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与分析.docx
10页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有效地规避了幼儿告状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幼儿;幼儿告状行为;应对策略:B844.12+G610:A:1673-8918(2022)07-0159-04一、 引言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是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而幼儿作为社会性发展中最为基础的阶段,对孩子人格以及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对孩子今后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树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不足,对在幼儿园生活环境中出现的矛盾和争端,自己无法自行解决,因此在幼儿生活的整个阶段,由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进而幼儿就会产生大量的告状行为文章针对在幼儿时期产生的告状行为进行调查,重点了解了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为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幼儿告状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二、 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分析(一)幼儿告状行为概述站在心理学角度来说,告状行为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某些冲突或矛盾不能自行解决时,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特别的人际行为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幼儿遭受欺负,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心理受到了委屈时,产生的一种行為;另一方面是指,幼儿告状的对象由于没有遵守规则或者秩序时,幼儿会以告状的形式来揭发基于以上原因,幼儿产生告状行为,而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一种正义的存在,教师得知其行为后,就会惩罚“错误”的对象,解决不公平或者违规现象总体来说,幼儿告状行为指的是幼儿由于感受到自己受到欺负,或者他人违反规则时,与教师发起的主动性互动行为,认为教师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主持公平,抚平委屈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表现情况1. 幼儿告状行为频繁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现象,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现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发生告状行为是非常频繁的,分析其原因与幼儿自身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幼儿缺少独立性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知识经验不足,很多行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
其次,幼儿缺少分享意识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很多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与共享意识,对幼儿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与矛盾,而幼儿自身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将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进而产生了幼儿告状行为2. 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展还不全,幼儿本身不具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因此需要向外界寻求帮助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表现最为常见的是求助型告状行为,具体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幼儿本身没有办法解决和应付,处于弱势地位的幼儿就会感觉受到了委屈,进而产生了告状行为,希望教师可以给予帮助除此之外,还包括求赏型、陈述型告状,相较来说较少例如,幼儿通过告状,引起幼儿教师的关注,认为教师喜欢自己的告状行为,这种现象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通过检举他人,告诉教师哪位同伴没有遵守规则,进而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喜欢再如,将幼儿活动中不合理行为以及现象向教师陈述,其目的与奖罚无关,需要教师进行判断,进而处理问题3. 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结合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与类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与幼儿自身相关,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决定了幼儿在这一时期年龄较小,具有好动的天性,身心发展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而产生告状行为。
其次,幼儿由于讨厌同伴的行为,或者幼儿之间产生了矛盾和摩擦时,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分享意识,很难换位思考,进而造成大量告状行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已经初步形成分辨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标准,因此也可以说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程度低的表现再次,结合幼儿告状的内容发现幼儿之间常常会由于资源占有不均,由于场地空间局限而产生冲突和争执,进而引起幼儿之间产生矛盾;还有物品或者玩具的使用权产生争抢,当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幼儿便会向教师发起告状行为,分析其原因,与幼儿园资源以及场地安排和分配不合理有一定关系在进行一日活动中,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纠纷,继而造成告状行为幼儿园要加强幼儿活动场地以及设施等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由于资源占有不足导致的告状行为最后,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幼儿园因素之外,还与家庭影响因素有关当前的家庭中,很多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的地位和重视度过高,有些幼儿在家庭里,父母娇生惯养、溺爱,幼儿的性格相对自私、任性,是家中的小霸王当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受到委屈或者产生矛盾时,在家里跟长辈诉说时,家长通常说:“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教育他,惩罚他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幼儿,幼儿遇到问题时,并不会进行解决和沟通,只会救助教师,让幼儿养成了向教师告状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三、 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一)幼儿自身方面1. 培养幼儿独立性当前幼儿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与幼儿的自身因素有关,由于身心发展不足,幼儿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就需要针对幼儿自身展开独立性能力培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幼儿自身的能力,如下所示:首先,针对幼儿的告状,教师了解问题后,指导幼儿自己解决纠纷,对告状幼儿需要正确引导,并且进行鼓励,给予幼儿勇气与信心,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其次,对其他类型的告状行为,教师需要遵循全面了解事件,及时解决,对不良的行为,通过正确引导,对幼儿给予适时的纠正最后,教师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进而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对幼儿来说,受自身能力影响不能有效地解决与同伴间产生的问题,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案例出发,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不断地评价与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例如,小红想要玩积木玩具,而小明也想玩,但是小明不知道该如何与小红沟通,进而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告状行为教师针对这一系列的行为,在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时,可以通过设定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进而大家一起商量如何解决的方法来教育。
①直接去抢积木玩具;②告诉教师;③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大家一起玩从而找到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此外,对沟通的内容和语气进行表演,不但可以使幼儿切实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社交能力2. 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分享意识,很难换位思考教师要培养幼儿合作以及分享的意识,首先要做的是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的环境第一,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例如,教师在进行布置活动场地时,两个教师之间可以分工合作,一个负责装饰,另一个负责递工具等;打扫卫生时,一个负责拖地,另一个负责擦桌子,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影响第二,为幼儿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机会,让幼儿可以在生活中与同伴进行合作,意识到合作的作用和效果,在实践交流中培养分享意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自由空间,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幼儿礼貌用语的运用,合作、分享等进行有目的的练习,进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等,有效地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二)幼儿园方面1. 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告状行为与场地空间局限以及资源、材料投入缺少等原因有关,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适宜的幼儿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幼儿告状行为。
如果幼儿园中有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不但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为培养幼儿的能力提供了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园缺少充足的活动材料,进而会引起幼儿之间由于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产生了由于争抢玩具而引起的告状行为同时经过调查资源占有不均,例如抢玩具、抢书等引发的告状,在告状事件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幼儿园可以根据这些告状事件反思其造成的原因,进而丰富幼儿园所需的硬件设施或者活动材料来满足幼儿在园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资源不足造成的告状行为2. 多方面关注幼儿告状行为除了幼儿自身以及教师方面分析了改善的方法外,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来了解如何有效地避免和改善幼儿告状行为首先,幼儿园领导要提高对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视力度,对幼儿告状行为相关的问题,定期举行组织培训,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以及目的,为解决幼儿告状问题提供帮助其次,幼儿园每周举办教师研讨会,为教师提供可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幼儿对遇到的难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探讨和制定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再次,幼儿园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不同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对较好的想法和思路,也要听取和改进。
同时与家长沟通,提供建议,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三)家庭方面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也是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对幼儿来说,是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场所,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还要重视幼儿精神方面的养成家长对幼儿行为和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外面玩耍时,时常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冲突,进而产生告状行,由此可以看出,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放手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对幼儿“我自己做,我想做”的要求,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生活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独立性例如,让幼儿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虽然对幼儿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幼儿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其次,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解决幼儿告状行为时,要与教师及时沟通,咨询和商量如何有效地改善幼儿的告状行为2. 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父母过度地溺爱幼儿,幼儿的很多问题和事情家长都为其包办或解决,导致部分幼儿根本就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对父母以及教师有较高的依赖性站在家庭的角度来说,为了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注意教育方式的运用。
首先,耐心倾听,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可以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以及需求,分析原因,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次,发挥引导作用,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要注意解决时的方法和态度,家长不要直接给出结论,可以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思考并解决因此父母给予幼儿的不仅是物质方面,同时也带来了精神财富,因此在面对幼儿告状行为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进行正确的精神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四)教师方面1. 保持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对幼儿普遍存在的告状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幼儿在幼儿园时间相对较长,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所以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告状时,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并且及时地给予幼儿反馈,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喜爱,让幼儿感受到勇气,并且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其次,部分教师表明对幼儿告状行为会感到厌烦,然而面对如此频繁的告状,教师的态度要尽量平和宽容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无论哪一种告状行为都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反映了幼儿社会化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时,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真倾听和分析他们告状的原因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而陪伴幼儿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再次,全面发挥教师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