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1).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57219187
  • 上传时间:2022-08-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6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楷书技巧、字帖目 录 请点击标题进入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 1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2 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

      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3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

      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4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笔 法 理 论 “笔法”一词的完整含义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因前文已介绍过执笔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用笔法,由于毛笔这一书写工具的性能和特点,决定了笔法在毛笔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毛笔的构造,赋予其在笔画线条的书写时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随着书写者运笔的力度、速度、节奏、方法等的变化,汉字的笔画乃至整字也会显现出千姿百态 5 一、笔位 毛笔的笔头,主要由笔锋和副毫组成.所谓笔锋,是指笔头中心一簇长而尖的部分,所谓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在运笔过程中,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锋是笔毫中最富有弹性的地方,它决定着笔画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笔锋主筋骨”之说。

      但是光有筋骨而无血肉的毛笔字是不美的,所以历代书家在书写时都不是单用笔锋的(而且笔锋与副毫也无法截然分开),而须兼用副毫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书家在运笔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协调运用笔锋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毛笔的笔头,按其部位大体又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1):笔尖(锋颖处)、笔肚(中间部位)、笔根(与笔杆相接处)再把笔尖至笔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笔尖的三分之一这一段就称一分笔,从笔肚到笔尖这一段称三分笔,中间部位到笔尖这一段称二分笔(见图2—1) 6 显然,使用一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纤细、瘦劲如初唐时的书家禇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突出的范例;使用二分笔书写,笔画则显得圆润、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顺多采用二分笔;使用三分笔书写,笔画就显得丰腴、浑厚如中唐的颜真卿、宋代的苏东坡(见图2—2) 一般说来,使用三分笔写字,是用笔的极限古人有“使笔不过腰”的说法如“过腰”用笔,一是极易出现“墨猪”,而且笔锋提起时无法弹回;二是容易导致笔锋开叉收不拢;三是大大缩短笔的使用寿命。

      对于初习字者,往往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不敢铺毫,单用笔锋书写,字显得纤弱无力;二是肆意铺毫,甚至用笔根书写,字显得臃肿、赘疣所以,初习字者应首先注意正确地使用笔位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7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线、折、钩及复合笔画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 8 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 9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10 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或笔锋左挑,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 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11 斜,,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