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数据司法的学术观察.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13298175
  • 上传时间:2023-1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7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眼观法】大数据司法的学术观察作者:刘品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 主任、法学教授本文发表于《人民检察》2017 年第 23 期, 系根据作者于 2017年10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第 91 届教授沙龙上所做演讲及其他相关讲座整合而成2014 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应用元年自此以后,“司法+大数据”就很 快跃升为中国法治领域的一个大热门近三年来,司法部门 的许多重要会议都与大数据司法相关人们不论是采取主动 还是被动的态度待之,它都对法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潜 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一、为什么为什么现在司法领域特别强 调大数据呢?有些人被表面现象所迷住,单纯以为是因为受 政法系统大领导的重视;有些人则错误地认为主要是时代的 原因,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成为热词的环境下,也理所 应当地要强调大数据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 行更深刻的分析:首先,紧密把握法治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 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当前的讨论表明,大数据司法与司 法改革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看法:(1)司法改革与大数据司法 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都是实现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司法 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手段;(2)大数据司法是司法改革的一 部分,与员额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等共同构成司法改革 的整体;(3)司法改革是大数据司法的一部分,司法改革为 科技应用到司法领域做了准备,比如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 讼制度的改革;(4)大数据司法促进了司法改革,如运用大 数据来改变办案过程中的“审批制”,以达到司法责任制的确 立。

      因此,我们如何认识大数据司法,需要结合对司法改革 的理解要认识大数据司法的价值,必须厘清其与司法改革 之间难以界定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大数据司法具有与司法 改革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其次,我国的大数据司法应 用是在为全球治理探索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有一种 说法是,在当前中国法治的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中国 能将司法与大数据进行深度结合,就可以实现“换道超车” 从技术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是同步的,但在大 数据与司法结合的应用上看,我国已经较为领先,主要原因 在于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数据在我国,掌握大数据的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公安司法机关等,它们掌握了海量的 数据信息,通过利用这些数据也实现了许多成就,比如近年 来我国法院系统“智慧法院”和检察院系统“智慧检务”的建设 同时,我国大数据司法这一方案还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即 它回避了是否必须依靠西方法治模式来实现司法公正的问 题司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每个案件的公平,让人民群众 感受到公平正义西方国家声称其依靠三权分立做到公平与 正义,而我们不可能实行于西方一样的法治模式,但就当前 来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技+司法”来实现司法公正。

      比如通 过实现“类案推送”功能,可能就相当于产生了一种“现代新型 的判例法”这是将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深刻地应用于司法 领域的生动实践,它能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总之,当 前我国开展大数据司法实验和大数据司法研究,都恰逢其时 二、是什么什么是大数据司法?是“大数据+司法”吗?我认为 不能够这样简单的理解目前来看,大数据司法应当是与“智 慧法院”、“智慧检务”相关的概念,强调数据的运用应当产生 智慧今年5 月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 议上,周强院长对“智慧法院”的作出了如下定义:智慧法院 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人民法院工作的一种形态,具有网络 化、阳光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并以是否达到“全业务、全流程、 全方位”作为评价智慧法院的基本标准和主要依据同时要求 准确把握智慧法院与人民法院信息化 3.0 版的关系,深刻认 识到信息化是人民法院组织、管理和建设的运行载体随后 最高检 9 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智慧检务工作会议上,曹建明 检察长将“智慧检务”解读为: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手段,进一步发展检察信息化建设的更高形态;是遵循司 法工作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从科技保障到科技支撑到进 一步上升为科技引领,实现检察工作全局性变革的战略转型; 也是影响深远的检察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革命。

      即是 一种迭代形态,由“科技保障”(IT时代)到“科技支撑”(DT 时代)再到“科技引领”( DT+AI 时代)总的来说,我认为, 大数据司法主要体现为法官和检察官的决定权中含有相当 科技支撑的成分下面举例说明1. 类案、关联案件(法条) 推送类案推送是探索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在完成要 素信息抽取研究的前提下,实现依据案由、犯罪手段、量刑 情节、刑罚、法院、地区、相关法条等多种关联因素综合检 索同类案件的方法在今年 3 月山东“辱母杀人案”持续发酵 后,我们试着进行了类案搜索具体做法是,对中国裁判文 书网上 100 多万起故意伤害案,选择反映案件独特信息的关 键词如高利贷、辱母、警察在场等等,进行技术搜索结果 共搜索到很多类似的案件(示例如图)研读这些案件发现 审判结果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轻判的,比如保定的一个案 件认定为正当防卫,判了七年;一类是重判的,比如安徽黄 山的一个案件,没有认定为正当防卫,判了死缓两种情况 的差别在于是否认定了正当防卫这样,可以继续使用类案 搜索技术进一步搜索“正当防卫”案件这样的高级搜索功能, 可以快速找到同类案件如此进行推送,就是类案推动,可 以起到促进“同案同判”的作用,使得司法裁判更具有说服力。

      从实践来看,有的地方司法机关还可以实现从裁判文书中自 动抽取出可以反映该案特点的关键词,通过类案搜索进而发 现许多类似案例同时,可以对某一类案件使用法条情况进 行大数据分析,统计得出哪些法条使用最多,从而提供参考 2. 大数据定罪基于大数据辅助定罪量刑是借助文本相似度 分析等技术,挖掘隐藏在历史司法文书中的法官、检察官定 罪量刑集体经验,计算出各定罪量刑情节对刑罚的影响程度, 赋予各情节不同的影响系数,从而使定罪量刑方法更具个性 化、合理化我们当前做过对重点罪名裁判文书的辅助定罪 量刑研究,得出的初步经验如下关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大 数据定罪我们做了一个实验,选择“盗窃罪”和“诈骗罪”这两 个罪名,各找两万个案件来进行机器学习,截取从关键字“经 审理查明”到关键字“本院认为”之间的文本交给机器,通过分 词的技术进行学习机器在学习了这些样本案件之后,对测 试案件(1000 个)做出的判断结果和人工的结果基本是一 样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8.4%和 97.6%这是通过实验数据 测试后对训练效果进行验收,只要与法官做出的结论相比达 到 90% 以上相同,就可以用于辅助定罪了还有另一种验收 方法是将这一系统放在某一检察院内办案三个月,再与实际 的办案结果做对比,也能发现其效果如何。

      3. 大数据量刑大 数据量刑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得出精准的量刑建议?一些地 方检察院的智慧公诉系统目前能够针对交通肇事罪进行精 准量刑系统选取的因素包括:是否造成人员死亡、财产损 失数额(5000 或 5 万)、是否醉驾(醉驾酒精含量多少), 通过公检法机关人为地制定出一些标准,从而再通过机器进 行量刑相当于将系统变为了一台计算器,计算出具体结果, 从而实现“精准求刑”与以往的辅助量刑相比,精准求刑可 以带来更好的认罪认罚从宽效果,因为可以使被告人看到其 实施的不同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具体不同后果我们曾对破坏 公用电信设施罪进行过大数据量刑研究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通过对1767 份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判决书进行初步处理, 抽取出其中触犯相关刑法并判刑的判决书 372份,并提取以 下3个特征:造成财产损失数额(x1 )造成通信中断用户 数(x2 )造成网间通信中断时间(x3),上述特征均体现岀了 社会危害性,接着计算这些特征与判处刑期(y )之间的关 系在机器学习了这部分判决书后,输入各变量值x1 :85000 (元);x2 : 1365 (人);x3 : 48 (小时)结果输岀判决期 限39.83 (月)。

      从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提供辅助的量 刑建议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实现量刑偏离度分析 4. 案 件偏离度分析通过大数据,还可以进行案件偏离度分析这 最早是由贵州提岀的,但经过我们调研时发现,其所说的案 件偏离度分析是指公检法三家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判断结果 之间的偏离度分析,但这样的认识是有误解的实际上,我 们可以通过使用案件偏离度分析功能进行监管,比如我们设 置一个偏离度标准(假定 30%),在此范围内的偏离都是可 以接受的,如某一个案件与样本库中案件的偏离度超过了 30%,那么就需要对判决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但存在问题 是设定这样的具体数量标准可能过于机械,不同罪名的刑罚 设置不同,重罪与轻罪相比在同一偏离度下的刑罚绝对量的 差异较大因此还需要设置其他标准的偏离度,如罪名偏离 与量刑偏离等从而可以对不同法官、检察官甚至不同部门 进行考核其背后的原理相当于挖掘出了司法人员办案的规 律,再以此规律为标准,测试具体现实中的工作人员办案是 否符合这一规律如我们通过使用北京的检立方系统,针对 海淀区所有批捕人员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些人员的不捕率普 遍在 20%以下后发现其中某位人员的不捕率为 90%,且 办案数量很多,因此其就进入了监管视野。

      5.数据化的证据 标准时下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冤假错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之 一是公检法的证据标准不统一如果推行统一的、数据化的 证明标准,就可以避免冤错案件的发生这种观点并非无可 挑剔,但基于大数据技术改造证明标准缺失是一个方向现 行法律对证明标准的规定是诉讼法中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 确实充分”,即认定罪与非罪的标准,是给全案证据下结论的 标准这一标准如何进行大数据改造呢?我国司法大数据的 先行地区如贵州、上海进行了宝贵的探索贵州的做法是, 针对故意伤害罪等罪名,按照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三阶层, 转化为十个证明要件,再进一步看每一个证明要件中通常需 要哪些证据(下图中标绿的部分)来证明这一做法的关键 是构建犯罪构成知识图谱(图8),将案件信息数据化,从而 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图:基于大数据的统一证据标准之贵 州应用-犯罪构成十要件][图:基于大数据的统一证据标准之 贵州应用-犯罪构成知识图谱]上海政法系统研制了“刑事案件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其核心内容同样也是证据的认定在其 证据指引标准中,对于立案、侦查、初查、审查起诉等每个 阶段需要哪些证据,就嵌入进系统,将证据规则的软要求, 变为平台的硬约束,达不到要求就无法进入到下一步。

      通过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取证不规范的问题这两个系统的效果 如何,值得特别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研发的是统 一的数据化的证据标准(即应该有什么样证据、证据是否有 效的标准),还不是统一的数据化的证明标准;他们取得的 成绩主要是在证据的数据及合法性规范方面,也遇到了如何 教会机器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的挑战;他们在证 据合法性自动审查方面取得的进步是形式审查方面,在实质 审查方面还有一些障碍我们的研究表明,基于大数据的证 据审查应当以全案证据的审查评断为主,重点突破反向审查 而非正向审查,即什么情况下案件中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做 出肯定性裁判这就需要转变一下思路,比如通过对最高法 院不予核准死刑或者高级法院未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进 行机器学习,确定出一个不会被判处死刑的公式通过这样 机器学习得来的辅助办案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办案人 员做出提示、进行预警6.自动生成文书在这方面,杭州的 检察院有过一些初步尝试可以基于海量文书,为司法人员 自动产生文书草稿因为所有文书看似不是表格,但实质上 相当于有一个无形的表格,通过将内容部分抽出,再填入到 相应位置上,最终也能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

      针对少数 部分机器无法填入的,可以结合智能语音输入功能,未来还 可考虑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填写目前有多地的自动生成文书 已经做的比较成熟,比如可以通过机器自动生成审查报告、 起诉书、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