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照片更加赏心悦目——《构图与图片裁剪》教案设计.doc
4页让照片更加赏心悦目 ——《构图与图片裁剪》教学设计《让照片更加赏心悦目——构图与图片裁剪》选自2009年宁波初中新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PhotoShop专题)第四课,经过之前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知识,认识了PhotoShop软件,并学会用PhotoShop调整图像大小,纠正图像倾斜、变换扭曲,调整颜色(色彩、色相、饱和度)等操作,本课为第四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构图知识,运用构图知识合理裁剪图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构图原理和方法;学会用三分法分析图像构图;技能目标:学会用三分法合理裁剪图片;学会用裁剪中旋转、透视功能纠正图像;情感目标:通过用构图知识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审美能力和摄影能力;通过挖掘裁剪的旋转、透视功能,培养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三分法分析图像构图,掌握图像裁剪的方法;难点:根据构图知识、审美或需求合理裁剪图像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思考效果通过欣赏身边的风景(照片来自慈溪摄影网),思考如何拍出好照片,分析好照片的特点,引出课题——构图设计意图】用熟悉的照片情景,既达到图片欣赏的目的,又吸引学生尽快投入到上课状态,由欣赏到思考,引出课题——构图。
二)图片结合 理解新知1、构图原理教师用照片举例说明构图“均衡、对比、视点”的原理,每个原理阐述后分别用两幅图片说明该原理,三个原理讲述后学生练习“构图原理考考你”(含6个图片,单选)图1【设计意图】基本知识比较枯燥,充分发挥图片作用,用“考考你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原理学习了构图知识,接下来通过构图方式进一步学习(用思维导图概括,引出构图方式)2、构图方式简要列举说明构图方式(S型、三角形……),三分法是最基本构图方式课件展示图片,以该图片展示黄金分割点位置及作用(拍摄主体尽量靠近黄金分割点,如图1) (1)运动主体布局(图片对比如图2)师:两幅照片拍摄同一地点人物,你觉得哪幅图片人物布局更加合理?生:第一幅,用了对角线构图;衬托运动者跑得很快,摄影者调焦、按快门时,她快跑出视线了①②图2师:分析得很有创意生:第二幅,因为在她跑的方向上还有一段空间生:两幅都可以,人物都在黄金分割点上图3②③①①师总结,三位学生的分析都有道理,单考虑运动人物的布局,都符合三分法,难分输赢,区别在于路径,合理的布局需要考虑运动主体行进方向上有足够空间因此第二幅人物的布局更加合理。
① (2)水平线布局(图片对比如图3)师:相同的景物,水平线位置不同,展现出不同的感觉,你觉得水平线怎样布局较合理?生:第二幅,看着很舒服生:第三幅,画面很开阔学生表示不赞同第一幅图片的水平线布局教师总结一般水平线在1/3处(上下都可以),并且不倾斜然后结合图片分析上1/3、下1/3水平线布局侧重表现主题的区别:前者突出前景物体,画面推近观众;后者画面更开阔设计意图】通过相同景物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采用观点争鸣方式,理解三分法构图及运动主体和水平线布局的知识图4过渡:运用构图知识,分析小鸟(如图4)构图——居中(应用三分法构图不合理)——怎么办?——裁剪(二次构图)(三)阶梯任务 层层递进1、练习1(构图篇):三分法构图 合理裁剪小鸟图片,改变小鸟过于居中布局学生操作并上传练习,有两种结果,裁掉左边,小鸟在右黄金分割点附近与裁掉右边,小鸟在左黄金分割点附近教师对比裁剪图片,并询问学生两种裁剪结果是否都合理学生(举手回答)赞同裁掉左边的,运用了“运动行径”理由说明,保留小鸟目光所在区域,裁掉左边较合理纵向上小鸟在黄金分割点,不需要裁剪其他学生表赞同,教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到位学生完善练习。
设计意图】尝试裁剪操作,运用“运动主体布局”知识合理裁剪,改变小鸟居中布局A-基础B-提高图5过渡:运用构图知识,分析荷花图片(如图5-B)——水平线倾斜、水平线布局不在1/3位置2、练习2(构图篇):依据水平线布局方法,合理裁剪风景图片(2选1)教师设置A、B两幅图片(如图5),A为基础,不需要纠正倾斜,只要改变水平线布局;B为提高,既改变水平线布局,又需要纠正倾斜学生自由选择练习,尝试练习操作,并上传,根据图片文件名可以看出学生选择了哪一幅进行练习最后选择提高组练习的学生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并对裁剪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上、下1/3水平线都合理,根据表现主题来裁剪图6【设计意图】设置A、B横向阶梯练习,给予不同学生自由选择并体验操作带来的成功感;请提高组学生演示目的有两个:一为选择提高组未成功的学生解决疑难,二是为选择基础组的学生提供示范,为后继选择旋转操作铺垫操作结果的多样化,保护学生个人审美观过渡:当构图不合理时,可以用裁剪进行二次构图,重新达到构图合理,还有在什么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到裁剪?引出裁剪需求篇图7旋转透视AB3、练习3(需求篇):奥巴马成为体育杂志的封面人物,合理裁剪“奥巴马打篮球”图片(如图6)。
学生操作,上传,基本都能合理裁剪,教师只简单叙述,播放裁剪后的效果,又展示图片裁剪在作品制作中的需求(网页、电子杂志等制作)【设计意图】注重裁剪在实际需求中的作用,发散学生对裁剪操作的二次构图固定思维过渡:展示奥巴马“We can believe in CHANGE”图片,提问:裁剪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着重显示“CHANGE”,引出裁剪的求异思维接着展示以前的两个练习:用“度量工具”纠正倾斜的克利美术作品,用“变换扭曲”纠正透视的陈之佛美术作品,冲击学生原有操作经验,教师提示这两个操作都可以用“裁剪”完成4、练习4(探究篇):用裁剪完成整个图片的修整(2选1)(如图7)教师设置A、B两幅图片(如图7),A为基础,整幅图片旋转,之前在练习2中已有学生演示操作过程,特意要求整幅图片的旋转,强调裁剪操作中的拉伸、旋转的到位,强化基础学生裁剪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B为提高,纠正透视效果,主要强调学生对裁剪操作的探究能力设计意图】运用学生之前练习,一是马上勾起学生已有操作经验;二是用熟悉的练习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信两个练习启迪学生探究裁剪的求异思维过渡:再次展示奥巴马“We can believe in CHANGE”图片,提示语:CHANGE 裁剪带给我们的惊喜 不止这些……?引出“裁剪”的创意篇。
5、(创意篇):学生欣赏两幅图片裁剪的创意篇通过对比欣赏,一幅裁剪了人物的半个脸,另一幅是书的封面裁剪于棒球图片最后总结:对图片恰当的剪切能够让一幅普通的图片赋予全新的感观设计意图】运用对比和设置悬念的方法,展现裁剪创新意义,扩大裁剪操作内涵四)思维导图 概括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