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考编教育综合复习必备吐血奉献.doc
63页第一部分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定,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增进其朝着所盼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更侠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她事物的主线特性)本质属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目前: -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故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故意识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的社会属性:(七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3)国内有关教育本质问题的重要观点: 教育具有上层教育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造) 教育者【主导】; 受教育者(学习者)【主体】;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或教育措施)【建构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 内容上看: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形式上看:教育手段、教育措施、教育组织形式。
注: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由于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4. 教育的功能 ²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个体发展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培养人影响社会,即:派生功能) ²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悲观影响和作用 ²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方式: 显性功能:在教育活动中浮现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成果 隐形功能:随着显性功能浮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5. 教育的来源 神话来源说(代表人物:朱熹,各宗教) 生物来源说(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西方近代第一种具有代表性(正式的)的观点忽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辨别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的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 心理来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教育来源于生活中小朋友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人类故意识的教育行为混淆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来源说(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学家)马克思主义觉得:教育来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6.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性: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和社会生活、劳动生产紧密相连; √教育具有全民性、自发性、广泛性、无级别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各时期教育的特性: 奴隶社会:浮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浮现学校教育国内最早的学校浮现于商朝) 特性: √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的工具,教育具有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趋于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封建社会教育特性: √级别性、专制性、保守性、劳动与劳动生产相脱离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性: √阶级性、道统性、级别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各时期教育的发展: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代: 已有学校设立(无考古证明),“序”: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校”:面向平民甚至奴隶 商代: 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合(有文献与考古证明),大学、小学、庠,序等 西周: 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明显特性:“学在官府”,“学术官守”;设有“国学”(王城,诸侯国),“乡学”(地方);基本学科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春秋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倡导学术自由,儒墨两家影响最大。
稷下学宫,倡导学术自由 两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为最高教育机构;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发展于“文翁兴学” 隋唐: 重振儒术,三教(儒、佛、道)并重;采用科举制;中央官学主干: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初秋》;明代后八股文成为科考固定形式,八股文浮现表达封建教育开始走向衰落,光绪三十一年废除 古印度: 教育与宗教相联系,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活动重要是背诵典型和钻研经义 古埃及: 开设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培养贵族和官员子弟,农民子弟和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古罗马: 家庭教育为重要教育形式;重要培养雄辩家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强调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代表人物: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3)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后来的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重要体现: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注重和干预,公立教育群起;【教育国家化】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实行;(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的国家)【初等教育义务化】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法制化】(4)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将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重要体现: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多样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⑥教育全球化; ⑦教育信息化; ⑧教育具有科学性教育民主化,涉及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前者是指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者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是指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足民主的教育改导致为民主的教育一方面是,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简而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足的民主教育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7.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主线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8.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多元化阶段、现代化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论语》Ø 教育核心是“仁”和“礼”;Ø 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Ø 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Ø 教学原则与措施:第一, 启发诱导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第二, 因材施教第三, 学、思、行相结合第四, 温故如新孟子:“性善论”(基本)教育目的是“明人伦”,提出抱负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性恶论学习过程由感性结识到理性结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墨家:“兼爱”、“非攻”教学内容特色和价值重要体目前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道家:道法自然,倡导自由,倡导怀疑的学习措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概在战国末年参与详解】 作者,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Ø 教学相长;Ø 尊师重道;Ø 藏息相辅;Ø 豫时孙摩;豫,是避免,即避免性原则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把握教学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指循循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Ø 启发诱导;Ø 长善救失;Ø 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循渐进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挖苦、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问答法,产婆术柏拉图:《抱负国》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 初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的观点,主张按照小朋友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小朋友进行分阶段教育,倡导对小朋友进行和谐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源泉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种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著作 对班级授课进行论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初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她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措施论基本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这本书觉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重要观点有:² “泛智”教育;² 教育适应自然;² 班级授课制;² 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等;卢梭:“性善论”故事《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篇第一句“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觉得让小朋友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佳的教育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裴斯泰洛齐:西方教育史上,第一种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标语的教育家要素教育论,是其理论体系的重心,从最简朴的要素开始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提出“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白板说”觉得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因此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亦称教育万能论)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老式教育理论的代表:赫尔巴特 PK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赫尔巴特:康德的继承者,德国,被觉得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般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也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重要观点:²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本是伦理学和心理学²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² 教育性教学原则,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² 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措施 【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标志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老式教育“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杜威:提出“小朋友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重要观点:²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