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培训知识.docx
5页职业病培训培训目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的培训学习,让大家对职业病、职业危害有所认识、有所了解,一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和相关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从2002年5月1日起实行其中共包括七章,共计79条2、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第九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职业病一、职业病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中所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二、职业病分类按照200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病种,包括:1 .尘肺13种有矽肺、煤工尘肺等);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 .职业中毒56种.(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4.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有中暑、减压病等);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 .职业性皮肤病8种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7 .职业性眼病3种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8 .职业性耳鼻喉口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9 .职业性肿瘤8种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10 .其他职业病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三、职业病特点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分别是: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四、职业病防治形势及其对策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一)、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第二,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第三,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第四,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大第六,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第七,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一,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第二,企业不重视•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第三,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第四,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五,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第六,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第七,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第八,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第九,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三)、职业病防治措施与对策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
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第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第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第七,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第八、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第九,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患病率的高低直接反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水平四、有关术语和定义1.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3.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耿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害的特殊生理或病态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