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在新模式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25971406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在新模式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引言语言产生于文化,又回归于文化,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 文化因此,在新模式英语教学活动中,在进行语言知识的 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 的培养,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融入相结合,对提高英语教学具 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重要 性,以及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的几个方面,探讨怎样把跨文 化教育融人到新模式英语教学中1.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重要性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求记忆词汇、掌握语法规则, 而且进行听、说、读、写等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学习 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在用英 语进行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 中,应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交际能力,防止在 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非语言错位,即文化错位这也是现今 新模式英语教材所实施的教学原则的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 对人才的要求2.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源于17 世纪的英荷战争,留传下的短语不可避免的都带有贬低荷兰 人的色彩go Dutch原意为小气的,吝啬的;是指各自付帐。

      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就不难理解很多Dutch短语所传递的 意思了2. 2.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是指在地理、环境、气候作用下而形成的文化 在中国有“滚滚长江东逝水”之说,而西方河水一般是向西 北流人大海,那么汉诗“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 流”的英译就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了,译 为"backwards”就解决了双方的理解难题了2. 3.宗教文化与信仰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形成了我 国颇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汉语中"临时抱佛脚”,应译 为:to make a frantic last minute efforto 而西方信仰 基督教,相信上帝创世之说《圣经》极大影响了西方语言,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2. 4思维模式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 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 意让别人干预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西 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3. 怎样把跨文化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3.1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渗透跨文化意 识。

      3. 1.1在词汇与语法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教学中应将培养跨文化意识融人词汇教学,从根基上向 学生输送英文素养,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比如在新模式英语教材在Food —课中,在学习 单词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中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在如 牛肉(beef)是西方最常吃的食物,在学习这些单词的时候, 我们就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均不是简单的牛羊鸡猪+meat两 个单词的组合,如羊肉mutton鸡肉chicken,猪肉pork等 笔者在一次去武夷山的交流活动中,在用餐时,一位英语专 业的研究生想提醒在坐的外国朋友,桌上这盘武夷山特产的 鱼,小鱼刺非常多,要小心搜刮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系统, 就想不出“鱼刺“该如何表达,最后还是善解人意的“老 外”说“鱼刺"不就是鱼骨头"tiny bone"吗? 一语道破 天机!在说虾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其实就是”虾肉” 了!又如在中国文化里“猫头鹰"是一种不祥之物可在西 方国家认为猫头鹰(owl )是一种聪明机智的鸟,“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 很有头脑,常常充当裁判在以“猫头鹰”形容指代人时中 西方两种文化也相去甚远,英语文化中用来指“常熬夜的 人、神情严肃的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人”;而汉语文化里 指的是“凶猛专横、猖狂、忘恩负义”。

      在教学中要注意适 时介绍词汇所传载的文化内涵在语法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不但要发 现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索其形成的内在根 源,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因子如这样一 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 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 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 形式在日常语法教学中,恰当地引人跨文化教育,既能使 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1.2在情景对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和引导 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 到的见解和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 文学教学课堂中来比如在新模式英语Greeting这一单元 的教学中,让学生和人打招呼问候的方式,还应了解两国之 间的文化差异,"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 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 v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再如,在课堂上,学生Jack 帮助甲修改作业后,教师可以安排甲致谢” r m awfully sorry, but it has spent so much of your time", 教师 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对方是不是在想:甲在嫌Jack能力不 够,费时太久?或者:甲明知耗Jack时间为何还来找他?此 时 Jack 这样回答Thank you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ime"反过来,如果是Jack帮了甲,面对甲的致谢,Jack 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的”,甲心里肯定犯嘀咕:原来你是 被迫才帮我的,结果好心没好报,在这种情形下,甲可以说 "my pleasure" 或,"You are welcome" 也可说 "It s my honor" o可见,语言的文化差异,语义的民族性可能导致 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差,即说话人表达的和听话人接受的信 息不一致,而影响了言语交际3. 2加强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教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获取英语国 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结合阅读材料给学生解释语言资料 中所涉及的人物、场合、话题等背景信息,逐渐导入文化知 识,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掌握西方的文化,培养学生的 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例如,在新模式英语中数字的教学中, 将数字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 西方,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 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 卖有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 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 受在我国“666”是非常吉利的数字,但不要把用“666” 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 魔鬼"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相当于中国人的 “八”,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在新模式英语Unit 2中,在涉及颜色的教学中,教师 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些西方文化,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 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 (blue Monday),指心情 不好的星期一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的 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 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作为汽车商标呢? blue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 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 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 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驾驶世界名牌汽车是一种身 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3. 3丰富跨文化教育模式跨文化教育不但可以在语言教学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充 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提髙学生的 学习兴趣例如,用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并配有字幕的影 碟、英文电影,不仅可以掌握该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 政治面貌,而且可以了解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书刊杂志等,了解当前社 会动态、科学文化的最新成就和英语语言发展新趋向,获取 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根据英文原著自编自演,学生在编、导、 演的过程中,能充分理解把握原著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还 可以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组织英语 角、英语晚会、收集各国邮票等形式,寓教于乐,传播交流 不同文化3.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跨民族跨文化的贸易 经济往来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既具有很强 专业能力的,又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而这些具有 “专业能力+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素质”的三重有机融合复 合型人才愈加受到市场的青睐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不但要帮助学生 解决语言上的困难,为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最好的办法 是: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