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产品的概念.pdf
5页品的概念李江帆经济学中的服务,通常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劳动,它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大致相同,但有交叉其二,是指服务产品,即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主要包括第三产业部门中一切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由于经济过程的复杂性,现实第一、二产业部门中也混杂着少量服务产品为了避免歧义,本书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如果在劳动意义上使用服务概念,就称之为“服务劳动”如果在产品意义使用它,则称之为“服务产品”要弄清服务产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得从实物与非实物谈起一、实物与非实物实物是由具有静止质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实物主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是,这三种状态的物质,在宇宙中,充其量也不到千分之一实物还有其他形态例如,实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历经固态,液态,气态之后,发生电离而以等离子态存在,这是实物的第四态冰银灯、日光灯和霓虹灯中的发光气体,火焰和电弧中的高温部分,闪电和极光,地球外围一公里的上层大气,大部分恒星,星云和恒星周围的气体,都处于等离子态据认为,宇宙中大以上的物质是以等离子态存在的又如,有些密度特高的实物的性质不像一般固体,而被称为超固态或中子态,这是实物的第五态。
此外,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 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原子核及正电子等构成的物质,被称为反物质,这是实物的第六态实物虽然形态不一,但都有共同的特性如都由基本粒子构成具有静止质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可以测定的质有一定的体积有不可入性即不同的实物不能同时占有同一空间实物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那么,什么是“非实物”呢它是不是一种精神现象呢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必须先将论域弄清楚我们知道,所有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可以组成一个类,所有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也可以组成一个类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是正概念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概念是负概念显然,“实物”是一个正概念它反映具有实物特性的事物非实物”是一个负概念,它反映不具有实物属性的事物负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范围的这就是逻辑上的论域例如,“非金 属”的论域是化学元素二卜曰,口,,卜叨,月,口曰口 门口 目,门月盆二扣门,,月月月曰门,翻 别目门 司,肠引卜叨,,,月日目门卜曰,口困 月口月肠目臼月,目口, ,州卜阴比困,,‘已月,月和‘月甲 月南经济学奖评选活动专忙“非熟练劳动”的论域是劳动负概念所表示的就是特定论域内除了正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以外的其他一切事物。
因此,只要 明确了实物的属性并规定了论域,“非实物”所表示的事物也就完全确定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实物”,有两个论域第一个论域,是自然物质就此而言,非实物是不具备实物属性的自然物质换言之,这里所说的非实物,是不具有静止质量,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不可 入性的自然物质,它当然不包括精神现象自然科学的成果已证 明,不具备实物属性的自然物质是存在的场”就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实物形态的物质场与实物不同,它看不见,摸不着,弥漫于整个空间,一切实物粒子的周围都存在着相应的场物体间存在着引力场磁体或运动的带电微粒周 围,存在着磁场带电体间,存在着电场发光体联系着电磁场⋯⋯实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场不具有静止质,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不 可入性,几个场可 以同时占有同一空间,具有迭加性如同一空间里,既有电磁场存在,也有引力场存在这些性质,构成了场区别于实物的特性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实物和场是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的它们只能依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守恒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二实物劳动成果与非实物劳动成果在劳动成果这个论域内,有一种成果是有实物形态的,另一种则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前者,是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简称实物劳动成果后者,是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简称非实物劳动成果。
我们先分析实物劳动成果与 自然界的实物相仿,它同样具有静止质,有一定的体积,有不可入性即不可迭加性不 同的是,这不是作为天然产物,而是作为人的劳动成果而存在的实物第一产业 生产的粮食、棉花、牲畜,第二产业生产 的钢铁、机器、家用电器,以及煤气、电 力、自来水等,都有这些特性人们通 常称之为“货物”,或实物产品实物劳动成果主要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实物构成的某些劳动成果也可能在使用中处于等离子态而超固态和反物质尚不可能进入人类劳动成果的范围我们再来分析非实物劳动成果不少劳动成果,虽然是真实的,人们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感觉到它们的客观存在,但它们却是无形的,不能象实物劳动成果那样给人们 以可 以触摸的形体,这就是非实物劳动成果人们通常称之为“服务”汽车司机、医生、教师、演员、导游员,商店、银行、游乐场的服务人员,他们给人们提供的劳动成果就是如此不过,这里所说的无形,并不是说人们不能用感觉器官感知它,而是指这类劳动成果具有以下的非实物特性它没有静止质①质只与组成实物的粒子数量有关,它是组成实物的各种基本粒子质的总和而非实物劳动成果并非由基本粒子组成,因此它不可能有静止质人们可 以买一公斤肉,但决不可能买一公斤文艺演出服务。
测质的基准单位,如吨,千克,克等,在此都失去了意义它没有一定的体积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劳动成果,都是由分手构成 的,分子间距的大小,就决定了其体积的大小而非卖物劳动成果,不存在任何分子,分子间距也无从谈起,所以它并不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一定 的体积它具有可迭加性实物劳动成果具有一定的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就必然具有不可入性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就不能再放进水果气体占据着油瓶的空间,油就无法灌入一个铅球放进水中,会排并同样体积的水不同的实物劳动成果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这是显而易见的非实物劳动成果则不伺,由于它本身没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可以迭加的在行驶着的列车车厢里广播表演相声,运输劳动成果与艺术劳动成果就迭加在同一空间里在旅店客房里打长途,旅业服务劳动成果与电讯服务劳动成果,就交织在同一空间在剧场内售货,在公共汽车上导游不同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迭加在同一空间但由于服务劳动者和服务劳动资料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对不同的非实物劳动成果同时消费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所以,非实物劳动成果的迭 加性是有限度的由此可见,实物劳动成果是由分子、原子或基本粒子构成的劳动成果非实物劳动成果是不存在基本粒子的,以运动形式表现 出来的劳动成果。
由于论域不周,自然物质论域内的“非实物”与劳动成果论域内“非卖物”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指物质存在的第二种基本形态一场后者指人类劳动提供的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一服务,它可以是场,但不等于是场但由于二者在性质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将服务在借喻的意义上称为社会“场”,也是 可 以的三非实物劳动成果的物质性非实物劳动成果虽然不是实物,但它的物质性却是 不容置疑的谈到物质性,不能不涉及到物质概念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我国流行 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物质概念的认识,尚未超出世纪初的“原子分子论”的水平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囿于当时科学水平,把物质归结为由实物粒子组成的、具有静止质的实物诸如“物质生产”、“物质产品”、“物 质资料”,指 的仅仅是实物劳动 成 果及其生产凡 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都被视为“非 物 质生产”、“非 物 质 产品”,等等这种见解,流 行至今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将国民经济部门划为“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所依据的就是上述 原则按此逻辑,非实物劳动成果由于不是实物,自然也就被认为是“非物质产品”,由此类推,它充其量只有“非物质性”然而,如同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将物质归结为有形体的实物,是不准确的。
实物并不是物质的唯一形态自然界中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是实物和场作为物质形态之一的场,并没有实物形态,但其物质性已得到近代物理学的实验证明早在年法拉第就突破性地在物理学中引进“场”的概念年,麦克斯韦进而建立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此后,人类对物质的认识逐渐突破了实物的界限根据这一发现,显然不能把是否具有实物性作为判断是否具有物质性的试金石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表明,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一切形态的物质都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因此,物质性就是客观实在性非实物劳动成果,就具备这种客观实在性首先,提供这种成果的劳动过程是客观实在的科研人员在技术咨询服务中出谋献策,演员在舞台上跳舞、唱歌,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客观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活动其次,非实物劳动成果是客观实在的科技人员的示范、操作和答疑,演员的表演,教师的讲课,都会发生声、像效应,或是作用于 空气产生声波,或是反射光线引起光波一种电磁波的变化,以传递某种信息这就是其劳动成果它同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它已不同于人脑中的思维活动音像磁带完全可以将上述劳动成果记录下来并重播再次,非实物劳动成果的消费过程是客观实在的咨询者,观 众、学生、乘客、病人,都明明白白、确确实实地通过 自己的感官分别体验到咨询服务、文艺服务,教育服务、交通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存在,并对它们进行了消费如果这一劳动成果只是“皇帝的新衣”,那谁也不会花钱购买它最后,非实物劳动成果的消费后果也是客观实在的企业消费了技术咨询服务提高了经济效益精彩的艺术表演使观众捧腹大笑美妙的音乐声甚至“余音绕梁”学生消费了教育服务后才智大增乘客消费了交通服务后身体发生了位移病人接受了医疗服务后恢复了健康等等因此,有理由认为,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一种物质现象其本质是人为满足自身需求而与自然之间发生的一种新形式的物质变换这与人们在实物劳动成果的生产中,使自然物质中的实物发生生物方式,物理方式或化学方式的变化而实现物质交换,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既然提供实物劳动成果这种形式的物质变换过程可以被称为“物质生产”,那么,提供非实物劳动成果这种形式的物质变换过程,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可以被称为“物质生产”不过,“物质生产”用于表示实物劳动成果的生产已年深久远,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我们不妨继续沿用这一表示法。
只是要 明确,构成负概念的所谓“非物质生产”,实际上只是非实物而不是非物质的劳动成果的生产,仍具有物质性今后,在本书需要特别明确涵义的地方,我们将以“实物生产”和“非实物生产”,分别表示实物劳动成果和非实物劳动成果的生产,以免与传统的“物质生产”概 念 相混淆四、服务产品是非实物劳动成果服务产品,就是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对服务产品这一内涵的理解,要把握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非实物形态”,这反映了服务产品的种差非实物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如没有静止质量,没有体积,具有可迭加性和物质性等,服务产品都具有服务产品的非实物性还使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与消费的同时性,非贮存性、非转移性和严格被制约性等属性 这些属性留在第五章分拆第二个要点是“劳动成果”,这反映了服务产品的属劳动 成果具有的一切 属性它都具有如劳动成果的提供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它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在为交换而生产的条件下采取商品形式作为商品的劳动成果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等等南经济学奖评选活动专忙上述两个要点,将服务产品的属一劳动成果,与服务产品的种差一非实物形态,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服务产品的定义,它揭示 了服务产品概念的内涵,即服务产品的特有属性。
根据服务产品的内涵在确定服务产品的外延时,要掌握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原则,凡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均不属服务产品的范围凡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必然属于服务产品的范围我们知道,实物劳动成果与非实物劳动成果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它们不仅是全异的,而且二者之和等于其上位概念“劳动成果”根据形式逻辑的矛盾律,一种劳动成果,如果是实物,就不可能同时是非实物如果是非实物,就不可能是实物反之,如果它不是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