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教案.doc

133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08105785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7.50KB
  • / 1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课文的内容以及学习形式较以前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更贴近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有关思想,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10组,每组一般有2-3篇课文,进一步体现努力构建语文教材灵活开放的体系,为教师、学生留有选择、更新、拓展的空间的思想,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课程,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册教材更注重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项综合训练,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3)学会写摘录笔记,并养成经常写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3)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形阅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读读比比,咀嚼咀嚼,感悟课文用词的分寸,体会词语细微的差别,呈现的主人公鲜明的形象2)由于情感的激起,品尝到课文语言之美,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教学重、难点: 1.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略读课文上2.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4.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5.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6.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8.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四、教学方式:1.读全文,弄清读懂了什么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会质疑这样,学生自己能读懂的问题不必讲,整个课堂都围绕着学生不懂的问题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抓住重点、难点是改变串讲串问的突破口进入五年级,课文比较长了,教学中必须抓住重难点,进行恰当取舍,才能教之有效,学之有效,才能真正地改变串讲串问4.在教学中,注意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概括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下大力气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五、学习方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认识基础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的设计,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实验、分工查阅资料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以个人和整体成绩为双重评价标准,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措施:1、要以《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3、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5、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6、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七、教学改革构想:将教学课堂结构形成一个马鞍形的流程,课堂上体现三个基本环节,即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作精雕细刻的揣摩玩味→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教给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八、学情分析:第一单元 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包括《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语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课文《马背小学》然后提供了三个练习.:《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

      这三个练习都涉及到了和马有关的知识,《畅所欲言》是收集和马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马在历史上的作用,探讨马现在的用途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3、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掌握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单元教学重点: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能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每篇课文借助写马表达的中心单元课时安排: 《天马》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巩乃斯的马》 2课时 语文天地 3课时天 马教学内容: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完成“日积月累”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小黑板出示:”马踏飞燕”( )外形逼真,( )构思奇妙,( )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交流马的成语    1、出示练习:马    马    马  马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马到成功一马平川人高马大瞎人摸马    作业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