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文化中敏感话题开放程度的跨文化分析.docx
10页美国文化中“敏感话题”开放程度的跨文化分析 朱晓静摘 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包括了解各国的文化禁忌和避免谈论引起对方不适的敏感话题在美国文化中,对隐私的定义远远超出中国,而关于隐私的话题在交际中相当敏感过往的研究中指出了年龄、健康状况、个人财产、宗教信仰等话题在美国文化中属于隐私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避免询问与之相关的敏感问题但关于这些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各是多少,尚未有人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调查了美国大学生对美国文化中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和具备跨文化知识的中国研究生对美国文化中敏感话题的预测情况结果显示,在美国文化中,关于个人性生活、个人健康状况、种族和宗教信仰话题最为敏感,这与中国学生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出入尤其是在对个人性生活这一话题上,中国学生认为这是美国文化中敏感度最低的话题对于中美学生调查结果存在出入的部分,有必要在跨文化交际课中进行强调和补充关键词:美国;敏感话题;跨文化交际:H195 :A :1005-5312(2016)27-0086-03“敏感话题”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而各国的禁忌和隐私话题又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各国的敏感话题,有助于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带来的尴尬和冲突。
在美国文化中,年龄、收入、职业、宗教信仰、个人信件、家庭关系、个人性生活、朋友圈、犯罪史、疾病、爱好、健康状况、家庭背景以及个人财产问题都被视作隐私(王玉环,李金珊,2011)而在这些隐私中,哪些属于不能触碰的高敏感地带,哪些属于尚可触及的低敏感地带,前人并没有就它们的敏感程度进行研究美国的一档综艺节目——真心话大冒险(The Moment of Truth)将每个前来参赛的挑战者的隐私分为不同等级,参赛者如果愿意在众人面前诚实地公开这些隐私,随着奖金的提升,问题的隐私程度也随之提高,参赛者需要回答的问题也越来越敏感,这启发了笔者探讨敏感话题开放程度的想法另外,在日常的跨文化交际中,也不难发现,有些被认为是隐私的话题,在实际交往中也不是绝对地不能给予回答,而有一些问题,则的确被避而远之这再一次说明敏感话题在开放程度上是有高低的,探讨这些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绝对的禁忌”,谈话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份适合地调整交流的话题而通过对已经具备一定跨文化交际的中国学生进行调查,有助于找出目前关于美国文化中敏感话题这部份的跨文化知识与实际情况存在的出入,以期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本文对“敏感话题”和“开放程度”的定义金磊(2013)对敏感话题的界定为:“敏感话题”是指在现实社会中,不便公开讨论、说明,让人尴尬甚至难堪的事情其内容宽泛,不能在明确的范围内一言概括,大到关乎国家、民族,如: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历史、宗教信仰、主权,一个国家的掌权组织针对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设定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等直接相关的政策、制度,小到与每个个体切身相关的私人信息、个人隐私,一旦被触及就容易引起特定人或群体较为激烈的反应张飞祥(2015)也指出:敏感话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致认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便于公开说明或者在公共场合讨论,通常会让人感到尴尬甚至感到难堪的事情,从个人层面来看,敏感话题多涉及个人的隐私,包括个人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从国家层面来看,敏感话题多跟国家利益有关系,像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政治制度问题等本文对“敏感话题”的界定参照以上两位作者的定义,同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将本文研究的“敏感话题”定义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便向不熟悉的人公开说明或讨论的话题这类话题可以是社会性的,如:宗教信仰、种族、政治立场等;也可以是个人性的话题,如:年龄、健康状况、个人财产等。
这类问题通常来源于隐私话题,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论这些话题,有可能造成双方的尴尬和冲突而本文的研究具体选取了9类美国文化中的敏感话题,分别为:个人财产、健康状况、家庭关系、个人情感、个人性生活、法律、诚信、宗教信仰和种族话题其中,法律、宗教信仰和种族话题属于社会性的敏感话题,另外6类话题属于涉及个人信息的敏感话题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这9类敏感话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开放程度”即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方对某类问题的可回答程度,可回答程度越高,则开放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开放程度越高说明了该话题的敏感程度越低,而开放程度越低的话题则敏感程度越高,在交际中应该避免谈论此类话题二、研究设计本文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暑假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的33名美国大学生(以下简称“美国组”),另一组是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15名中国研究生(以下简称“中国组”)美国组的33名学生来自加州大学和达慕思大学,年龄在18-22岁,其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有宗教信仰的14人,无神论者16人;中国组的15名学生均上过“跨文化交际课程”,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笔者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针对美国组的问卷,主要考察美国大学生对上述提到的9类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
另一套是针对中国学生的问卷,主要考察中国学生以美国人的视角,对这9类话题的敏感程度做出推测美国组的问卷分为四大部分:个人信息、选择题、排序题和简答题考虑到宗教信仰和性别可能会影响问卷结果,因此个人信息中需要填写这两项信息;选择题是对这9类话题的可回答程度进行选择,9类话题被设计成具体的、可回答的问题(每类话题设置2-3道具体的问题),笔者用四级量表作为四个选项,可回答程度由“可回答”向“绝对不能回答”过渡,填写问卷的人需要根据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可回答程度进行选择,前提是假设提问这些问题的人是答题者认识但并不熟络的朋友(nodding acquaintance),这个设置是考虑到在日常交往中,这种情况更符合跨文化交际的情况,因为陌生人很少谈论较为隐私的话题,而熟悉的朋友之间的交谈可能不存在所谓的“敏感话题”,因此笔者选择了一个中间状态,以期适应常见的跨文化交际;第三部分的排序题是让答题者对这9类话题根据敏感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这部份的答题情况为问卷的核心部分,问卷的结论主要参考第三部分的作答情况,以第二部分的选择题为辅;最后一部分需要答题者补充问卷中没有提及但自己认为属于敏感话题的具体问题,以作参考。
中国组的问卷和美国组的后三部分题目一致本研究发放了33张美国组的问卷,实收32份,有效问卷30份;对中国组的问卷发放了15份,实收15份,有效问卷15份三、研究结果(一)总体情况第二部分的选择题在设置时并无呈现话题类型的标示,即答题者在答题时只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可回答程度的选择不同类型话题的题目是穿插排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答题者在无主观印象下客观地对题目的可接受程度做出判断,避免因划分好话题类别而出现刻板印象在统计时,笔者将各个问题进行归类,进行平均得分的统计,结果显示:排在前5名的话题中,关于个人性生活和健康状况的问题占了4个,说明美国人对于个人性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话题是高敏感的其中20题(您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的平均分值最高,平均得分为3.5分(满分4分),说明此问题是美国人谈话中最为忌讳的为了更直观地看出9类话题在第二部分的开放程度,笔者对25个问题进行了话题归类,得出以下结果:健康状况、个人性生活、种族和信仰话题的开放程度最低,而涉及诚信、法律和个人财产的话题开放程度较高由于第二部分的问题在题目的设置和分类上可能带有笔者的主观性,因此,为了更准确、客观地调查这9类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笔者在第三部分设置了排序题,期望通过答题者对这9类话题的直观排序,得出以上话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开放程度的高低。
以下是统计结果:美国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答题情况基本一致,说明第二部分的问题基本符合相应的敏感话题分类两组数据较大的出入在个人财产话题上,在第二部分,和个人财产相关的问题得分最低,而在第三部分,开放程度最高的则成了跟法律相关的话题总体来看,个人性生活、健康状况、种族和信仰话题都为高敏感话题,而关于诚信、法律等相关话题的开放程度较高中国组在第二、第三部分的答题情况如下:中国学生在回答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问题时结论有很大的出入在第二部分中,关于个人性生活的题目得分较高,说明中国学生认为在关于性的几道题目中,美国人可能不太愿意回答此类问题;但在第三部分中,个人性生活的排名却在最后,说明中国学生根据已有的跨文化知识,判断个人性生活话题是美国人开放程度最高的话题至于两部分的出入为何如此之大,我们将在第五章进行集中讨论由于第三部分的排序为本研究的核心,因此本研究着重对比第三部分中国组和美国组的答题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对美国文化中的“敏感话题”开放程度的预测与真正的开放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个人性生活为美国大学生最忌讳谈论的话题,而中国学生却认为它是最为开放的话题;美国大学生对健康状况的话题敏感程度也很高,但中国学生将之放到了中等程度;关于中国学生认为美国人最忌讳的个人财产话题,在美国大学生的问卷中则排在中等程度。
二)性别和宗教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考虑到宗教和性别有可能会对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造成影响,因此笔者将美国组的30份问卷再分成两对对照组,一对以有无宗教信仰为标准分为无宗教信仰组和宗教信仰组,另一对则以性别为标准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从数据可以看出:个人性生活在两组中均是最敏感的话题,法律为最不敏感的话题但在个人财产话题上,宗教信仰组的敏感程度要比无宗教信仰组的高;而在宗教信仰上,无宗教信仰的人反而比有宗教信仰的人更为敏感关于男生、女生在对待这些话题上的差异,我们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性别存在的共同点是均认为个人性生活话题是最敏感的话题,而法律则是最不敏感的话题不同点是男性比女性更在乎谈论个人健康状况和个人情感话题,而在种族和宗教信仰上,女性组比男性组的敏感度更高四、结果分析从总体情况来看,美国大学生认为个人性生活、健康状况、宗教信仰和种族话题是最敏感的话题而相比之下,家庭关系、诚信、法律这类话题的敏感度较低这个结果跟预想的有一定的出入,最大的出入是在关于个人性生活的话题上一般认为,美国人在对性方面的问题上较为开放,由中国学生回答的问卷情况来看也反应出了这一点,然而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个人性生活反而是美国学生认为最敏感的话题。
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由于调查对象均为18-22岁的大学生,因此年龄可能是影响话题敏感程度的一个因素由于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对个人性生活的话题还较为保守,不愿意过多谈论与之相关的话题;另一个原因是调查对象中,近一半的学生有宗教信仰,且大多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天主教和基督教并不支持婚前性行为,这也可能导致了信教的学生认为“性”是较为保守的话题,现阶段既无经验,也不便于谈论;还有一种可能是美国人确实认为个人性生活话题非常隐私,不便于和并不熟悉的人谈论这个话题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谓的美国人在性方面的开放并不是指美国人乐于公开谈论“性“这个话题,而有可能仅仅是指美国人在性行为上较为开放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修正对美国人性开放观念的看法,即要分清行为上的开放和话题上的开放,两者间并不能划上等号而在健康状况上,敏感程度的排序符合预期,由于西方人忌讳直接谈论严重的疾病、死亡、身材等,因此健康状况话题的敏感程度较高,而在关于“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的这个问题上,得分最高,说明关于谈论个人死亡话题在美国属于最高禁忌从中国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第二部分的情况和第三部分的敏感度排序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题目和话题类的匹配程度不高,学生在给具体问题评分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话题类别相对应,而在第三部分话题类别是明确标示的,学生在排序时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各类话题进行排序,笔者认为第三部分最能真实反映出中国学生对美国文化敏感话题的开放程度的预测,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