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幼儿托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docx
3页幼儿园幼儿托班科学《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如松鼠、兔子、鸟类等1.2. 能够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生活方式与策略1.3. 能够通过观看图片、听故事、观察实物等形式,了解小动物在过冬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及它们的应对策略,进而了解“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1.4. 能够表述小动物过冬的方式及原理2.思维与情感:2.1. 发展幼儿的想象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2.2.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自然规律2.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让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生存方式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小动物通过展示图片、听音频、看动画等形式,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如松鼠、兔子、鸟类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在冬天如何生存2.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策略通过观看实物、听故事和看影片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小动物过冬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如松鼠的藏食、兔子的防寒、鸟类的集群等3. 培养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从实物中观察、思考、出小动物的过冬策略。
引导孩子认识到“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导入环节采用直观性比较强的展示图片,然后让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小动物老师随着幼儿的观察,向幼儿提出问题,如是什么动物、这个动物生活在哪里、冬天如何度过等2.学习(30分钟)学习环节主要采取实物展示、故事讲解和影片观看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小动物过冬的生存策略和方式比如,通过展示松果、栗子等松鼠的食物,让孩子了解小动物在冬季如何储藏食物;观看视频,学习小鸟在冬天形成群体的原因及意义3.探究(2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把实物(如松果、罐头、棉花、毛线球等),根据小动物过冬需要的“食、住、行、乐”为主题,分为四类,让幼儿从实物中观察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和策略4.应用(20分钟)现场模拟小动物过冬的情景,可以分角色扮演,一起体验和感受小动物过冬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5.(10分钟)教师带着幼儿一下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并回顾提出的问题和孩子们的答案告诉孩子们要好好珍惜和保护动物,让它们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展示、情境体验、小组合作与讨论等方式,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和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观察幼儿的表现评价幼儿在不同环节中的表现,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是否聚精会神、学习环节中是否主动发言等2. 回答问题观察幼儿对老师出示的问题是否能够认真思考,并且作出合理的回答3. 掌握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信片对于小动物过冬的认知,以及对于“适者生存”的理解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小动物在冬季如何生存及其策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了多个教学手段,幼儿互动高效遗憾的是,本次课的实物展示不太理想,部分物品没有调查到实际情况,考虑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们需要更加注意实物的准备工作总体来说,这节课孩子们参与度比较高,反应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动物,了解自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生活中的点滴,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