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单元解表药.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0015101
  • 上传时间:2024-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单元 解表药   各论  每一单元如何讲解    每味药如何讲解  【来源】  【性味归经】  【性能特点】    【配伍】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药理】  概念: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习惯上常将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①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  ②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配伍】  临床应用时,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①发汗解表(发汗力猛):风寒表实无汗证  ②宣肺平喘:咳喘  a.风寒袭肺:杏仁、甘草  b.肺热咳喘:石膏、杏仁、甘草  ③利水消肿:水肿兼表邪者    【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桂枝  ①发表解肌(发汗力弱):风寒表实无汗及风寒表虚有汗(有汗能止,无汗能发)  ②温通经脉:寒凝血脉证(痛经、闭经);寒湿痹痛  ③通阳化气(助阳化气):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等  注意:阴虚阳盛、孕妇慎服  【点击按钮】  为了让您更好的理解“桂枝的配伍意义”,以下的文字请您查阅:   【配伍】桂枝配白芍:桂枝辛甘性温,功能发表助阳、温通经脉;白芍酸甘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止汗。

      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  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  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紫苏  ①发表散寒:解表力弱应用:外感风寒轻证  ②行气宽中:胸腹气滞证  ③安胎: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④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等  用法:苏叶长于发散风寒,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解毒    生姜  ①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轻证  ②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  ③温肺止咳:风寒客肺的咳嗽  ④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  特点: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荆芥  ①散风解表:辛而不烈,微温不燥,既散风寒,又散风热应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皆宜  ②透疹(宣散透疹):麻疹外出不畅  ③止痒(祛风止痒):风疹皮肤瘙痒  ④疗疮:疮疡初起  ⑤炒炭止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

        用法:荆芥穗发汗力强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    防风  ①祛风解表: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对应病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风疹瘙痒  ②胜湿止痛:配伍引经药,无所不达,治一身之痛应用: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③解痉:破伤风等小儿惊风  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  同中之异:  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  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  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为异    细辛  ①祛风散寒: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特点:外散风寒,内扶阳气应用:阳虚感冒  ②通窍止痛:特点:鼻渊头痛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③温肺化饮:寒饮咳喘如小青龙汤  注意:用量<3g辛不过钱    白芷  ①发散风寒: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②通窍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③燥湿止带: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④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香薷  ①发汗解表: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②和中化湿:暑湿证—泄泻、呕恶等  ③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苍耳子  ①散风寒:风寒感冒  ②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③除湿止痛,止痒: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  应用:1)一身上下湿痹拘挛;2)风疹瘙痒  注意:有小毒    辛夷  ①散风寒:风寒头痛  ②通鼻窍:治鼻渊要药(鼻渊、鼻塞、鼻流浊涕)风寒头痛鼻塞  煎煮方法:包煎    西河柳  ①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心经  ②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③主治病证:  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2)风寒湿痹  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薄荷  ①宣散风热:风热表证、风温初起  ②清利头目:头痛、目赤、口疮等  ③利咽:风热咽喉肿痛等  ④透疹:应用:1)风疹瘙痒;2)麻疹外出不畅等  ⑤疏肝:肝气郁滞,胸闷胁胀  注意:不宜久煎,入汤剂当后下    牛蒡子  药性特点:味辛苦,性寒,能升浮能沉降  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②宣肺利咽:1)肺热咳嗽痰多;2)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痄腮  ③解毒透疹:麻疹不畅,风疹瘙痒  ④消肿疗疮:热毒疮肿,痄腮。

        注意:兼可通便,便溏者慎服    蝉蜕  药性特点:质轻升浮,虫类药搜风  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②透疹止痒:1)麻疹不透;2)风疹,皮肤瘙痒等  ③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翳障  ④息风止痉:破伤风,小儿夜啼等  注意:孕妇慎服    桑叶  ①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期  ②清肺润燥:清润中兼以通络应用:肺热燥咳  ③平肝明目:肝火亢盛或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  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证  注意:多用生桑叶,止咳用蜜炙桑叶    菊花  ①疏散风热:散风热之力和缓应用:1)风热感冒;2)温病初期  ②平肝明目:既平肝又清肝应用: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③清热解毒:疮疡肿毒  注意: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葛根  ①解肌退热:解肌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应用:1)项背强痛;2)外感表证等  ②生津:用于消渴病及热病伤津口渴  ③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④升阳止泻: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柴胡  ①解表退热:解热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之热皆可清退1)感冒高热;2)少阳病之寒热往来  ②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③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子宫下垂、脱肛等  【配伍】  柴胡配黄芩:柴胡善疏散退热;黄芩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升麻  ①发表透疹:发表力较弱应用:风热头痛,治阳明头痛最宜,麻疹不透  ②清热解毒:善解阳明热毒应用: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  ③升举阳气: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  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蔓荆子  ①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②清利头目: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应用: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  ③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淡豆豉  ①来源: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②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③功效:解表,除烦  ④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  浮萍  ①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  ②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③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水肿,小便不利  ④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  ⑤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  木贼  ①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肝经  ③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④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⑥使用注意:本品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