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情绪和情感(1).ppt
45页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emotion, feeling) 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与认识过程不同,但又相互影响,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情绪情感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所以它首先是一种体验2、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3、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产生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表现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作为情绪、情感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判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生理需要 情感——社会需要 2、情绪:情景性和肤浅性 情感: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更多冲动性和外显表现 情感:更加深沉,内隐,(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2、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能够激励人去行动,所以它们具有动机的功能,是动机系统的的基本成分之一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情绪的组织作用包括对活动的促进和瓦解两方面。
4、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来实现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度:是指情绪在其所固有的某种性质上,存在着一个可变化的度量 两极性:情绪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状态二)情绪维度的理论 1、三维理论 冯特(1896)的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施洛伯格(1954)三维理论: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 普拉切克(1970)三维理论: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的关系2、四维理论: 伊扎德(1977)四维理论: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 激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 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 积极心境,消极心境 2、激情:这是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 也有积极的激情存在。
3、应激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塞里认为适应性综合症分三个阶段: a.动员:产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进行适应性防御 b.阻抗:生理机能进一步变化,如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以充分动员人体潜能,对付环境突变 c.衰竭:刺激如果依然存在,阻抗继续发生,但适应能力已经用尽,导致适应性疾病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高级的社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2、理智感 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 3、美感 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第二节 情绪与脑(情绪的生理机制),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下丘脑 “斗争或发怒” “逃避或恐惧” 自我刺激 “快乐中枢”,2、网状结构:唤醒,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影响 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中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 3、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4、调节和控制--大脑皮层,左半球——正性情绪 右半球——负性情绪,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二)情绪与分泌系统 特定情绪状态下,内外分泌腺的活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支配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所以它也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行为的活动基础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的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表达许多情感二、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1、身体表情: 2、手势表情:,三、语调表情,语调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 语调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达不同的情绪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与血管变化有关詹姆斯和兰格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同: 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生理变化在情绪的产生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二)坎农的丘脑学说 外界刺激经过丘脑,分别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管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20世纪50年代提出,刺激的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该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估——情绪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情境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因此她的学说被称为评定-兴奋学说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60年代初,沙赫特和辛格提出主要观点:情绪经验来源于对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唤醒的两方面的认知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评价,包括三个层次: 初评价: 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反应 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必要时要改变自己行为反应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强调情绪本身的功能——动机性 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主观体验、表情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包括 三个方面: 1、具体情绪的调节 2、唤醒水平的调节 3、情绪成分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类型,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自个体内部,如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外部调节:,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 维持调节:主动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 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积极干预,达到积极情绪状态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整引起情绪的原因 反应:情绪诱发之后,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良好调节:使情绪、认知、行为达到协调 不良调节:个体失去对情绪控制,心理功能受损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1、生理调节 情绪生理性调节可以改变和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苦恼 2、情绪体验调节 个体体验过于强烈时,会有意识地进行调节3、行为调节: 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如抑制掩盖不适当情绪表达 4、认知调节 知觉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解释导致的原因,发现改变情绪方式——做出改变决定,设定改变目标——进行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评价等过程 5、人际调节:属于环境调节或社会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