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生死场.pdf
7页《生死场》中女性的两大悲剧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 短促凄凉,饱受放逐般的寂寞和痛苦,她的小说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他以自己被举行的人生感受,观察他所熟悉的乡土生活的现实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弱点书写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生命的悲剧《生死场》描写了旧社会时期中国女性生活的悲剧,表现在爱情的悲剧、女性生命的卑微及社会地位的低微(一)爱情方面的悲剧 -- 金枝、月英爱情从古至今一直是作家讴歌描写的永恒主题,爱情对女人而言也是至关重的 , 作家正是通过爱的空缺,揭示了女性更深层次的悲剧爱情是男女双方的事, 两个人只有在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心灵的沟通,才算是真正的爱情不平等的恋爱和单方面的恋爱,都不算是真正的爱情生死场中的爱情恰恰就是后者萧红以触目惊心、发人深思的文本语言,痛彻心扉地诉说了一个个美丽女性灵肉俱殒的悲剧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里, 萧红描写的重点不是逆来顺受毫不抵抗的麻面婆之类的女性, 而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另一类女性形象——她们对爱情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 她们曾经是善良、 天真、美丽的少女 ,但自从有了婚姻 , 便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 成为了男性满足欲望的牺牲品。
女人们在这种现实的压迫和精神的遏制中, 悲悲的生, 悄悄的死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金枝、月英1. 金枝金枝也曾满心地追寻过“纯洁的爱” 她结婚前痴恋着青年汉子成业,但成业却仅把她当作一个“捕捉”到的“猎物”,不管她愿不愿意,强行对她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 “性掠夺” “发育完强的青年汉子,带着姑娘,像猎犬带着捕捉物似的,又走下高粱地去金枝对成业有的是爱情,可成业只把金枝当做满足欲望的工具,没有丝毫的尊重,而金枝也只知道顺从不知反抗 “金枝过于痛苦 了,觉得肚子变成了可怕的怪物,觉得里面有一块硬的地方,手按的紧些,硬的地方更明显等她确信肚子里有孩子的时候, 她的心立即发呕一般颤栗起来,她被恐怖把握着了, 两个蝴蝶叠落着在她膝头金枝看着这邪恶的一对虫子而不拂去它金枝仿佛是玉米田上的稻草人 ”金枝怀孕了做母亲本来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可此时的金枝却因为怀孕生活在无限的恐惧之中,怀孕并不能给她带来 生为人母的快乐,她把孩子想成了怪物、恶魔金枝将她婚前怀孕理解成了身 体的变异,将她的孩子视为侵犯物此时的金枝整个人被抽空,任由摆布,她已经慢慢成为了一个被男权社会控制的工具当金枝陷入自己未婚怀孕而无边恐惧时,成业却丝毫没有感觉到金枝的无助,甚至在她已有身孕的情况下,也不放过她。
最终金枝不得不强忍着屈辱和村里人的嘲笑与成业结婚了 婚后的金枝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情况反而更加的糟糕她沦为了丈夫打骂的对象,变成了丈夫发泄情欲的工具,夫家廉价的劳动机器,一直就没有得到丈夫丝毫的疼爱与尊重白天,金枝不得不挺着大肚子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稍有不慎,便要挨骂挨揍; 晚上, 又要被迫接受那无爱的 “性掠夺” 有一次,因这强行的“性掠夺”,怀孕已久的金枝险些丧掉性命金枝“爱的欲望”就是在这一天天的被奴役和被掠夺的日子中, 逐渐消失的金枝在这样的环境下渐渐失去了本性,她意到自己所追求的纯洁的爱情已经破灭,所谓曾经“纯洁”的爱,也已成了昨日的梦,昨夜的明灯在丈夫的不断的折磨下,渐渐对对方失去了信心,金枝已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类我卖!?我摔死她吧! ! !我卖什么! ! ! ”当金枝看到成业近乎开玩笑似的把刚生下来小金枝亲手摔死,她对男人已经绝望,于是受尽男性欺凌的金枝开始憎恨男人成业的婶婶也说过“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成什么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再也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成业的婶婶也有过与金枝相同的经历,她明白了这就是女人的悲剧。
后来,发生了一场大家意想不到的战争――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使整个村庄里的人措手不及, 人们开始想念以前的日子, 因为今天还不如昨天无路可走的金枝决定去城里, 这个苦命的女人受尽折磨却始终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 最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尼姑庵关门了,人不知去向 金枝的一生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是封建男权社会中一步步走向堕落、 绝望女性的典型代表, 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2. 月英“月英是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她家也最贫穷, 和李二婶子隔壁住着她是如此温和,从不听她高声笑过,或是高声吵嚷生就得一对多情的眼睛, 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 好比落到棉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 ”11 月英结婚后一直守着那贫穷的丈夫,没有半点怨言可当月英生病后,丈夫给予她的却只有冷嘲热讽,动手打人更是家常便饭,他将温暖软和的棉被换成了坚硬的砖头,不给她喝水吃食 文中形容是“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后来,月英的牙齿绿了,头发烧焦了,身体生蛆了,于是她等着死,最后也就真的死了月英的死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影响,没有人惋惜,没有人哭泣,死人死了,活人算计着怎么活下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负责,重视生命的价值,然而面对瘫痪的月英,面对月英的死,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对生命价值的无视,是一种生命的悲哀。
这个美丽的女人亲眼目睹了自己身体毁形,看着爱情破灭, 在梦碎之时,用生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作为女人她经历着的这一段婚姻就是埋葬她的坟墓 她一生所经历的种种不幸都是我不能想象的,她的等待和守候并没有结束她的不幸,反而加速了她悲剧的人生小说《生死场》中的金枝、月英、成业的婶婶都是饱受了所谓 “爱情”的折磨,那些妻子、母亲的角色都变成了她们的束缚,变成了牢笼,变成了她们生活痛苦和悲剧的源泉婚后的丈夫只把她们当做了一个满足欲望或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一旦女人们失去了这些作用, 她们作为人的价值也就随之失去了,变得一文不值, 甚至竟然因为这些失去生命萧红曾经说过“我是个女性,女人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的确,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传统中,女性的地位是从来都是属于男性的,她们作为“人”的价值注定被无情地践踏,女性没有作为真正“人”的尊严和价值,女性生来就是一个悲剧二)女性生命的卑微及社会地位的低微萧红一生都在追寻完美幸福的归宿但是残酷的现实使她在寻爱的道路上饱受男性的凌辱和欺骗, 加上体验了生死交界处的挣扎, 体验了没有爱情的生育和没有意义的动物式的肉体苦难, 因而萧红创作起始就关注着女性的苦难人生, 充满了对女性命运的思索和妇女自身生存境况的叙写 , 其作品弥漫着浓烈的女性悲剧色彩。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 女性始终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而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任务—生育也大都被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哀伤,甚至是被称为“刑罚的日子” “大肚子的女人涨着肚子,身上浇着冷水跪在满是灰尘的土炕上,一动不敢动,仿佛是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丈夫 ” “光着身子,像条鱼似的在灰尘中爬行, 号叫,男人拿起身边的长烟袋投向那个挣扎生死线上的产妇 ” 女人在愚昧中温驯而又凄惨地充当着生育的工具, 她们麻木的怀孕, 痛苦的生产 , 上演着一幕幕揪心的悲剧 : 1、家中的婆婆把席下的柴草又都卷起来, 土坑上扬起着灰尘 光着身子的女人 ,和一条鱼似的 , 她爬在那里女人忽然苦痛得脸色灰白,脸色转黄 , 全家人不能安定为好开始预备葬衣2、 赤身的女人 , 她一点不能爬动 , 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一刻,天渐亮了恐怖仿佛是僵尸,直伸在家里3、一个男人撞进来 , 看形象是一个酒疯子 他拿起身边的长烟袋投向那个死尸母亲过来把他拖出去每年都是这样, 一看见妻子生产便反对4、 这边孩子落产了 , 孩子当场就死去 ! 用人拖着产妇站起来 , 立刻孩子掉在炕上 ,像投一块什么东西在炕上响着。
女人横在血光中 , 用肉体来浸着血这样的分娩给女人巨大的苦痛, 尤其是难产然而她得不到, 亲人的一点安慰 , 反而婆婆由于迷信 ,丈夫因为厌恶 , 给她更多的苦痛孩子本来应该是爱情的结晶, 可在封建社会里 , 妇女们却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 , 她们不但得不到丈夫的丝毫关心, 反而遭受丈夫的憎恨和虐待, 最终横在血光中 , 用肉体来浸着血这血光昭示着女人所经受的是不可逃遁的生命浩劫 ,所得到的却是男性的蔑视和欺压萧红在小说里融入自己对生育苦难的体验, 呈现出女性非人的生存女性的生育本来是伟大的创造和痛苦的牺牲, 可在萧红的小说世界里, 这种创造常常降低到动物的自然繁殖一样盲目而又泛滥, 生产和被生产是所有生命最基本最原初的苦难之一, 而在萧红笔下 , 这种苦难总是与那社会女性的卑屈地位紧紧连在一起的结语萧红以自己的耳闻目睹和亲历的人生体验,描绘了东北抗日战争时期北方贫苦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和无奈命运,同时也批判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残害和束缚在小说《生死场》中,萧红的笔触常常伸向苦难最集中的女人在她们身上,不仅承受着与男人一样的贫困,疾病,辛劳,无望,而且因为是女人,她们还要遭受男人的虐待她将自己悲剧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 不仅关注着女性由经济压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更集中审视和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和伤害。
同时,萧红又通过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出她对女性的关怀在萧红的笔下,逆来顺受的麻面婆和为爱挣扎扭曲的金枝、 月英都是以悲剧告终, 不管是对男人无条件的顺从还是满怀梦想的期待, 都没能使女性摆脱悲惨的命运,反而是这些“顺从”和“期待”加速了她们的死亡在这部作品中,封建男权主义深入人的思想, 使男人不把女人当人看, 在这种男权主义意识下,男人失去了人性,而女人则没了自我,这就是产生悲剧根源的所在,这样悲剧的是封建主义统治下所有中国人的悲哀萧红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她通过第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她对传奇女人王婆的赞赏和在她身上所寄托的希望萧红笔下的女性悲剧深重, 具有多种内涵,它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生存的悲剧,也是现实的社会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文化的悲剧,这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文学,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摆脱命运获得幸福,这就是作者在《生死场》所要探索的道路,也是萧红一生的目标参考文献 】【1】 《论萧红的婚恋及其创作》邓辅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 年第二十 卷 【2】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 《生死场》 中的女性悲剧董玉芝 名作欣赏 2008 【3】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观意识刘春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4】 《生死场·序言》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