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2.ppt
50页第五章第五章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n人是什么?人是什么?n翻开词典可知:“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具有自认科学属性,同时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n本身是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巨大系统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人的生理节律人的生理节律n生产劳动过程中,每个作业者都会受到来自自然、社会、企业、家庭、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群体等外部环境以及个人生理、心理特点中异常因素的影响,使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致出现人为失误或差错,导致作业可靠度降低人的作业可靠度人的作业可靠度 n研究作业可靠性,常采用概率的方法和因果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R=1-FnR:R:指人的作业可靠度nF:F:人的失误率n人的作业可靠度:指作业者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成功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n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素P108P108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疲劳因素疲劳因素n疲劳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n按产生的性质分类:生理疲劳(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精神疲劳)n二、疲劳产生于发展的规律二、疲劳产生于发展的规律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1).疲劳的积累(2).疲劳的持续(3).疲劳的发展与人体的生理效率有关P1102.疲劳产生与变化的特征P1103.人在疲劳时的生理心理状态无力感、注意失调、感觉失调、记忆和思维故障、意志减退、睡意疲劳的分类按运动方式及持续时间n快速疲劳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 产生快,消除亦快n耐力疲劳中小强度、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疲劳发生较慢,恢复时间较长按疲劳发生部位划分n脑力疲劳由于运动刺激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单调运动容易产生n体力疲劳由于从事身体训练使身体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的疲劳 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n整体(全身性)疲劳从事全身运动使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全身各器官和肌群参与运动n局部疲劳身体某一部分进行运动使该局部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疲劳局部肌群参与运动 第二节 疲劳因素三、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1.疲劳的一般原因P112表5—22.疲劳的心理原因P112表5—3四、作业疲劳的调查预测定1.疲劳问卷调查法2.疲劳的仪器测定法P113-114第二节 疲劳因素五、疲劳与作业安全五、疲劳与作业安全 作业疲劳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致因之一。
过度的疲劳最大危险源主要源于反应迟钝和动作不准确,遇到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快速做出反应三、一般观察法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A 全身症状B 精神症状C 神经感觉的症状1. 头沉1.脑子不清醒,头昏眼花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神2. 头痛2. 思想不集中,厌于思考问题2.眼发涩,眼发干3. 全身懒倦3. 不爱动,不爱说话3.运动不灵活,动作出错误4. 身体某处无力4. 针扎似的痛4. 脚跟发软,脚步不稳5. 肩发酸5. 困倦5. 味觉改变,嗅觉厌腻6. 呼吸困难, 气短6. 精神涣散6. 眩晕7. 腿无力7. 对事情不积极7. 眼皮和肌肉跳动8. 没有唾液,口干8. 记忆力退减8. 听觉迟钝,耳鸣9. 打哈欠9. 做事没有信心,多出错误.9. 手脚发颤10. 出冷汗10. 对事情放心不下,事事操心10. 不能安静下来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方法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方法 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 1)工作日制度)工作日制度 2)劳动强度与作业率)劳动强度与作业率3.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选择合适有效的休息方式.选择合适有效的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疲劳的消除一、休息二、合理膳食三、物理手段四、中医手段二、合理膳食和物理手段人的生理节律 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称为生理节律。
人体存在像心电波那样以若干秒为周期的、像睡眠与觉醒那样以天为周期的以及像女性例假那样以月为周期的多种多样生理节律人的这种生理节律对作业的效率及质量有明显的影响1.日周节律日周节律2.其他周期节律其他周期节律3.PSI周期节律周期节律 第三节 时间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昼夜变化是人们经受的最在日常生活中,昼夜变化是人们经受的最急骤的变化,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急骤的变化,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24小时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circadian rhythm) 比较白天和夜晚的作业情况,便会发现作业效比较白天和夜晚的作业情况,便会发现作业效率、差错率和人的疲劳程度等有很大的差别率、差错率和人的疲劳程度等有很大的差别 大量试验研究资料表明,体现生命特征的大量试验研究资料表明,体现生命特征的体温体温、、脉搏脉搏、、血压血压等在等在下午下午4时时前后达到前后达到最高值最高值根据测定,根据测定,作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能源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能源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峰值也出现在下午在血液中的峰值也出现在下午4时前后。
这些都反映时前后这些都反映出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出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白天型人体白天型人体”的特点 与此相反,与此相反,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细胞分裂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激索的分泌及生长激索的分泌等,却在等,却在夜间夜间11时至凌晨时至凌晨2时时左左右为右为高峰高峰,显示出,显示出“夜间型人体夜间型人体”的特点总之,的特点总之,人的身体适于白天活动,到了夜间,各种机能下降,人的身体适于白天活动,到了夜间,各种机能下降,进入休息状态进入休息状态 对于一天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于一天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由图可看出,上午曲线由图可看出,上午7时到时到10时机能上升,午后时机能上升,午后下降;从午后下降;从午后6时到时到9时机能再度上升,其后又急剧下时机能再度上升,其后又急剧下降,凌晨降,凌晨3时至时至4时下降最明显时下降最明显其他周期节律 有人以有人以6天工作制的一个星期为周期对人的活动天工作制的一个星期为周期对人的活动进行过研究,发现每星期内也有周期节律例如:星进行过研究,发现每星期内也有周期节律例如:星期一相星期二没有多大差别,从星期三起开始降低,期一相星期二没有多大差别,从星期三起开始降低,到星期五下午又开始回升.星期六可达到星期三的水到星期五下午又开始回升.星期六可达到星期三的水平。
平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周中,常由于星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周中,常由于星期日的活动过多过果,日的活动过多过果,星期一星期一早晨上班感觉浑身无力,早晨上班感觉浑身无力,带着疲劳工作,使得上午或整天工作效率都不很高带着疲劳工作,使得上午或整天工作效率都不很高当然,星期日造成的工作中断,对工作效率也有影响,当然,星期日造成的工作中断,对工作效率也有影响,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反应星期一反应”星期二和星期星期二和星期三三因人体恢复常态,效率有所提高;到了因人体恢复常态,效率有所提高;到了星期四星期四前后,前后,又由于疲劳而工作效率暂时降低又由于疲劳而工作效率暂时降低星期五星期五以后在周末以后在周末解放的刺激下,工作效率再度提高由此可见,一星解放的刺激下,工作效率再度提高由此可见,一星期中的工作效率在不断变动着期中的工作效率在不断变动着PSI周期节律 德国医生佛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德国医生佛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提出了体力床观察,提出了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好坏周期为28天。
天 奥地利泰尔其尔教授在研奥地利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智商的基础上,发现智力究智商的基础上,发现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高低周期为33天 其后,科学家经过研究进一步提出,每个人自出生其后,科学家经过研究进一步提出,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都存在着以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都存在着以23、、28、、33天为周期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盛衰循环性变化规律这一变化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盛衰循环性变化规律这一变化规律按照规律按照高潮期高潮期—临界日临界日—低潮期低潮期的顺序周而复始,的顺序周而复始,人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人体生物三节律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外国人叫做“PSI周期周期” 注:注:PSI是英文是英文Physical((体力)、体力)、Sensitive((情绪)、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智力)的缩写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到达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临界日前后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危险期")) 高高潮潮期期 低低潮潮期期 0 7 14 21 28事故统计图表事故统计图表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计算自己智力、情绪、体力钟的高潮、低潮和临界期低潮和临界期 (1)先算先算“总天数总天数”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即计算出生之日至所计算之日的总天数之日的总天数 公式:公式:X=365A± B+C 式中式中X表示从出生日到预测日的总天数;表示从出生日到预测日的总天数;A表示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之差;表示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之差;B表示预测表示预测年生日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年生日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已过生日取已过生日取“+”,末到生日取,末到生日取“—”);;C表示从出生表示从出生年到预测年所年到预测年所 经过的闰年数经过的闰年数(C==A/4,,取整取整数,但要准确计算时,须查新编万年历数,但要准确计算时,须查新编万年历)。
(2) 再算再算“余数余数”,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将前算得的总天数分别除以以33、、28、、23(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它们分别是智力、情绪、体力 节律周期的天数节律周期的天数)然后得到余数注意然后得到余数注意必须必须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用手算,而不要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9137/33 = 276余余29(智力钟余数)(智力钟余数)9137/28 = 326余余9(情绪钟余数)(情绪钟余数)9137/23 = 397余余6(体力钟余数)(体力钟余数)(3) 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当把余数求出之后,如你只需要了解计算日处什么期算日处什么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期),,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数除以周期天数除以2对照法对照法”,又叫半周期法:,又叫半周期法: 33/2=16.5……(智力钟半周期数智力钟半周期数) 28/2=14.0……(情绪钟半周期数情绪钟半周期数) 23/2=11.5……(体力钟半周期数体力钟半周期数)将将“余数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与半周期数作比较,若余数小于小于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此种生物钟的半周期数,此生物钟运行在高高潮期潮期;若;若大于大于半周期数,运行在半周期数,运行在低潮期低潮期;若;若接近接近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半周期数或整周期,以及余数为零者,则为则为临界临界期。
期 第三节 时间因素一、工作能力的昼夜波动(P116) 脑的工作能力受其生物钟的调节,在一昼夜中有一定的波动规律,一般以凌晨2—4点最低,以后逐渐上升,上午9—10点达到最高峰午后约在14—15点下降到一天中工作能力的平均线(零),19—20点又上升形成第二高峰,22点下降到平均线下,凌晨2—4点又下降到最低点二、事故发生频次的昼夜分布和一年中的月份分布(P116)第四节 睡眠、意识觉醒水平与酒精因素一、失眠失调(P117)二、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P119)三、酒精造成的心理危害及对安全的影响(P120)酒的危害1.感觉迟钝,观察力下降;2.记忆力下降3.责任感低,草率行事4.判断力下降,出错率高5~~~~~~等等第五节 社会心理因素一、人际关系(P121)二、家庭关系(P123)三、生活事件(P124)四、节假日(P125) 谢谢大家第六章 操作行为与安全n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心活动的一种外在体现,是外在的躯体动作这是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事件的专业术语,最常见的使用场合为心理分析及司法判决2人体第一节 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第一节 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一、违章的特点和危害性一、违章的特点和危害性1.大部分违章没有直接后果或没有显见后果,违章带有普遍性。
2.有意违章无意违章比较难区分3.违章后果有潜在性,违章操作有较大潜在风险4.违章动机和效果存在不一致性,情景违章更为明显5.凡是人都可能违章(任何年龄、任何工龄、任何工种)二、违章发生的规律二、违章发生的规律1.违章的多发时间A.节假日及前后B.交接班前后C.凌晨03:00~06:002.违章的多发作业P1293.违章多发当事人本身因素P129第一节 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三、违章操作的表现:三、违章操作的表现:1.骄傲自大、好大喜功2.情绪波动、心神恍惚3.技术不精、遇险惊慌4.思想麻痹、自以为是5.不思进取、盲目从众6.心存侥幸、明知故犯7.懒惰作怪、敷衍了事8.心不在焉、满不在乎9.好奇乱动、无意酿祸10.工作枯燥、厌倦心烦第一节 不安全操作行为的一般表现与心理分析四、违章操作行为的心理原因1.人的个性心理特征2.违章操作的心理状态(1).麻痹大意(2).精力不集中(3).技术生疏(4).过分依赖他人(5).紧张导致判断错误五、违章案例五、违章案例五、违章案例五、违章案例第二节 有意与无意违章操作分析一、无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原因分析(一)、无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原因:1.劳动环境差和超负荷工作造成的身心疲惫2.不良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矛盾造成的力不从心3.具有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人的无意违规行为(二)、无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原因:1.认知不良2.过时3.不良的性格特点第二节 有意与无意违章操作分析二、有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原因分析1.有意违章者的心理影响因素(1)违章者认为自己追求的是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的效果。
2)违章者主观认为省时省力的做法3)违章并非一定导致事故2.对有意违章者认知和判断的分析(1).违章者的错误的把违章的风险和违章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同起来2).违章者把个人需要与组织(或企业)需要等价对待3).违章者衡量代价与效果的标准不对4).违章者没有考虑违章操作的潜在风险P136第三节 解决违章行为的心理学方法一、用心理学解决违章操作行为的必要性1.采用科学的用人机制2.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3.加强对员工心理素质的发掘和培养二、违章管理的基本原则1.控制违章风险,减少违章行为2.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第三节 解决违章行为的心理学方法三、违章的系统管理三、违章的系统管理1.从分析违章行为的客观原因着手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3.改进操作方法,改善安全防护措施和设施4.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5.尽可能采用防错、容错措施6.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四、典型违章事故案例分析四、典型违章事故案例分析四、典型违章事故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