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表格教案.doc
184页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xx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分析】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瑞、江友山、李中原、施雨欣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
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2、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位置…………………………………………………………4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例1………………………………………………………3课时左右例2………………………………………………………4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简单的计算……………………………………………………2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八、找规律………………………………………………………4课时九、统计…………………………………………………………3课时十、总复习………………………………………………………5课时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要求: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作业一课时教案设计:王艳平课时第一课时个人修订教学内容上、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