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
75页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任爱华任爱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时、分、秒,可能性,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大板块四大板块〔一〕数与代数〔一〕数与代数数与计算:数与计算: 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3.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4.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量与计量: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吨〕 2.时、分、秒.时、分、秒〔二〕空间与图形〔二〕空间与图形四边形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形的周长计算〔三〕统计与概率〔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可能性: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四〕数学思想方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数学广角〔排列、组合〕:在二年级上册已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重点内容重点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本册书的教学目标本册书的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写分数并知道各局部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念,知道1千米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吨=1000千克;认识时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表达计算教学改.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表达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那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那么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表达知识的形.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获得体验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识应用的感性经验 5.逐步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注意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开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性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测量测量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位吨,建立1毫米、毫米、1分米、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吨的质量观念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开展测量技能,培养估.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开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测意识和能力编排特点编排特点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稳固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稳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的测量活动和P5第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整自己的估测策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观念 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疑难问题疑难问题1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答: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需要运答: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需要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加以培养1、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观念应的观念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间,体会一下走1000米的疲劳程度也可以先走米的疲劳程度也可以先走100米,再去想像如米,再去想像如果走果走10个个100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50千克的大米,再想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如果有像如果有20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1吨大米、吨大米、1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 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城市到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注意点:注意点: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加减法的验算、加减法的验算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1〕加法:计算中国局部野生动物的种数〕加法:计算中国局部野生动物的种数〔〔2〕减法:云南旅游〕减法:云南旅游〔〔3〕加减法验算:购物〕加减法验算:购物2.加强估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3.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1〕计算例〕计算例3::500--185时表达算法多样化时表达算法多样化〔〔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3〕加减法的法那么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加减法的法那么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出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具体编排具体编排〔一〕加法〔一〕加法主题图的作用:主题图的作用:1、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2、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主题图的使用:主题图的使用: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回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位加,和超过100〕〕 建议:建议:〔〔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2〕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续进位加〔〔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解算理例例2〔三位数加三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数的连续进位加〕 说明:说明:〔〔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先估算后精确计算 ,培养,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3〕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 疑难问题疑难问题2第第15页主题图表格中的相关概念离学生生活太页主题图表格中的相关概念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不易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此表格?远,学生不易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此表格? 1、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引、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适宜的问题导学生提出适宜的问题 2、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而不是放在同一个统计表中加以呈现而不是放在同一个统计表中加以呈现 例如,教学例例如,教学例1时,只呈现时,只呈现“中国特有种数〞一列,引导学生中国特有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提问题,列算式 教学例教学例2时,只呈现时,只呈现“种数〞一列。
这样就可防止学生的思维种数〞一列这样就可防止学生的思维混乱,学生也不至于提出前文所述的无实际意义的问题混乱,学生也不至于提出前文所述的无实际意义的问题练习五练习五说明:说明:这道题表达了很大的开这道题表达了很大的开放性 第一问:有多种走法,可以第一问:有多种走法,可以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第二问:在第一问的根底上选那么路线最短的第二问:在第一问的根底上选那么路线最短的如:路线一:家如:路线一:家 邮局邮局 书店书店 超市超市 家家 218 75 440 510 路线二:家路线二:家 邮局邮局 书店书店 邮局邮局 超市超市 家家 218 75 75 329 510利用估算比较:利用估算比较:329+75与与440的大小。
的大小〔二〕减法〔二〕减法例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石林石林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三塔三塔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给出具体的第二步:给出具体的故事情境,提出数学故事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线段图表第三步:线段图表示各种条件示各种条件教法:先估算,再教法:先估算,再计算小组讨论理计算小组讨论理解算理例例2〔被减数十位是〔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的连续退位减〕 〔〔1〕在例〕在例1的根底上改变数据的根底上改变数据〔〔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 例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的连续退位减〕 重点是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重点是表达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难懂题:难懂题:26页页错点错点:正确全面地考虑:正确全面地考虑到三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到三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应对措施应对措施::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集中大家的智慧。
2、画图注意点注意点:要注意数量关系,:要注意数量关系,画出的图是否符合实际画出的图是否符合实际小红家小红家小红家小红家学校学校学校学校小明家小明家小明家小明家312米米312米米155米米155米米?米?米?米?米P26思考题思考题可以这样想:可以这样想:1、从被减数入手,三位数减去两位数得两位数,肯定、从被减数入手,三位数减去两位数得两位数,肯定需要从百位上退需要从百位上退1,即可得减数十位上一定是,即可得减数十位上一定是92、、19-9的差是一位的差是一位数,说明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数,说明被减数的十位是向个位退1,从而得出:减数个位数字一定,从而得出:减数个位数字一定大于大于7,即有两种可能性:为,即有两种可能性:为8或或9答案:答案:1 9 7 1 9 7 — 9 8 — 9 9 9 9 9 8第二题:第二题: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为个三位数差为1,那么这个,那么这个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四位数一定是最小的四位数即:即:1000;这个三位数一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最大的三位数即:是最大的三位数即:999。
〔三〕加减法的验算〔三〕加减法的验算主题图主题图 情境引入提出两个问题,情境引入提出两个问题,引出例引出例1例例2例例1〔加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局部间关系律、加减法各局部间关系例例2〔减法的验算〕〔减法的验算〕同例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 练习七练习七 8题题建议:建议:1、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提问题 2、在解决问题时,注意表、在解决问题时,注意表达开放性达开放性 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注意点:注意点: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第三单元 四边形第三单元 四边形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长度的估计.长度的估计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方形的周长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观念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稳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利用活动稳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表达.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1〕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那么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那么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个一般概念,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法的知识形成过程具体编排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主题图主题图 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四边形中包括很多四边形 建议: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
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四边形活中有各种四边形例例1〔认识四边形〕〔认识四边形〕建议:建议:第一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第一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讨论,找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征出四边形的特征 :有四条直: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边和四个角 目的:目的: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例例2〔对四边形分类〕〔对四边形分类〕 例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 注意点:注意点:1、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
来 2、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 编排意图:编排意图: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周长周长 例例1〔概念〕〔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那么的,有规那么的但这实物有不规那么的,有规那么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编排意图:编排意图:〔〔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表达了知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表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的周长做准备例例2〔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表达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表达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出〔长+宽〕宽〕×2的公式,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例例3〔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编排方式同例编排方式同例2长度的估计长度的估计 例例4 凭感觉画出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例例5〔对周长的估计〔对周长的估计〕〕 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的估计策略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几何知识如: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如: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
例如,可以看看教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室里有哪些四边形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索,合作交流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3.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要求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 ,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疑难问题疑难问题3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那么图形周长的内容?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那么图形周长的内容?答: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充分理解周长的一答: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充分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并可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并可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周长,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
周长,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在此根底上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在此根底上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相等或四边相等〕的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相等或四边相等〕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一般性理解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一般性理解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的实际背景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的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局部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本局部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3.表达弹性要求.表达弹性要求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具体编排具体编排主题图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情境 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个人一组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均分〕 例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局部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例例2〔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采用例〕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情境的延续〔〔2〕表达弹性要求,可以从〕表达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比照,使学生了解式和竖式比照,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例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和除数的关系〔〔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改变除数例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表达弹性的要求,可同样表达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做一做第二问:开放性很强的题目。
做一做第二问:开放性很强的题目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中,既可使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中,既可以出现正好整除的情况,也可以出以出现正好整除的情况,也可以出现有余数的情况现有余数的情况练习十三练习十三第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能坐4只小动物〕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第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题,44除以除以5,商,商8余余4,但实际需,但实际需要租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题,可以在教材问题根底上接着提问教材问题根底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根底再结生以数学的解决为根底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第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书书P58——6题:〔图中信息:题:〔图中信息:“丛林探险〞每辆小车坐丛林探险〞每辆小车坐6人、人、“激流勇进〞每船坐激流勇进〞每船坐5人、我们班人、我们班44人〕人〕 问题一:我们都问题一:我们都玩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问题二:如果都玩问题二: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难懂题:租车、租船问题难懂题:租车、租船问题难懂点:理解难懂点:理解“坐满坐满几辆车〞和几辆车〞和“该租几该租几条船〞的含义条船〞的含义问题一:去尾法问题一:去尾法问题二:进一法问题二:进一法书书P58——8题:〔图中信息:各种花的数量:玫瑰题:〔图中信息:各种花的数量:玫瑰22枝、月季枝、月季16枝、康乃欣枝、康乃欣10枝,小朋友的要求:请用枝,小朋友的要求:请用7枝玫瑰、枝玫瑰、3枝月季、枝月季、2枝康乃欣扎成一束。
〕问题:这枝康乃欣扎成一束〕问题: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这样的花?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这样的花?难懂题:难懂题:难懂点:难懂点:弄清要以弄清要以哪种花的基数来确哪种花的基数来确定最后的结果定最后的结果应对措施:应对措施:要把三要把三种花分的过程或算种花分的过程或算式一一罗列出来,式一一罗列出来,一一进行搭配,从一一进行搭配,从而找出结论而找出结论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竖式中各局部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疑难问题疑难问题4如何把握如何把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层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层次??答:本单元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答:本单元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层次是借助分实物的过程,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掌握余是借助分实物的过程,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原理。
数比除数小的原理 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除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除法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重点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是怎样产生的,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如果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利用已学知识.如果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利用已学知识“表内除法〞写出横式,再把横表内除法〞写出横式,再把横式改写成竖式,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师需要介绍竖式中各局部的式改写成竖式,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师需要介绍竖式中各局部的来源与写法来源与写法2.如果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根据分的过程写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如果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根据分的过程写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即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即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此处横式中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此处横式中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而竖式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而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
3.保持总数不变,改变每份数〔或保持每份数不变,改变总数〕,使.保持总数不变,改变每份数〔或保持每份数不变,改变总数〕,使学生发现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总是比每份数少,即余数比除数学生发现分到不能再分时,剩下的数量总是比每份数少,即余数比除数小第二层次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定商,而定商的原那么就是除数和商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定商,而定商的原那么就是除数和商的积必须小于〔或等于〕被除数,但同时又必须满足的积必须小于〔或等于〕被除数,但同时又必须满足“余数小于除数余数小于除数〞这一条件与第一层次不同,这儿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这一条件与第一层次不同,这儿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那么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次的内容在教材而是利用定商原那么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次的内容在教材编写中表达得不是很充分,在教学时应作适当补充编写中表达得不是很充分,在教学时应作适当补充第三层次第三层次,利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时、分、秒时、分、秒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知道1分分=60秒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如: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商场内钟如: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等等表柜台的场景、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等等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间观念体验体验1分钟有多长,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要多少时间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具体编排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一〕秒的认识主题图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秒的长短秒的认识和秒的认识和“1分分=60秒〞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出钟表上的秒针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探索1分分=60秒的关系。
秒的关系 简单的时间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例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例例2〔一般的计算〕〔一般的计算〕1、计算时,表达算法多样化思想,、计算时,表达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更多的方法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时〞的题目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分有多长,等等。
有多长,等等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疑难问题疑难问题5“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怎么处理?乘一位数,怎么处理?解答:在进行类似于解答:在进行类似于“3时等于多少分〞时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分等于多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学生还不会计算60×3、、60×5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此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此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趣味数学:简算趣味数学:简算一、一、299++86 541++1002 873--398 4853--70393++88++90++87++91++89++92++94 97++104++101++99++100++103++98二、534+〔266-197〕 4480-〔955+480〕 573-〔242-127〕 187+〔313-202〕 三、三、1000--90--10--80--20--70--30--60--40--50--501000--99--1--98--2--97--3--96--4--95--5趣味数学:有余数除法趣味数学:有余数除法1:在算式〔:在算式〔 〕〕÷7=〔〔 〕〕……〔〔 〕中,商和余数相〕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2:在算式〔:在算式〔 〕〕÷〔〔 〕〕=〔〔 〕〕……6中,商和除数相等,中,商和除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3:算式:算式12÷〔〔 〕〕=〔〔 〕〕……〔〔 〕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个?个?4:算式〔:算式〔 〕〕÷〔〔 〕〕=15……6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数最小是几?5:算式〔:算式〔 〕〕÷5=8……〔〔 〕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几?趣味数学:楼梯上的数学趣味数学:楼梯上的数学楼梯问题:楼数楼梯问题:楼数=楼梯层数+楼梯层数+1 楼梯层数楼梯层数=楼数-楼数-1锯木头的段数问题锯木头的段数问题 :段数:段数=次数+次数+1 次数次数=段数-段数-1敲钟问题:次数敲钟问题:次数=间隔数+间隔数+1 间隔数间隔数=次数-次数-1 练习:练习:1、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2、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共要用多少分钟?4:时钟:时钟3点钟敲点钟敲3下,下,6秒钟敲完;秒钟敲完;6点钟敲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下,几秒钟敲完?完?5: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32人参加,每人参加,每4人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6: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7:同学们在两幢楼房间栽树,每隔:同学们在两幢楼房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了米栽一棵,一共栽了8棵,这两幢楼房相隔多少米?棵,这两幢楼房相隔多少米?8*:小云和小亮两人比赛爬楼梯,小云跑到:小云和小亮两人比赛爬楼梯,小云跑到3楼时,小亮恰楼时,小亮恰好跑到好跑到2楼,照这样计算,小云跑到楼,照这样计算,小云跑到9楼时,小亮跑到几楼楼时,小亮跑到几楼??祝大家幸福、快乐!祝大家幸福、快乐!祝大家幸福、快乐!祝大家幸福、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