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养猪学复习资料.docx
12页2023年养猪学复习资料 注:其他题目请大家对照08的那份复习 1.简述宏观衡量养猪生产的主要指标,掌握出栏率、猪粮食比价等名词概念 出栏率、平均胴体重、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数、胴体瘦肉率、猪粮比价 出栏率=(年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年平均存栏头数)*100%,年平均存栏头数一般用(年初的存栏数+年末的存栏数)/2来表示,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综合指标 猪粮比价:指出栏商品肉猪单位重量收购价格与粮食价格的比例,粮食价格一般指玉米价格 2.从家猪和野猪的形态特征变化 (一)野猪 n 体躯小,前重后轻 n 皮厚、毛粗、绒毛 n 黑、灰、棕色 n 吻、齿发达,杂食 n 性成熟晚、季节发情 n 昼伏夜出 n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 ——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形态与特征与野生环境相适应 (二)家猪 n 体格大,前轻后重 n 皮薄、毛稀、无绒毛 n 毛色不一,光泽 n 头短、吻齿退化、杂食 n 性成熟提早,常年发情 n 白天活动 n 家猪是由野猪进行来的 ——符合人类的需要,形态和特征与产肉性能相适应 3.依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猪生来就是被吃掉的动物” 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因自然选择和人工作用,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生物特性,不同的猪有共性,又各有独特之处,这种共性称之为生物学特性。
一、繁殖力强 二、生长期短,周转快 三、食性广,利用饲料广泛(杂食性) 四、肉质好,屠宰率高 五、适应性强,分布广 六、嗅觉发达,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七、喜清洁,易调教 八、对环境反应敏感 九、定居漫游,群居次序明显 4.中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种质特性,保种与利用相结合,分析对中国优良品种猪进行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5.引入猪种主要有哪些种质特性,如何在生产中对引入品种进行合理利用? (补充)利用: (一)约克夏猪(大白) “全能品种”(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二)长白猪(兰德瑞斯) 做父母本都可以 (三)杜洛克猪 世界著名瘦肉型终端父本 (四)汉普夏猪 世界著名瘦肉型终端父本 (五)皮特兰猪 • 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率高 • 肉质不佳,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一般 6.主要数量性状 7.主要质量性状,毛色的遗传规律 8.猪主要遗传缺陷的表征及危害 9.应激综合征的表现、氟烷测定及其优缺点 10.性能测定、性能测定方案分类、特点 11.种猪选择原则、阶段选种规程 12.专门化品系、配套系 13.杂种优势、分类、表现规律 14.杂交繁育体系、各层次的任务 15.饲料配合考虑因素 16.母猪的年生产力,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途径 17.种公猪和管理与利用 18.种猪的淘汰 1、公猪 • 配种能力下降 • 精液品质下降 • 其它 • 一般年淘汰率30%以上 2、母猪 • 年老(7胎次以上) • 久配不孕(二个发情期配不上种) • 无奶 • 疾病 • 其它(习惯流产、拐、残……) • 一般淘汰率25%~30% 19.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20.发情鉴定 21.适时配种分析要点 22.提高母猪产仔数的配种方法 23.人工授精优点 24.妊娠检查的方法 25.胚胎发育胚胎死亡三个关键时期 26.胚胎死亡原因分析 2 27.妊娠母猪体增重与组成 28.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9.接产技术、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要点 (补充)接产技术 • 温暖、干燥、舒适、卫生、安静 1.仔猪产出后立即掏出口鼻、擦净全身黏液,放入保姆箱 2.断脐、消毒 3.剪牙、断尾 4.仔猪编号 5.称重、登记 6.吃足初乳,必要时人工辅助 7.假死仔猪急救 8.难产处理 30.初乳 31.影响泌乳量的因素 品种、胎次、带仔数、饲养管理 32.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3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成熟 3.缺乏先天的免疫力,容易生病 4. 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34.分析影响哺乳仔猪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与提高措施 主要原因: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成熟 3.缺乏先天的免疫力,容易生病 二、哺乳仔猪死亡分析 1.死亡直接原因 • 压、踩、咬死 • 弱仔、发育不良 • 疾病 2.死亡间接原因 • 初生重 • 饲养管理 • 设备设施 提高措施: (1)猪场的规划建设 (2)猪的饲养管理 • 及早吃足初乳 3 • 仔猪保温防压 • 2~3天进行仔猪补铁 • 固定乳头 • 寄养(最好吃足初乳再寄养) • 预防腹泻 • 提早开食补料 • 及时补水 (3)猪场规范化管理 35.适时断奶的因素分析 确定断奶日龄应考虑因素 (1)仔猪的适应性 ①乳猪提前补料 ②搞好三个过度------圈舍逐渐过度、饲料逐渐过度、采食逐渐过度 (2)设备、饲料、管理 ①网床培育------温暖、干燥、舒适、卫生 ②使用优质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抗原性小 ③饮水干净、充足 ④合理分群,密度适宜 ⑤驯练定点排粪尿 ⑥控制和减少腹泻 ⑦逐渐加大仔猪的采食量 (3)母猪产仔后的恢复 (4)一般21 ~35d 36.建立SPF猪群的意义与方法 意义:SPF猪是无特定病原猪的简称。
SPF猪群建立后,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四大传染病的传染,也可以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的成活率、增重和降低饲料消耗,缩短育肥期,降低生产成本 方法:(1)母猪临产前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 (2)隔离饲养 (3)产生下一代SPF猪 37.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生产中如何利用规律合理组织生产 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 生长发育的综合度量指标 • 绝对增重(日增重)随月龄增加而增大,相对增重(生长强度)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小,成年时稳定在一定水平 二、体组织的生长 1.神经>骨骼>肌肉>脂肪 • 生长顺序和强度不同 2.体组织发育高峰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期的长短与品种类型和营养水平有关 • 早熟易肥品种生长发育期较短,脂肪沉积高峰出现的较早 • 瘦肉型品种生长发育期较长,脂肪沉积高峰出现的较晚 4 3.脂肪组织的沉积顺序 • 腹腔>皮下>肌间 4. 各组织生长速率不同 两个生长波:第一个:从颅骨开始分为两支,向下伸向颅面,向后移至腰部;第二个:由四肢下部开始,向上移行到驱干和腰部,两个生长波在腰部汇合 三、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1.幼龄时猪体相对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的含量较高,随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2.猪体脂肪幼龄时相对较低,以后则迅速增加; 3.体内相对水分和脂肪变化最大,蛋白质、矿物质的变化较小。
利用: 1.猪发育规律既是遗传的又是可塑的 • 定向选育 • 控制表达 2.后备猪培育中控制性成熟与体成熟趋于同步,使其具备良好的种用体型 3.商品猪利用好生长强度大、生长速度快的关键时期 4.利用规律调整猪的胴体品质 5.确定适宜的屠宰体重 38.分析论述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适宜的品种与杂交组合 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与断奶重 三、适宜的饲料营养水平• 能量 • 蛋白质的质、量,CP %=18,16,14 • 矿物质、维生素 • 粗纤维 • 添加剂 四、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育肥方式和饲喂方法 育肥方式:阶段育肥法、直线育肥法 饲喂方法:自由采食、限量饲喂、二者结合 (二)饲料调制------粒度、熟化、料型 (三)饲喂次数:2~3次/日 (四)饮水------充足、洁净、卫生、方便 (五)促生长剂的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中草药制剂、生长促进剂 (六)合理的分群及调教 (七)去势、防疫和驱虫------公猪15d内去势 (八)管理制度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和湿度(16~23℃) (二)密度和卫生 (三)气流 (四)光照 (五)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 (六)噪声 六、适时屠宰 39.PSE肉、DFD肉 (一)PSE肉 • 猪宰后出现肌肉颜色苍白(Pale)质地松软无弹性或柔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 征状。
(二)DFD肉 • 宰前猪处于低而长期的应激下,宰后肌肉颜色外观呈现黑暗色(dark)质地坚硬(firm),表面干燥(dry) 的征状,即DFD肉 40.分析猪适时屠宰考虑因素及体重 (一)影响猪屠宰体重的主要因素 • 生长发育规律 • 市场要求 • 售价 (二)适宜屠宰体重 • 地方品种75 ~90Kg • 引入品种100 ~120Kg 41.简述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育肥方式和饲喂方法 育肥方式:阶段育肥法、直线育肥法 饲喂方法:自由采食、限量饲喂、二者结合 (二)饲料调制------粒度、熟化、料型 (三)饲喂次数:2~3次/日 早、中、晚食欲不同:35%、25%、40% (四)饮水------夏季多,充足、洁净、卫生、方便 (五)促生长剂的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中草药制剂、生长促进剂 (六)合理的分群及调教 (七)去势、防疫和驱虫------公猪15d内去势,母猪一般不去势 (八)管理制度 42.简述养猪生产中环境控制要点 (一)温度和湿度(16~23℃、50~70%) (二)密度和卫生 (三)气流 (四)光照 (五)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 (六)噪声 43.后备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塑造理想的种用体况 (1)群养或单养------公猪最好单养,母猪最好群养 (2)基础免疫要牢固 6 (3)建立免疫适应体系 (4)环境管理适宜 • 饲养密度大于2平方米/头 • 足够的运动 • 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5)适当限饲,掌握适宜的膘情 (6)用公猪进行发情刺激 (7)利用淘汰 ①利用—年龄、体重、背膘厚 • 地方品种 6-8月龄,体重60-70Kg • 引入品种 7.5~8个月,体重100~120Kg ②淘汰:10~12月后 44.猪肉卫生标准指标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