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活动《伞》.doc
4页大班语言活动:“伞”课标理解 选自《太原市幼儿园课程标准》大班语言领域十一月第三周目标:熟悉诗歌的结构,学习仿编诗歌. 从《纲要》的核心价值取向看,此目标属于水平类的目标.大班的幼儿他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词汇,他们在具体行为的思维基础上,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萌芽,具备了类比和迁移水平,他们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内容通过想象、联想迁移到仿编的作品中所以,此目标的制定是符合大班幼儿特点的 “熟悉诗歌结构”就是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中的语言结构学习仿编诗歌”即在熟悉诗歌的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框架结构,通过幼儿的联想、想象仿编诗歌,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作品内容分析 诗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但有些诗歌的结构较复杂,对于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说,要想很好的完成诗歌的仿编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富有儿童情趣、内容结构简单、贴近幼儿生活的诗歌,便于孩子理解和仿编,这样才符合幼儿的特点.诗歌《伞》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形象生动的比拟描绘了大自然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妙的关系,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首诗歌内容结构简单、富有童趣、贴近幼儿生活,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仿编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特点和认知水平。
所以,我选择了这首诗歌作为活动的内容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以“伞”为主题,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展开仿编活动在落实重点目标“熟悉诗歌的结构”时:让幼儿通过看、听、说理解原诗歌的内容,通过摆诗歌熟悉原诗歌的结构“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谁的伞”让幼儿自己发现诗歌里每一句都有伞、都是给动物当伞、每一句都有在什么地方,为下一步仿编诗歌做好准备;在落实难点目标“学习仿编诗歌”时:引导幼儿用局部替换的方法仿编逐渐过度到整句仿编,教学形式有集体仿编、个人仿编和分组操作仿编,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教师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也正表达了《纲要》的要求活动目标 熟悉诗歌的结构,学习仿编诗歌活动准备 1.教具:公路、杨树、喜鹊、蘑菇、荷叶、蚂蚁、青蛙、池塘、山坡等图片;伞的字卡 2.学具:各种动物图片、植物图片、地点图片等活动过程一、学习诗歌,理解其内容和结构 1、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图片: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我们看看谁来了,(一一出示动物图片)小喜鹊出来了,小青蛙出来了,小蚂蚁也出来了。
突然,下雨了!小动物们没带伞怎么办?猜猜小动物会用什么当伞?请小朋友认真的听一首诗歌《伞》就会明白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教师用直观的图片设置疑问,发展了思维想象水平,也唤起了幼儿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提问、讲述的手段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教师边朗诵诗歌边出示诗歌图片,朗诵两次后提问: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小喜鹊的伞?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小青蛙的伞?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小蚂蚁的伞?幼儿回答 【本环节为了让幼儿仔细的倾听,教师在第一次朗诵时不出示图片,第二次边朗诵边出示图片为了表达教具的有效性,教师出示的画面并不是整体的诗歌图,而是将诗歌里的地点、动物、植物图片在朗诵的过程中拼成一幅画面,方便幼儿在下一环节中用单个的图片摆诗歌结构教师按诗歌的结构实行提问,又表达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使幼儿在理解内容时,初步感知了诗歌的结构】2、 理解诗歌结构 教师继续提问:“诗歌的第一句是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图片示范摆出诗歌第一句的结构)“诗歌的第二句是什么?”(请一位小朋友尝试摆诗歌第二句的结构)“诗歌的第三句是什么?”(请一位小朋友摆出诗歌第三句的结构)” 伞 伞 伞 伞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歌《伞》好听吗?请小朋友们用你最好听的声音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幼儿朗诵)小朋友们朗诵的真好听,老师还想听你们朗诵一遍幼儿再次朗诵)提问:诗歌里有什么地方一样?(幼儿回答)教师小结:诗歌里每一句都有伞、都是给动物当伞、都有在什么地方等 【教师通过让幼儿听诗歌---摆诗歌---说诗歌,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诗歌里一样的地方可能大多数幼儿都能发现诗歌里每一句都有伞,假如幼儿发现不了其余相同的地方也没关系,教师可引导幼儿慢慢观察,这也表达了《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熟悉了诗歌的结构,为下一步仿编诗歌打下基础 二、学习仿编诗歌 1、教师引导幼儿把诗歌的每一句用局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幼儿回答)池塘里的什么东西是小青蛙的伞?(幼儿回答)山坡上的大蘑菇是谁的伞?(幼儿回答)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小喜鹊的伞?(幼儿回答)什么地方的大荷叶是谁的伞?(幼儿回答)山坡上的什么东西是谁的伞?(幼儿回答) 【此环节教师要注重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水平弱的幼儿可先由替换一个词过度到两个词或整句,对水平强的幼儿可直接替换两个词或整句对每一个幼儿的仿编给予鼓励,特别要鼓励平时不爱表现的幼儿积极参与】 2、根据诗歌已有的结构仿编出与原诗歌内容不同的新诗歌。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什么(出示图片草地、鲜花、蝴蝶、大树、树叶、蜗牛)请帮老师摆一摆,说一说“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谁的伞”(请个别幼儿使用图片实行整句仿编并摆出新的诗歌结构) 师:桌子上还有很多图片,请小朋友把桌上的图片摆一摆、说一说“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谁的伞(幼儿利用操作材料分组操作仿编新诗歌,并按诗歌结构贴好图片,教师将幼儿仿编的诗歌图展示到黑板上和幼儿共同朗读) 【此环节教师先通过引导幼儿用局部替换的方法过度到整句仿编,有集体仿编、个人仿编、分组仿编,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照顾了不同水平的幼儿,符合《纲要》要求 三、延伸活动 教师可把材料放在区域中,需要仿编的局部留白,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仿编 伞 公路旁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 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活动反思 亮点:1、活动目标的选择明确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特点 2、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结构简单,便于幼儿有效学习,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3、活动材料充足,能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需要 4、活动过程能表达为目标服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的提问表达了幼儿学习的有效性,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和老师互动,教学重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5、教师使用图片引导幼儿摆诗歌结构“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是谁的伞”,很好的落实了目标 缺乏之处:1、教师在引导幼儿局部替换仿编时,时间太长,没有必要每一句都逐一替换一个词,对水平强的幼儿可直接替换两个词或整句2、教师在课堂中要多注重不敢大胆表达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教师简介 杨晶,太原市小店区山西体育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 获2009年小店区教学能手 连续几年被幼儿园评为先进个人 幼儿园骨干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