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lj157****0132
  • 文档编号:263896838
  • 上传时间:2022-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98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 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6. C 7. A《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题共5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3分)  1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人情味  答案:  (二)诗词鉴赏:(5分)  9、答案示例:诗人与入京使者走马相逢,各自都使命在身,行色匆匆,诗人身边也没有纸笔,无法写信了就托请使者帮忙给京中的家人捎个口信,说诗人一切平安,不要为他担心。

      共3分,答题要点:“相逢”1分,“无纸笔”1分,“报平安”1分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描述均可)  10、B(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判定无误,但是情感的分析不对,并非表达诗人在春夜闻笛后喜悦的心情,而是诗人的羁旅情怀和离愁别恨)《春》阅读练习及答案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春走老山界谭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

      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

      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B.第3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娇美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C.第6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  D.文末“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获得感  10.首段中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分)  11.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  (1)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2分)  (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赏析句子)(3分)  12.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13.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9.(3分)C  10.(3分)第一问:最浓烈、最灿烂第二问: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春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  11.(5分)  (l)“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2)将溪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征的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  12.(3分)点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为下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之路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历史感;有助于读者联系《老山界》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  13.(6分)  第一问:“新长征路”指老山界乡村振兴之路,老山界人新长征的胜利需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第二问:暗示老山界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揭示了标题中“春”的深层含意。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4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1.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2.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2分)《春》阅读练习及答案5  7、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①自有疆苟能制侵陵②,岂在多杀伤?  ①列国:各国②侵陵:侵略  A、甲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  B、乙诗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指明作战取胜的关键并用比喻说明凡事击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两首诗都写到战争,甲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诗用反问强调了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融情于景,乙诗在记叙中抒情  D      D乙诗以议论取胜,前四句写战斗的关键,要拥有强大的军队,制敌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敌制胜后四句,诗人提出观点,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守卫边疆,而不是为了征伐无论是为制敌而“射马”还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为限所以D选项“乙诗在记叙中抒情”说法错误《春》阅读练习及答案6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