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第章 第节 第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0056296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1.举例说明体温调节过程重难点)2.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3.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②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③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④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①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②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

      4)体温恒定的意义①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②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③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在平衡调节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2)尿的形成①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②尿的形成过程血液原尿尿液(3)水平衡的调节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减弱,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 (×)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 (√)(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 (×)提示: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B [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A错误;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肝脏的产热量最多,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B正确;温度感受器有的在体表,有的在体内,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分布,C错误;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若主要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来维持体温,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 ]3.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发生变化,会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85732023】A.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B.垂体能产生抗利尿激素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 [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储存在垂体后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B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D正确。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体温调节[思考交流]下面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的图解,据图讨论以下问题: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试分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会出现①打寒战、②起鸡皮疙瘩等现象的原因和意义?提示:①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②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3.结合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图解模型,请建构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图解模型提示: 4.试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5.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会出现中暑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提示: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超出了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体温会升高,导致中暑[归纳总结] 图解法解读体温调节的过程 (1)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2)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特别提醒:关于体温调节的三点提醒(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2)“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不是躯体运动中枢3)感受器不仅分布在皮肤表面,还广泛分布在内脏器官及黏膜表面[典例通关]下图是当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技巧点拨】 (1)明确该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明确体温恒定和体温变化过程产热量与散热量的不同D [本题中的个体处于正常状态,即体温保持恒定,不管在哪一温度下,个体始终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环境温度降低后由于温差增大,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时间t3以后,体温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1)t2时刻以后,哪些途径可以减少散热?(2)t1时刻以后,人体内的产热量如何变化?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提示:(1)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产热量增加立毛肌收缩;肝脏和骨骼肌代谢加快;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增强。

      [活学活用]1.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 [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所以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B正确;人体热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即呼吸作用,C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D正确]2.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85732023】(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解析] (1)炎热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增加2)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3)对照实验是指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即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41 ℃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4)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答案] (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 增强水平衡的调节[思考交流]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据图讨论下列问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什么?提示: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器官主要有哪些?提示: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3.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尿量会减少,其调节过程是怎样的?提示: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4.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不可能不排便(尤其是小便);即使不排便,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也会从其他途径排出,使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归纳总结] 图解法理解水平衡的调节 (1)神经调节(反射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特别提醒:(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则其分泌部位是下丘脑,释放部位是垂体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尿量减少(增加)[典例通关]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技巧点拨】 (1)明确0.9%NaCl溶液的含义;(2)明确水平衡调节的过程。

      B [生理盐水和人体的渗透压是基本接近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是不变的,A、D错误此时血浆量增加,在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正确如果只排出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C错误][活学活用]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导学号:85732022】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垂体释放抗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