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模范住宅”的错位.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54318681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模范住宅”的错位【摘要】现代城市化的急剧变革导致的贫民窟问题在当前中国逐步显现,本文通过对英国19世纪中叶为贫民窟建造的“模范住宅”展开居住形态的现代性分析,试图为我们当前的公共住宅建设特别是“城中村”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关键词】“模范住宅”公共住宅贫民窟错位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英、美、德等国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和推动公共住宅的发展,安置和分流了多数无法在私人住宅市场立足的贫民窟居民在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过程当中,他们关于公共住宅的政策、制度、操作方式等等宏观经验多数已经被国内研究者所熟知而本文试图从微观上对英国早期的社会住宅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住宅”进行分析,为我们当前的社会公共住宅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背景――被认为引发“道德堕落”的贫民窟居住形态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贫民窟里恶劣的居住条件成了社会批判中的靶子,当时的社会改革派们试图利用建筑来打造美德,他们想和城市的学校、教堂、工厂、监狱等公共建筑一样,也带给穷人的居住建筑某种道德性的控制这些贫民居所有一部分是自身搭建的棚屋,也有一部分在落败的贵族府邸在居住的空间格局方面,贫民的棚屋和贵族的府邸其实存在着共同的特征,使得它们都不适合作为“道德的居所”。

      它们都提供了进出建筑、穿越房间的无数可能的开放式通道,使这些彼此串联的房间毫无私密性可言这种没有独立房间概念的居住形态在英国的落败府邸里却分租给多户贫民居住大多数贫民区里的房子白天晚上都敞开着门,使里面的生活在街道外展露无遗精英们认为既然贫民窟的道德问题能够被追踪到那里过多的入口、出口,不加区分的房间里的不加分别的使用方式,那么,改革的建筑就应该通过规定流动路线和划分空间来发挥作用2“模范住宅”的诞生恰逢1851年的世博会,在王公贵族的赞助和社会支持下,亨利?罗伯兹设计的“四口之家模范住房”街区应运而生,它试图通过一个明确的空间划分和生活流线来打造一个道德的居所(图2)在平面上,模范住宅植入了两种关键性的分隔:一种就是家庭之间的分隔;另一种是每个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分隔首先,四口之家模范住房是围绕着一个楼梯组织的两户型平面把楼梯从公寓内部挪到外侧在那时还是一种新奇的手法,这样使每个家庭“进入自己家的时候不必穿越邻居的门槛”楼梯那不可占领的交通性空间在每个家庭之间铺设了一道中立的空白地段,家庭处在它们各自独立的领地内,跟邻居的领地不贯通为了达到具体生活行为上的独立和私密,每套公寓里都提供了独立厕所和厨房。

      在内部,模范住房被划分出一个起居室,三个卧室,分别属于父母,男孩们和女孩们通向每个卧室只有唯一的门,以便保证不会有串联的通道这点是重要的,因为它允许家庭成员之间的隔离,这种隔离也是道德性和私密性中基本的要求;换言之,在家庭内部,两性之间的隔离以及对赤裸的屏蔽,将家庭修剪到微小的核心结构还有,这些房间和起居室的建筑关系折射着父母的权威以及在一个体面家庭里合法性交的体面孩子们的卧室可以从起居室直接进入,这样,父母不必真地跟孩子睡在同一个房间的同时还具备看护的监管权而父母的卧室要通过厨房进入的,这样的格局要比从起居室进入更具私密性,可以避开孩子们的视线而且在建造方面,模范住宅使用了一种新的空心砖,通过吸音进一步强化了私密性分隔图2、“模范住宅”平面3“模范住宅”的错位结局与启示模范住宅通过居住空间的细分和关联,使之具备了一个道德秩序的物质基础不过改良化的房子却没法完全纠正贫民窟生活者的习性,更出乎意料的是那些住进模范住宅的家庭仍然坚持挤进一个卧室里睡,让其他卧室空着住户普遍抱怨模范住宅里对于住户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要求,以前不卫生的做法一直被带入到这些很卫生的住宅里面去而且,许多公寓甚至整个模范街区都受到冷落,而旁边的旧房子则人满为患。

      事实上,在和民众具有巨大隔阂并缺乏沟通的条件下,改革者利用建筑来改造社会和制造美德无疑是虚幻的美梦历史学家们看到的是在对待住宅条件改善时没有任何来自穷人自己的政治呼声,有的只是所谓社会学家、慈善家等等社会精英分子的一厢情愿改革者和专业人员所倡导的这种隔离式的家庭公寓在使穷人们享受卫生健康的居所同时也在无形中迫使穷人建立起内向化的家庭生活方式但是,对于穷人来说,这一空间分隔明确的模范住宅把它们仅有的对外看起来甚至薄弱的家庭和阶层联系撕裂,底层的境况不仅没有在物质的改善中提升心理的安慰和自身的存在感,反而让这些社会底层更加无根所以,罗伯兹针对社会底层的“三室住宅”教条逐渐受到批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细腻的现代私密性和底层人民所喜欢的粗放共享性之间应该区别看待,他们不是非此即彼和孰优孰劣的关系当前,虽然标准化和商品化的住宅饱受现代城市人际关系冷漠的诟病,可它仍然解决了大部分中产阶级市民的居住问题但面对更多的社会底层,我们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和居住形态特别是在当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中国,近十年的公共住房建设在社会阶层分化中问题重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个尴尬的错位我们在解决底层民众的公共住宅问题中,如何通过合适的居住形态来提供一个物质之外的心理纽带,我们除了在政策和机制上要进行革新与发展之外,对中低收入者建构基本生活的居住形态问题上,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关注和认识。

      西方作为福利或慈善的社会住房在发展中的问题也许能够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性住宅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比如,我们在面对“城中村”问题的时候,曾经有多少精英和决策者们视之为“城市毒瘤”欲除之而后快,其实仔细去观察与体验“城中村”的居住形态我们能够发现一种新的自组织纽带和活跃的公共生活,而这些多样性和共享性的因子恰巧是现代城市中人际冷漠等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如何有效保留或重建这些居住者的心理纽带并提供一个更健康和卫生的社会住宅,远不是推到重建那么简单参考文献】FelixDriver,“MoralGeographies:SocialScienceandtheUrbanEnvironmentinMid-NineteenthCenturyEngland”TransactionsoftheInstituteofBritishGeographersNewSeries,Vol.13,No.3(1988),p.275-287[2]RobinEvans,‘RookeriesandModelDwellings,EnglishHousingReformandtheMoralitiesofPrivateSpace’inTranslationsfromDrawingtoBuildingandOtherEssays,London:ArchitecturalAssociationPublication,1997:p96-11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