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6.ppt

3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8333132
  • 上传时间:2018-07-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53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铜器主要出土地•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即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 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扶风、岐山一带 );•陕西宝鸡眉县;•湖南长沙宁乡炭河里遗址;•湖北随州擂鼓墩墓葬群;•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四川广汉三星堆、云南李家山、甘肃武威…………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时的主要存在形式1、墓葬(例:安阳殷墟妇好墓、河北满城县中山 靖王刘胜墓……)2、窖藏(例:陕西宝鸡眉县、扶风庄白村一号西 周青铜器窖藏 )3、祭祀坑(例:四川三星堆)江西河南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市区西南约9公里处,面积 达3平方公里 其考古发掘始于1959年,此后的40多年来 ,其发掘和研究工作就一直没间断 40多年来共进行了 数十次发掘,发现了在时间上介于当时已经认知的河南龙 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另一类型的文化遗存,学术界称为 “二里头文化”遗址内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迹有宫殿建 筑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业作坊遗址、陶窑、墓葬和窖 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 漆器、石器、蚌器等,经学术界数十年来的研究探索证明 ,二里头文化很可能就是夏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900—前 1500年,二里头遗址可能即为夏都之一。

      对青铜器而言,二里头遗址第一次发现较多的青铜器以及一 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大型铸铜的作坊遗址,出土大量坩埚残片和 陶范,这说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应是当地铸造的但是, 目前所知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为数并不算多,它们与二 里头遗址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铸铜遗址相比颇不相称这表明,二 里头遗址还应该有数量更多、形制更为雄伟壮观的大型青铜重器 ,只是目前仍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二里头发掘的青铜器也不乏 精品青铜爵、青铜斝形制古朴庄重,无装饰纹样,这是我国发 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这些青铜器的铸造、标志着 我国青铜器铸造技术翻开了新的一页遗址中还出土数件镶嵌绿 松石的兽面铜牌饰,制作精美,表现出了极其熟练的镶嵌技术, 是我国最早的铜镶玉石制品,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他铜 器还有生产工具刀、锛、凿等;武器戈、戚、箭镞等;乐器铃等 在二里头之前,还没有发现这么多青铜器,故将二里头遗址 年代看作是青铜时代的开始1、二里头遗址考古学文化主体是夏文化.二里头遗 址的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与冶金技术的研究证明我 国夏代己经掌握了制作青铜器的技术2、 发现的铸铜遗址是我国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大 型铸铜遗址.出土了坩埚、炼渣、熔炉壁和数十块 非常珍贵的陶范.为研究早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提 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 截至2002年,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约200件,公 开发表有117件,其中铜礼器近20件出土铜器主要 有生产工具刀、削、锥、锛、凿、钻、锯和鱼钩;兵 器镞、戈、钺;容器爵、斝、鼎以及装饰类的铜铃和 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等4、 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纹饰早期多为素面,后期则 出现弦纹、乳钉纹、单线兽面纹、圆圈纹等一些学 者观察到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与出土陶器之间存在的 联系,认为铜器的造型、装饰工艺均与二里头遗址的 同期或较早期的出土陶器极为相似,说明铸铜与制陶 之间的密切关系5、 成分分析表明,二里头遗址在青铜器铸造中.已有人 为使用锡、铅的可能陶范、炉渣、坩埚壁等冶铸遗物的 发现表明,青铜器的生产己具一定规模二里头遗址铜器 的铸造技术都是范铸法.而且是从单范铸造发展到多范铸 造.并采用了复合陶范法铜器形制往往是仿自同期或略 早期的陶、石等器.所以铸造上还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始性 ,代表着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二里 头遗址后期是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青铜时代在此之前. 中国青铜技术从起源到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6、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问题.有学者提出二里 头遗址二、四期出土铜器的铅矿来源.可能位于华夏文化 在山东半岛所能达到的地区范围,这需要考古学及其他相 关研究的进一步证明。

      7、 二里头遗址二、四期青铜容器的出现,昭 示着国家起源相关的高级祭祀活动的诞生在 有关二里头遗址出土铜器与华夏文明起源及早 期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夏代己 经进入青铜时代.当时最发达的青铜文化就是二 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容器以及其他遗 存.无疑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己经发展 到文明社会的一个阶段的具体表现当然这还 可能不是中国文明的最初形态.但二里头遗址作 为研究、探索中国文明、国家起源和发展的重 要据点则无可争议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 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 青铜器三个要素并且它又是 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国文 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 和特征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 ,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 性—著名考古学家夏鼎,《中国文明的起源》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殷墟挖掘的青铜器的特点1、量大1928年至今,共挖掘出1000多件青铜礼器,3000 多件兵器,出现了一种勃发的鼎盛局面2、青铜器种类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但在乐器、工具、生活 用具、装饰品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3、青铜器的纹饰繁缛神秘、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形制多 样、结构精巧,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

      4、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成熟主要采用浑铸法和分铸法制作 青铜器件(如妇好墓中43件青铜器,用浑铸法的19件,用分 铸法的24件)为了防止型芯偏移,广泛采用型座和芯撑5、发现大规模的青铜冶铸作坊遗址,其中最大的一处有1万 平方米以上殷墟青铜器达到了青铜时代的巅峰2006年7月13日,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在立陶宛 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 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作为世界文化遗 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继四川 大熊猫栖息地之后中国的第33处世界遗产1929年 燕道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内月亮湾挖地,首次发 现大宗具有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1934年 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籍教授葛维汉、林名均等在月 亮湾进行考古发掘,其成果得到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 度评价1953年 西南博物院院长、四川大学教授冯汉骥等调查三星堆1958年 四川省博物馆到三星堆调查、采集出土文物1960年 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遗址进行调查,发现 大量古蜀文化遗存三星堆大事记1963年 在冯汉骥教授主持下,由四川省博物馆、四 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在月亮湾遗址发掘1980年 由四川省文管会、四川省博物馆、广汉县文 物部门联合开始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

      嗣后十几年 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汉文物部门持续性 地开展了遗址考古工作1981年 发现大面积房屋基址并进行了航拍1984年 在西泉坎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 文化堆积,三星堆遗址时代上下限大致确定三星堆大事记1985年 10月 首次发现遗址内的梁埂为人工建造的夯土城墙1986年3至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 研室和广汉县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将三星堆遗址的时代上 限推至距今5000年7月广汉县人民政府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月 发现发掘一号大型祭祀坑8月 发现发掘二号大型祭祀坑1987年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星堆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5月 两坑出土的上千件文物的整理工作全面展开苏秉崎 教授等对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 古国遗址”1988年1月 国务院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建立1989年 1月 发掘三星堆土堆,确认为人工夯筑1990年 1月 对东城墙局部进行发掘,发现土坯砖,大致了解到 城墙的始筑年代和夯筑方法、城墙建筑结构等1992年5月 试掘西城墙并得到确认。

      三星堆古城墙获得肯定1994年9月 发现及发掘南城墙,重新确定古城区范围在3平方 公里以上1997年10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全面展示三星堆 文物2000年12月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中国》栏目向全球 现场直播三星堆博物馆陈列文物精品和三星堆遗址月亮湾考古 发掘工地 三星堆四大 国宝赏析青铜立人像连座通高达2.62米,重一百八十多公斤, 铸造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如此体量的青铜 人像,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 尚属首例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青铜大立人像身躯修长挺拔,头戴回纹筒形 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套装三件,外衣阴刻 两组龙纹,这可能就是商代祭祀的等穿着从 华贵的衣饰富丽的穿戴和古朴的台基装饰上 ,显示出这尊青铜大立人像非凡的身份和地位 多数学者认为他是蜀王兼群巫之长的形象, 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一青铜大立人像原应是宗庙 内祭祖先王及上帝的像设,用于沟通天地、传 达天神旨意大型青铜立人像铸造如此精湛, 为中国美术史和青铜冶铸史上所罕见不仅填 补了中国青铜文化的空白,而且,比古希腊“ 德尔菲御者铜像”、宙斯或波塞顿铜像还要早 四五百年以上即使在古埃及等世界文明古国 中,也从未发现过时间如此早且体量如此大的 青铜像,毋庸置疑,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堪 称世界之最。

      青铜神树通高3.96米,含底座、树身、龙三部分底座圈上三 个拱形足如同树根,主干上三层树枝,均弯曲下垂,树 枝尖端有花朵果实,其上均有立鸟,全树共九只乌主 干侧有一身似绳索的残龙这株铸造于三千年前的青铜 神树,极为壮观,真可算是独树一帜、举世无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是早蜀先民宇宙观的 实体模式,也是太阳崇拜的实物写照,与古代民族普遍 存在的自然崇拜有关《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十日居上 枝”东晋《淮南子》云:“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 中鸟尽死鸟,又称阳乌、金乌,太阳之化身据此 ,青铜神树上的九鸟,即是古代传说中的九个太阳《 说文》中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淮南子·地 形训》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一、二号铜树,就是栖息神鸟的 扶桑和若木扶桑在东方太阳升起的汤谷上,若木在西 方太阳落下的地方天上的十个太阳,由十个神鸟运载 一个在空中,九个在枝头这就是远古时代人们认为 宇宙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即太阳崇拜在三星堆遗址 出土的青铜大神树上的具体体现祈求太阳适时出没, 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三十多件各类面具中,造型最神奇怪诞的是一对眼球上 的瞳孔呈筒状向前凸出16厘米的巨大青铜面具。

      面部至两耳尖宽138厘米口阔超过 人面像,耳部斜伸展开像兽耳,眉、眼、鼻翼似人面,额部方孔,可能是原有附件 己脱落早期蜀国的匠师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人、兽形貌巧妙地结合起来,面目 威武,神情严峻,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揉的神灵偶像给人以神秘震慑崇敬之感 ,反映了古代蜀族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宗教观念如此极富想像力的造型艺术构思,与中原商周青铜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华阳 国志·蜀志》中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大 面具就是蜀人的始祖蚕丛的象征远古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主要是动物,于 是便产生了动物崇拜,同时也要对祖先进行崇拜图腾崇拜就是以上两者崇拜的结 合这一造型奇特的青铜大面具可能就是远古蜀人的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的产 物所谓“纵目”,应是古代蜀人对自己祖先形象的追记即采取极度夸张的艺术手 法塑造的蚕丛纵目的图腾神像也有学者认为,青铜纵目面像,很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烛龙 ”,代表蜀人崇拜的天神形象这一造型异常奇特的青铜大面具刚一出土,海内外新闻媒体便争相报导,震惊世 界它是中国商代青铜艺术宝库中一朵璀璨夺目的瑰丽奇葩金 杖1号祭祀坑出土,长1.42米,重近五百克,系用纯金 皮包卷木芯而成,出土时内层木芯已朽,金皮已被压扁变 形。

      最为珍贵的是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