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丝作业指导书.docx
11页焊丝作业指导书 焊丝生产作业指导书 6/550粗拉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强化过程控制,规范员工操作过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度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6/550粗拉工段的操作指导 2、岗位职责 2.1 负责工艺参数的控制,维护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2.2 负责生产线各道工序质量的观察 2.3贯彻安全文明生产的精神,及时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汇报情况 3、工艺流程 4、操作规范 4.1 准备工作 4.1.1 车间根据《生产通知单》选择原材料、模具及其他工位器具 4.1.2 预先通电、通水、通气,检查各部件、各仪表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 4.1.3 按工艺要求选择模具,并将模具置于盒内,确定其处于模套中心并锁紧,同时在润滑腔内加入粗拉润滑粉 4.1.4 按照《加药单》领取相关药品及剂量,配置好酸液及硼液的浓度,并打开硼液蒸汽加热按钮,使硼液升温至80℃以上(硼砂占水的确25%) 4.1.5 经质检员对各参数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穿丝生产 4.2 穿丝及运行 4.2.1 用叉车将盘圆放在高架放线架上。
4.2.2用手钳夹紧盘圆头,依次穿过乱线停车器、剥壳机、酸槽、硼化槽、烘干,最后进入拉丝机 4.2.3 用轧尖机将钢丝直径压小,穿过拉丝机第一道模200mm长,然后用链条将钢丝头紧固,通过点动操作,使钢丝在卷筒上缠绕20圈左右后停止 4.2.4 重复以上4.2.3的操作,使钢丝依次穿过6道模后,才完成整机穿线 4.2.5 主机穿线完成后,将钢丝头插入工字轮收线机小孔,点动,将钢丝逐渐缠绕在工字轮上 4.2.6 穿丝时,要注意钢丝通过拉丝模、水洗嘴、气嘴中心位置,以免钢丝不必要的划伤或错位 4.2.7 缓慢启动设备,将钢丝拉拔500~600米后,停车,观察各工序情况无异常,且各道出丝直径均属范围内时,方可正式开车 4.3 巡检 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操作工应随时对以下项目进行巡检,以保证生产的正常、平稳、可靠运行 4.3.1 高架放线机是否乱线 4.3.2 盘圆在剥壳过程中是否剥的干净 4.3.3 酸液泵外围有无泄漏,铅板螺栓有无松动 4.3.4 漩涡风机是否正常工作 4.3.5 检查气洗和水洗喷嘴是否正常工作。
4.3.6 盘圆上是否有刮痕擦伤或毛刺等现象 4.3.7 拉拔过程中各段焊丝直径和表面状况 4.3.8 模盒内的拉丝粉应经常搅拌,随时清理焦块,添加粉时要勤添、少添 4.3.9当发现钢丝直径比设定值小于公差范围或大于设定值时要对相应模具进行更换 4.4 加药 4.4.1 生产过程中,班长应根据《加药单》按时按量加化学药品 4.4.2 添加前,先在水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槽中 4.4.3 加盐酸时,一定要小心,徐徐将酸液缓缓加入水中(酸占水的25%),先加水后加酸,而不能将水倒入酸中 5、注意事项 5.1设备上各个环节的不良障碍都会使盘圆上留下刮痕,会降低成品焊丝的质量,操作者应经常检查定位模、导论等盘圆经过的地方,察看是否有擦伤盘圆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5.2 出现酸、水、气跑漏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或用别的方法处理,不允许带病作业 5.3 导轮、泵、电器等出现异常,应停机处理维护 5.4 每两月清除酸下槽沉积物一次,每月清理硼化槽一次 5.5 按硼化酸洗的配制要求,及时加水、加液、加酸。
5.6 下班之前必须按序,将各电、水、气阀门关闭,防止无人在场时,发生意外事故 5.7 每次第一道卷筒停车时,需将酸洗和硼化液泵同时关闭 5.8 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或设备异常时,及时汇报质检员和车间主任 5.9下班前,要清理设备卫生和地面卫生,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但应注意防潮 6、质检记录 6.1 填写《实芯焊丝跟踪卡》 6.2 质量的记录应照表填写,准确及时、认真仔细 精拉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使用范围 为强化过程控制,规范员工操作,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精拉工序的操作指导 2、岗位职责 2.1 负责过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控制钢丝直径和表面质量 2.2 负责相关质量记录的填写 3、操作规范 3.1 准备工作 3.1.1 车间根据《生产计划书》选择粗拉半成品和其他辅助材料 3.1.2 检查设备的水路、风路、电路、汽路,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1.3 按照工艺要求选择模具,并将模具置于模具盒内,确定其位于模套中心后,用紧钉螺塞紧固,然后打开水门,使模具处于水冷状态,在润滑粉腔中加入润滑粉(钠基)。
3.2 穿丝 3.2.1 将工字轮滚入放丝架,使顶尖与工字轮孔对齐,转动手柄将其顶起,然后锁紧螺母并将钢丝穿出 3.2.2 用轧尖机将钢丝直径压小,穿过拉丝机第一道模约200mm长,然后用链条将钢丝头紧固,通过点动操作,使钢丝在卷筒上缠绕5~10周 3.2.3 重复以上的操作,完成整机穿线,钢丝经过校直器时,应调整校直小轮位置,保证钢丝出线后,不出现“S”形或螺旋形,并符合厂检测标准 3.2.4 主机穿线完毕后,经缓冲装置进入收线机,然后将钢丝头插入工 字轮收线小孔,点动,使钢丝逐渐缠绕到工字轮上 3.2.5 设备运行中,应确保收线栅栏关闭,产品下线后,要用手慢慢推出,停稳后方可离开 3.3 巡回检查 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对以下项目进行巡回检查,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3.3.1 水路、风路、汽路保持畅通,空气压力位于规定范围 3.3.2 校直器小轮转动良好 3.3.3 钢丝在卷筒上积丝高度保持在≤100mm 3.3.4 模盒内的拉丝粉应经常搅拌,随时清理焦块,添加时要勤添、少添。
3.3.5 拉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钢丝的直径和表面状况,发现异常时及时停车检查 3.4 直径检查 每个工字轮在生产过程中,至少要对直径检测3次,时间分别为穿线时、生产一半时、即将完成时当发现钢丝直径不在设定值范围内时,要对模具进行更换 3.5 其他 3.5.1 当因断丝或换模,对钢丝进行焊接时,按《对焊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5.2 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或设备异常时,及时汇报质检员和车间主任 3.5.3 下班前要清理设备卫生和地面卫生,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5.4 当因生产任务结束停车时,要及时关闭电源、水路、风路、汽路 4、质量记录 4.1 《精拉生产记录》:记录投料、产品质量和产量情况,每轮一记 4.2 《钢丝直径检测记录》:以工字轮为单位,每轮至少检测三次 4.3 《投辅料记录》:记录化学药品、拉丝粉和模具的投入情况 4.4 《精拉钢丝生产卡片》:产品下线后填写,作为产品标识 4.5 质量记录的填写应准确及时,认真仔细,避免出格或涂写 电镀铜工序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范围 为强化过程控制,规范员工操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六线展开式电镀生产线 2、岗位职责 2.1 收线工:观察过程工艺参数,调节收线速度与收线张力,控制生产线正常运行 2.2 巡检员:检查生产线各部位运行情况,检验产品质量 2.3 班长:组织本班安全文明生产,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相关人员;根据《加药单》按时、按量添加化学药品 3、工艺流程 4、操作规范 4.1 生产线启动 4.1.1 生产线运行前,应预先通电、通水、通汽、通气,检查各部件、各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1.2 按《加药单》加入化学溶液,设定仪表温度,对溶液进行预热,开启各槽循环泵,使各溶液成分均匀 4.1.3 在质检员对各工艺参数检验合格后,进行穿丝生产工艺标准如下表所示: 4.2 开机运行 4.2.1 将精拉工字轮安装在放线机上,上正、锁紧 4.2.1.1 用钳子夹住焊丝头部,依次穿过张力架、碱洗槽、水洗槽、气嘴、酸洗槽、水洗槽、气嘴、化镀槽、中和槽、水洗槽、气嘴、张力架、抛光模、牵引轮、校直器、张力架,最后直至收线机,将钢丝折一小弯,另别入收线轮孔。
4.2.1.2 穿丝时要注意各槽对齐,通过定向模、气嘴时,调整好位置,避免造成钢丝划伤或错位 4.2.1.3 穿过校直器时要保证每个小轮都充分与钢丝接触,由进丝到出丝,压轮力量由重到轻,校直后,焊丝不呈“S”形或螺旋形,并符合厂检测标准 4.2.1.4 缓慢启动设备,将钢丝拉拔约100米,停车测量直径,实际数值应位于标准值(-0.02mm~-0.04mm)范围内,查表面质量,应光滑平整、无毛刺、锈迹、硬弯、划痕,镀铜颜色均匀一致,无漏镀现象 4.2.2 提速 初检合格后,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首先启动收线机,逐渐加大钢丝张力轮升至100mm时,开动牵引机,慢慢升高线速,最后控制在180~300米/分之间 4.2.3 巡检 生产中,巡检员要注意观察以下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汇报班长或当班质检员 4.2.3.1钢丝通过导轮时,是否平稳或抖动,如某一处抖动幅度大,则需停车检查,是否导轮内粘有铜渣、杂物或导轮不平整有凹陷、突出现象 4.2.3.2 通过玻璃窗口,观察钢丝是否有跳出原路线槽,形成单槽双线产生互相摩擦的情况,如有及时停车调整好后再开车。
4.2.3.3 观察校直器是否有脱铜现象,各校直器小轮是否转动良好 4.2.3.4 在收线处观察焊丝颜色是否正常,颜色深浅是否一致 4.2.3.5 在酸、碱槽出口用白色纸巾或手帕轻贴钢丝,观察清洗是否干净或有无过酸洗现象 4.2.3.6 观察收线机排线是否均匀、平整、致密,排至工字轮两边缘而不产生摩擦 4.2.4 加药 4.2.4.1 生产过程中,班长应根据《加药单》按时按量添加化学药品添加前,先在水缸或其他容器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槽中 4.2.4.2 加入硫酸时一定要小心,只能将酸缓缓加入水中,而不能将水倒入酸中 4.2.5 下线及检验 当一个工字轮完成后,由班长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各项指标 应符合表中要求 4.3 质量记录 4.3.1 《化镀生产线运行记录》:每个工字轮填写两次,刚刚启动时及下线时 4.3.2 《投辅料记录》:记录化学药品、模具等辅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