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利镇发展定位与方向.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40716072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附:附:双鸭山市集贤县福利镇发展定位与方向双鸭山市集贤县福利镇发展定位与方向――――福利镇福利镇 2001 年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分析年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分析一.环境背景一.环境背景这次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是对 1994 年编制的福利镇城镇总体规划的扩充、调整和完善,规划期限由上版的 2001 年延展到 2020 年时隔七年,各个层面的环境背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宏观环境变化.宏观环境变化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结构持续调整的转型期近年来宏观环境发生了诸多重大变化这次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1)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内需不足、1998 年特大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 “九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胜利完成了现代化战略“三步走”前两步的预定任务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深化,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日趋完善,市场机制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继续提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将更大程度地与国际市场对接,2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变化,告别了有效供给不足短缺经济时代,形成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需求约束的市场经济特征日益强化3)国家提出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我国新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在党的最高级重要文献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国家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适时调整城镇发展指导方针,加速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将对我国城镇体系发育,城乡格局、地区发展格局的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区域环境.区域环境福利镇是集贤县政府驻地,紧邻双鸭山市中心区,距三江平原综合性中心城市佳木斯市 67 公里(铁路里程) ,是三江平原东部地区交通枢纽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物资集散地。

      其区域环境,应分不同层面进行分析1)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贤县县域幅员 2257 平方公里,辖 12 个乡镇(正在进行的区划调整将归并为 8 个乡镇) ,其中建制镇 4 个福利镇为县政府驻地3福利镇位于县域南部与双鸭山市区交界处,现状建成区约 10 平方公里1999 年未全镇总人口 70327 人,占全县总人口 305051 人的 23.1%;其中非农业人口 59825 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 86490 人的 69.2%;福利镇非农业人口比重为 85.1%,比全县平均水平 28.4%高 56.7 个百分点集贤县 200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8980 万元,人均 GDP 仅为约1930 元,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2%,属经济发展水平低、近期发展很慢的县份其中,2000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26000 万元, “九五”期向零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 18000 万元,年均增长 4.8%;第三产业增加值 14980 万元,年均增长 3.1% 三次产业结构由 1995 年的49.9:25.6:24.5 调整为 2000 年的 44.1:30.5:25.4三次产业变动率不大,年均只有正负 2.2 个百分点。

      总体看集贤县仍属于农业为主的县份,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处较低水平福利镇在县域中的城镇首位度相对较高,集中了全县近 70%的非农业人口和大部分的第二、第三产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双鸭山市是联接市域的重要门户,也是紧邻中心区并结构功能高度互补的重要城市组团双鸭山市是黑龙江东部重要的煤矿城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双鸭山矿区归集贤县辖属,1954 年 6 月,成立双鸭山矿区人民政府,改由当时的松江省政府直辖1960 年 2 月集贤县制撤销,划归双鸭山市辖,变为双鸭山市郊区,福利镇改为福利经济区1962 年末,恢复集贤县制,归合江地区辖属八十年代,撤销合江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集贤及友谊、宝清、饶河四个县划归双鸭山市以行政建制和隶属关系的历史4变更看,福利镇与双鸭山市始终有密切联系福利屯与逐步发展为中等城市中心区的双鸭山市尖山区,地理位置紧邻,并有交通干道双福路紧密联接下限断至 1981 年的《集贤县志》载称:福利镇“距双鸭山市 9 公里” 1994 年版《集贤县福利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中写明“建成区与尖山区相距 7 公里” 近期双鸭山市确定了尖山区北向发展,与福利镇相联接,建成沿双福路建设带状城市的规划意向,建筑、征地及规划项目,已推近到双福路收费站双鸭山市一侧,市区北向发展的前段距福利镇铁南地区的外缘,已仅距二三公里。

      据悉,把福利镇变成双鸭山的一个区,迁入市级行政、文化中心的意向也正在拟议中福利镇铁南地区现状企事业单位,以市属为主福利镇与尖山区的距离较岭东、四方台、宝山等市区均近从市域范围看,双鸭山市处于西端,与四县的公路交通及主要的对外交通干线,都要通过福利镇福利镇是双鸭山市区对外交通的北大门双鸭山是产业结构较单一的矿业和能源基地型城市煤炭及电力两大产业在市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市区与所辖四县的产业结构差异大,而互补性亦相对较差市区带动四县发展的综合功能较弱,而市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区域中心辐射、带动功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佳木斯市在这种区域结构状况下,紧邻双鸭山市区,又在市域重要城镇节点中距佳木斯市最近,交通联系最紧密的福利镇,就具有传接双、佳两市区域中心功能的特殊地位福利镇内设有二十多户双鸭山市及原合江地区属面向农村区域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仓储企业,凭借优势区位和交通枢纽形成一批辐射周5边县域并服务双鸭山市区的特色批发市场及储运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与双鸭山市区形成紧密的结构功能互补关系双鸭山现状市区是以矿业为基础的分散式组团结构,现有四个区均处于丘陵浅山区。

      下步发展非矿产业,特别是面向市域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依托交通干线的流通批发业,必然以紧邻的地势平坦的福利镇为首选区域双鸭山市区北进和产业结构非矿化调整、城市功能多样化培育,是本规划期内福利镇发展的最大机遇3)三江平原东部地区交通枢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佳木斯至富锦、宝清公路的修筑,福利镇成为内地通往三江平原东部腹地(包括集贤、友谊、宝清、饶诃、富锦、同江等地)和东部边境地区的交通要道四十年代,佳富铁路建成,福利屯火车站启用,进而成为公铁干线汇聚的交通枢纽目前,铁路干线公路汇聚于此,是三江平原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吸引、辐射三江平原东部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果菜、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汇聚的流通中心三江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量充分,经过几十年国营农场开垦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已建成黑龙江省东部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集约化、产业化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扩大开放,将继续推进该地区持续较快发展和区域市场网络发育这些都将给一定程度以该地区为腹地的福利镇的发展增强动力的机遇6二、发展阶段与定位二、发展阶段与定位1.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中等发展水平的县城福利镇作为县城,在黑龙江省内横向比较,其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属中等之列。

      而相对自身县域的基础,作为一个 30 万人口,人均 GDP不足 2000 元,以农业为主,财收入仅 7000 万元的较落后县份,福利屯作为城镇的发展已很充分这主要得亦其区位优势立屯前,这里是仅沿河有几户散居的荒草甸子1936 年归并立屯时,也仅有 8 户不足百人随着公路、铁路修筑运营,福利屯人口日稠、各业渐兴1956 年县政府迁入并改为福利镇时,有居民 200 户 3000 余人目前,已发展成建成区的 10 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 6 万人的小城市对外交通功能强化,县级行政和社会事业中心发展,市、区属企事业单位入驻,是推动福利镇城市化进程的三个方面的外在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外在因素的作用,福利镇的城市化相对于所处县域的基础,是一定程度超前的2)进入发展新阶段本规划期,是福利镇城市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新阶段一是福利镇发展将向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经济结构和功能具有优势特色的小城市目标迈进在继续保持、强化县域中心功能的同时,自身城市性功能的培育和强化摆上突出位置二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将发生阶段性变化以往的县级政治和社7会事业中心集聚非农业人口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行政设置牵动机制,作用已近极限但是如果双鸭山市属行政和事业单位如迁入,则此机制还将一定程度强化,产业集聚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福利镇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力量。

      利用优势区位,改善软硬环境,加强对外部资源吸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机制和产业牵动推进城市化,是福利镇应坚决贯彻的发展思路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发生变化,理念需要更新在经济主体多元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强化、房地产业突起、社会事业产业化形成大趋势的情况下,城镇建设也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政府作为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主体,在城镇发展建设中的职能与角色也要相应调整变化主要是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对福利镇而言,县镇两级政府要看重抓好镇区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要倡导和确立以规划为龙头建镇,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兴镇、可持续发展,环境文明等新的城镇发展理念2.规划定位.规划定位 在本规划期内,对福利镇的性质和职能定位如下:(1)依托县域,联结市区,以特色产业功能吸引和辐射市域及三江平原东部的开放型小城市2)集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双鸭山城市带的重要组团;三江平原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中心3)经济和社会事业较发达,设施功能较完备、布局合理、规模适8度、环境优美,初具现代化的文明城市。

      三、关于规划修编的几个具体问题三、关于规划修编的几个具体问题1.建成区规模.建成区规模现状建成区约 10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 6 万人,人均用地较宽裕在规划期内可结合现状居住区更新改造,把拆迁平房建多层居住小区,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作为解决人口增加和扩大绿化,公用设施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可利用目前停产企业的厂房、场地,满足一部分新办企业和新建产业设施的需要因此,建成区规划在规划区内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集聚规模扩大的需要,依托现状组团和区片适度扩展到规划期未达到人口十万人以上,建成区 17 平方公里的规模2.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以现状铁北地区为核心,适度向北、向西扩展铁南地区在调整用地功能基础上,适度向南扩展,向双鸭山市尖山区靠拢城市重心仍放在安邦河西侧沿安邦河两岸设置生态绿化带,远期建成景观带在安邦河东岸低洼河套地带,保留足够宽度的自然或人工植被绿地,在现状几片分散工业区基础上,规划以加工业为主的小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创新地域3.市区内交通路网调整.市区内交通路网调整在东、西两侧各打通一个跨(穿)越铁路的道口,畅通南北向交通,缓解双福路交通压力,分流进出双鸭山的过境交通逐步降低双福路过境交通干道的功能,使之过渡为市内交通干道,改变“跨路镇”的布局9形态。

      协调有关方面多方筹资,建设连通哈同公路和双福路铁西段的西半环路使大部分过境车辆不穿越市中心区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路段,增加人行道硬铺装,在交通和步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