偏历手少阴心经之络通里手太阳小肠经之络支正手厥阴心包经之络内关手少阳三焦之络外关足太阴脾经之络公孙足阳明胃经之络丰隆足少阴肾经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之络飞扬足厥阴肝经之络蠡沟足少阳胆经之络光明任脉之络鸠尾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2024/8/2835经络腧穴学总论 ((5)经筋与皮部)经筋与皮部l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作用是约束骨骼,维护关节的运动的功能•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  脉在体表皮肤的一定部  位的分区,十二经脉的  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2024/8/2836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 1 1、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2 2、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3 3、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4 4、用于疾病的预防、用于疾病的预防2024/8/2837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1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 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3 3、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4 4、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 2024/8/2838经络腧穴学总论 1、腧穴、腧穴l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推拿及其它一些外治法的部位。

      二)腧穴学总论(二)腧穴学总论2024/8/2839经络腧穴学总论     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经外奇穴((3)阿是穴)阿是穴2024/8/2840经络腧穴学总论         指指分分布布于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和和任任脉脉、、督督脉脉上上的的腧穴腧穴1)十四经穴)十四经穴2024/8/2841经络腧穴学总论 经络的现代研究经络的现代研究 l 1 1、经络与生物电、经络与生物电l 2 2、经络与脉管、经络与脉管l 3 3、经络与神经节段、经络与神经节段l 4 4、经络与神经、经络与神经……体液系统体液系统l 5 5、经络与中枢神经、经络与中枢神经l 6 6、经络与控制论、经络与控制论 2024/8/2842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43经络腧穴学总论 ((2)经外奇穴)经外奇穴        指有一指有一定穴名和位定穴名和位置,但不列置,但不列入十四经系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统的腧穴2024/8/2844经络腧穴学总论 ((3)阿是穴)阿是穴        又称又称“天应穴天应穴”,是指患病时,,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在身体上暂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 “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空穴,即得便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空穴,即得便快,或痛处,是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快,或痛处,是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是穴也2024/8/2845经络腧穴学总论 3、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2024/8/2846经络腧穴学总论 4、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作用•  远治作用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近治作用2024/8/2847经络腧穴学总论 5、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 ((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         ((2)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3)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2024/8/2848经络腧穴学总论 A  固定标志固定标志 人体人体五官、毛五官、毛发、爪甲、乳头、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脐窝、骨骼等皆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作为取穴的标志 ((1)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2024/8/2849经络腧穴学总论   B  活动标志活动标志        指各部关节、指各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肌肉、肌腱皮肤随患者活动而出现的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尖端等。

      2024/8/2850经络腧穴学总论 ((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         以骨节为主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定穴的标准2024/8/2851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52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53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54经络腧穴学总论 ((3)手指同身寸法)手指同身寸法2024/8/2855经络腧穴学总论 足三里足三里(( S36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犊鼻犊鼻穴下穴下3寸寸,胫骨前,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嵴外一横指2024/8/2856经络腧穴学总论 ((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        在第一、二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中点取穴合合 谷谷2024/8/2857经络腧穴学总论 犊犊 鼻鼻      屈膝,在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凹陷中取穴2024/8/2858经络腧穴学总论 (三)灸法、刮痧法、拔罐法(三)灸法、刮痧法、拔罐法 临床应用举例临床应用举例A. 灸灸法治疗疾病举例法治疗疾病举例l急性胃痛:中脘、足三里、神阙 l痛经:关元、中极l便秘:天枢和足三里l鼻炎:迎香、印堂、太阳、和肺俞 2024/8/2859经络腧穴学总论 B. 刮痧刮痧法法治疗疾病举例治疗疾病举例l急性胃痛: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l痛经: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l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腰骶部(命门,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患肢(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2024/8/2860经络腧穴学总论 C. 拔罐法治疗疾病举例拔罐法治疗疾病举例l(一)中风火罐技术(一)中风火罐技术l1.拔罐l主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

      l配穴:口眼涡斜者加地仓,颊车,四白,颧髎,牵正病程日久上肢加大椎,肩髎,肩外俞,下肢配腰阳关,白环俞,肘部拘痉配曲泽,腕部拘痉配大陵,膝部拘痉配曲泉,踝部部拘痉配太溪,语言謇涩加廉泉,肾虚精亏加腰阳关,肾俞,命门,气虚血瘀加太冲,膈腧,三阴交l2.走罐l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1,2条循行线隔日或3日一次,每条线上走5-10次2024/8/2861经络腧穴学总论 (二)头痛火罐技术(二)头痛火罐技术l1.拔罐l外感头痛:风池,头维,三阳络,合谷,通天,百会,太阳,印堂,风寒型加三阴交,阴陵泉l内伤头痛:肝阳上亢配足三里,太冲,悬钟,太溪;肾精亏虚配百会,肾俞,悬钟,太冲,关元,三阴交,心俞;气血虚弱者加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中脘;痰浊内阻配中脘,丰隆,阴陵泉,膻中,头维,太阳;瘀血阻络加合谷,血海,三阴交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l2.血罐l风热头痛配曲池,大椎,以三棱针点刺拔罐,发作时每日一次,中病即止2024/8/2862经络腧穴学总论 l(三)眩晕拔罐疗法(三)眩晕拔罐疗法l实证配中脘,阴陵泉,水泉,印堂肝阳上亢配风池,肝俞,肾俞,太阳;痰浊中阻配丰隆,阴陵泉,膻中,头维,足三里;胁部胀痛加阳陵泉。

      l虚证配百会,风池,肾俞,足三里;气血不足加脾俞,胃俞;肾精不足加关元,三阴交,悬钟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2024/8/2863经络腧穴学总论 ((四四)咳嗽拔罐疗法)咳嗽拔罐疗法l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2024/8/2864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4/8/2865经络腧穴学总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