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古诗文理解填空集萃.doc
20页中考古诗文理解填空集萃:一、《<论语>十则》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看到不好的方面改正自己,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3、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向榜样看齐,也善于从反面反省自我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5、《<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6、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有一句名言:“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由此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一句话:7、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10、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11、山城重庆召开会议,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1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13、《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14、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15、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6、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17、《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二、《陋室铭》1、《陋室铭》中提挈全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2、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3、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4、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5、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6、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从正反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9、作者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三、《爱莲说》1、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 咏莲名句)(莲美好形象):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3、运用反问句式,表现作者因高洁傲岸,志同道合者甚少而倍感孤独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5、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6、全文的中心句是:7、周敦颐《爱莲说》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1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四、《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里草美花繁的语句是: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悠闲自乐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的句子是:4、《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愉悦精神面貌的句子是:5、《桃花源记》描写渔人看到的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6、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7、“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8、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缘由的句子是:9、通过渔人和村人的问答,表明村人与外界隔绝的句子是: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五、《醉翁亭记》1、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3、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或奠定全文抒情基调)是: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8、描写琅琊山的句子是:9、描写酿泉的句子是:10、描写醉翁亭的句子是:11、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出太守之乐的句子是:12、出自《醉翁亭记》现在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的成语是:13、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源出句是:1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15、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16、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17、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19、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20、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2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23、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六、《岳阳楼记》1、直接表达作者宏伟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是:4、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文中表现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心情的各八个字是: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 “退亦忧”分别指的是:7、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8、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9、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10、本文描写岳阳楼大观句子是:11、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12、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13、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14、从反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15、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1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17、《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__________”,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__________”,形容水势浩大的是“__________”,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__________”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_”。
18、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19、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20、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21、“进”、“退”分别照应:2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23、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24、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25、“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2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七、《三峡》1、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2、《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3、《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4、《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5、《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峻拔的句子是:6、《三峡》中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7、《三峡》中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8、《三峡》中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9、《三峡》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似的句子是:10、《三峡》中引用的千古传诵的佳句:11、《三峡》中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的句子是:12、《三峡》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13、《三峡》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14、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 ”的静景,也描写了“ ,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八、《小石潭记》1、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2、《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描写溪流曲折悠远,时隐时现的)的语句是:3、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是:4、表达自己遭贬后的悲凉心情(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5、《小石潭记》中借潭中鱼来反衬出作者作者心情悲凉(最能体现作者愉快心情)的句子是:6、《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动态的句子是:7、《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写出“其境过清”)的句子是: 8、《小石潭记》既是写鱼也写出了(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9、《小石潭记》中直接写出(正面叙述)潭水特征的语句时:10、《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11、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12、《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描写溪流曲折悠远,时隐时现的)的语句是:13、写小石潭环境景色(潭边树木、藤蔓优美姿态)的句子:14、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15、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16、文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九、《送东阳马生序》1、总结宋濂求学生涯(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2、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6、写作者不攀比吃穿,以书为乐的语句是(体现甘于清贫、不自惭形秽的读书境界): 7、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8、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9、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10、写自己求学之艰的句子:①衣:②食:③住:④行:11、嗜学的结果是:12、以恶劣环境来反衬求学精神之顽强的句子是:13、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的三个句子是:十、《孟子二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3、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4、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6、运用否定的排比句,阐明地利不可恃(凭借、依靠)的句子是:7、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表明“地利”的句子是:(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全文的中心句是: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5、造就人才,从客观上讲要克服重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的效果是:6、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7、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8、作者从反面假设说理,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句子是:十一、《木兰诗》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4、《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6、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