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重塑.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9938117
  • 上传时间:2024-01-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重塑孙文远陈悦摘要: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推动高校复合型专业的产生,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开 放、更易被获取,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受虚拟 教学环境影响,教师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教师权威受到挑 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教师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从角色 职能、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角色重塑,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关键词:人工智能;虚拟教学;高校教师;角色重塑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开展,并在金融、医疗、交通、教育 等领域得到充分应用,逐渐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国家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开展需求,相继出台了政策规划与行动方案2022 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 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2022年8月,教育部决 定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试点,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 动2022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 信时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开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 要使命。

      可以说,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高校 人才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自产生以来,其理论和技术便飞速开展,应用领域也不 断扩大,对各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高等教育是人才 培养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与渗透,使得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 标的高校需要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资源获取、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 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出诸多尝试与改革,特别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人工智能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复合型学科专业的产生人工智能的开展深刻影响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专 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适应智能时代的需要,这就对高 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表达在高校的学科归属、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教育部高 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学科专业融合,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 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近年, 众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传统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 性地开设许多新的专业,探索新的研究方向2022年教育部批复的 37个新专业中,就包含了教育学门类的融合教育专业、工学门类的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和农学门类的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这些新 专业的批准和设立表达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专业改造和更新趋势,为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二)人工智能带来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高速开展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使得知识的获取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以往大量被学校、科研 院所等教育机构“垄断”和“独享”的知识和教育资源,正逐渐变成 开放的、易获取的社会公共资源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 刻变革,知识在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成为一种新的现象在教师给学生 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网络主动获取最前沿的海量知识 近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线下教育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大规模 的线上教育应运而生并普及开来在此背景下,传统物理空间中的教 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都必将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三)人工智能提供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平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开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 人机对话等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 教育部利用人工智能和网端技术,构建了虚拟智能学习平台,推进虚 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并鼓励高校设立跨课程群、跨专业、跨地域的 虚拟教研室这些设备设施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提供了便利,使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特定的学习目标和需求, 生成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并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及评价。

      目前,使用较多的大规模课程、习题库以及基于学生试卷的数据 分析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精准的“教与学”,使教学活动初步实 现了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引入高等教育教学后,高校教师需要学习大数据、云计 算、虚拟现实等使用操作技术以及在虚拟课堂环境下的交流互动技巧, 以适应教育教学形式的变迁智能教育的不断推广,使得重复性的教 学内容可以被记录和反复播放,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同时,教师也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一)教师局部重复性工作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教育教学的中心,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一方面,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技术手 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给教师 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实际上也替代了教师的一局部职能,从而 使得教师作为传统环境下的知识权威的主体身份受到挑战人工智能 被引入教学后,线上课堂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课程的推广应用使得 教学内容可以被记录和重复播放,教师的大量重复性教学活动被人工 智能替代尤其是在考核环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 况自主命题甚至自主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即考即得。

      可以说,人工智 能给教师教学及考核评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 师的局部工作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改 变,不能与时俱进、自我调整,那么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二)教师专业知识与授课技能遭遇虚拟教学环境的约束高校专业教师是掌握某一学科体系专业知识并将之传授给学生 的专门人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的专 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掌握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与人 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人工智能在参 与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大量的虚拟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 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和探究认知对象,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虚拟 教学情境的便捷^师生突破时空限制,教师与学生不需要面对面互动 交流也可以到达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对教 育的渗透与影响,主动提升相应的教学能力,掌握一定的虚拟情境下 的交流互动技巧,以适应智能环境下教育方式的变迁三)师生关系的演变消解了教师的权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及科研院所垄断专业性的教学资源,高 校教师是专业知识的主要拥有者与供给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拥有 较大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随着慕课、课堂等 智能教育应用的不断推广,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 的唯一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教师,其权威性正逐 渐被淡化、消解,传统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师生关系也演变为更加 平等的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有利于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成效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往依靠教 师掌握专业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形成的师生关系,将逐渐让位于 依靠情感和道德力量建立起来的新型师生关系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重塑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角色和能 力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种重塑就要求教师适应人工智能 环境,进而转变角色,在教育活动中更多地承当起规划、催促、激励 以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职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专业知识 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提高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努力建立 “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模式一)教师角色和职能重塑人工智能虽不能替代教师,却会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在人 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必然会发生改变教师在传授知识 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咨询师,是对学生 言传身教的道德示范者、精神引领者和感情沟通者。

      首先,德育是高 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和基本元素,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高校教 师应坚持德育为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 为人师表、以身作那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培养其良好 的思想品德修养其次,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生涯规划、职业目标 选择的重要阶段,常常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教师应加强对学 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在海量信息中萃 取高价值知识,不断涵养健康心理,提高复杂环境下的自我管理能力最后,人工智能的开展和虚拟课堂的兴起,使得学生更加渴求丰富的 感情交流教师正是通过教育教学示范,承当起道德示范者、精神引 领者、感情沟通者的角色,同时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感召和精神引领, 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威信二)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重塑教师应重构教学知识体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知识与教学 内容的易获取性,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高校教师在掌握本学 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于本学科专业 的影响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助推本学科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将多学科知识与专业前沿研究相结合,探索专业新的研究方向,更新 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内容设计,重构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发 挥好人工智能对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强化教学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从最初的一支 粉笔、一块黑板到后来的多媒体授课,再到如今智能教育广泛应用, 课堂教学的方式日新月异教师只有适应人工智能环境,掌握大数据 处理和分析方法,熟悉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方法, 积极参与和构建新型教学形态,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三)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重塑教师应在目前主流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首先,强化个性化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收集个性化数据,分析学生 学习情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其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模式, 开展个性化教擘其次,强化过程性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 基于考试分数,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通过掌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判断其学习绩效,实现个性化学习评价最后,强化人机协同教学模 式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是真人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共同配合完成教学 的模式人工智能教师帮助真人教师完成重复性的工作,帮助学生完 成课前预习、课后评测以及个性化学习;真人教师在启发、监管以及 助力学生兴趣培养方面发挥优势二者合力提升教学效率和成效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然对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教师群体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开展,这种影响必将引发教 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这个提倡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高校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学习人工智 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和专业知识的融合、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融 合,调整教育形式,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7-20) . : //. gov. cn/zhengce/content/2022-07/20/content_5211996. htm.[2]毛刚,王良辉.人机协同:理解并建构未来教育世界的方式[J]. 教育开展研究,2022 (1).[3]曹培杰: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三重境界:赋能、创新、重塑 教育[J].教育研究,2022 (2).[4]关成华,陈超凡,安欣.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 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2 (7).[5]孙妍.从“知识图谱”到“人机协同”:论人工智能教育对教 师的重塑和挑战[J].高教探索,2022 (3).责编:任重基金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