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教多学”.doc
3页如何实践“少教多学”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这些都是阐述的同一个教育理念——“少教多学”可见,“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自古就有,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在新课改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践行 一、如何践行“少教” 1、准确理解“少教”的内涵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可见,所谓少教,是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教的内容、过程、方法,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2、明确教和不教的内容少教就要精讲,该讲好哪些内容呢?讲好重难点;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少教意味着有些不需讲,哪些内容不讲呢?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脱离实际会误导学生的。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践行少教一是做好预学案,指导学生自学;二是利用多媒体工具,结合传统的黑板,可以在更少时间内更为直观的展示更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堂上践行少教要注意的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教师在提问让学生思考时总是急于让学生回答,甚至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而当学生回答不出时则匆忙抛出答案,这就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教学效果;二是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不要急于否认和批判,更不能说一些过激的话,要引导学生再思考,或者从不同思维角度认可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善于思考 二、如何指导“多学” 1、指导学生研读课本少教多学”之“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但也不是不要读课本只是以往由老师研读课本讲给学生听转变为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研读课本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 2、指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过程来代替学生的求知过程,因此要给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自主互动进行学习,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多问、敢问、善问多学必然多问,要引导学生敢问善问,一节课下来,如果没一个学生提问,或者提问回答都对,其实并不是好课 4、指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学习的重要过程是体验,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并允许学生在体验中走一些弯路,犯一些错误,不要急于把“果子”摘下来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可以为此做出自己的一些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