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doc
35页《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 一、基本状况: 姓名:金家迪性别:男年龄:11所属班级:五(2) 家庭住址: 联系 二、问题行为概述: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个案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校园行为规范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孩子个性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带给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 从以上现象证明,陈晶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必须的起因,要帮忙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策略及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金家迪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晶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金家迪爸爸打儿子的事了金家迪个性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处,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应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我用心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能够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金家迪,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到达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光荣的升旗手;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六、个案成果 二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忙,金家迪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金家迪的转变可真大阿!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二): 一、基本状况 林XX,男,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语言表达潜力很好。
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6)经常忘事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期望透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过程 1、对校园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取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身旁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能够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能够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搞笑、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对学习的期望:选取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潜力、仔细检查的潜力等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状况,持续平常心,为孩子选取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带给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①帮忙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必须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潜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忙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潜力,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整理书包,学会记笔记,学会提高学习效率。
③家庭作业的管理:鼓励家长运用一些方法,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潜力认真记录家庭作业的资料,适当,规定时间按时完成,对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等,并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对加速学习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3、行为矫正对于注意力个性不集中的孩子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状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董XX,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①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透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忙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或给他一颗小星星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盼,尽量克制自己,期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立刻会有所收敛 ②追踪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先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不见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总结 应对林xx同学的实例,让我更加认识到中低段学生的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透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三): 王满,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构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之后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转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校园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校园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取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构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能够透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证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转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能够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构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理解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用心的推荐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状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证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样想,想怎样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能够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潜力;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四): 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校园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