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一文化常识教案.ppt
26页文言文复习专题之一文化常识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古代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人的称谓人的称谓官吏任免官吏任免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古地理古地理古代文化常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一、人的称谓v 【直称姓名】【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如自称姓名或名如“五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v【称字】【称字】苏轼为苏苏轼为苏子瞻子瞻,苏辙为苏,苏辙为苏子由子由等v【称号】【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李白号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 v【称谥号】【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靖节征士,而称奸臣,而称奸臣秦桧为秦桧为缪丑缪丑则是一种则是一种“恶谥恶谥” 一、人的称谓一、人的称谓v【称斋名】【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v【称籍贯】【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人称孟襄阳;v【称郡望】【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今河南孟县)人,人,但因昌黎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愈常以“昌黎韩愈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v【称官名】【称官名】如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v【称官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战》:“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v【兼称】【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再称名和字;v【谦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愚,谦称,谦称自己不聪明自己不聪明鄙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卑,谦称自己,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身份低微窃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孤(小国之君小国之君)、、寡寡(少德之人少德之人)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下官、末官、小吏小吏等v【谦称】【谦称】((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小生、、晚生晚生、、晚学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才、不佞、不肖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家”、、“舍舍”等谦词家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父、家母、等。
等舍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敝舍寒舍、敝舍、、舍弟、舍妹、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在下;;小可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小子是子弟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老朽、老夫、老汉、老拙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等;女子自称妾妾;老和尚自称;老和尚自称老老衲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寡君【敬称】【敬称】也叫也叫“尊称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对帝王的敬称有万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用“驾驾”代称皇帝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阁下【敬称】【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令、尊、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亲属,如令尊令尊(对方父亲对方父亲)、令堂、令阃、令堂、令阃(kǔn) (对方妻子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爱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尊堂(对对方母亲方母亲)、尊亲、尊亲(对方亲戚对方亲戚)、尊驾、尊驾(称对方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贤家(称对方称对方)、贤、贤郎郎(称对方的儿子称对方的儿子)、贤弟、贤弟(称对方的弟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敬称】【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丈、丈人,如,如“子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从而后,遇丈人”(《论语》《论语》)唐以后,丈、丈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泰山,妻母称,妻母称丈母丈母或或泰水泰水7)称谓前面加称谓前面加“先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先考或或先父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母亲为先慈先慈或或先妣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先贤贤称谓前加称谓前加“太太”或或“大大”表示再长一辈,如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太后,称祖父为,称祖父为大大(太太)父父,称祖,称祖母为母为大大(太太)母母•【敬称】【敬称】(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子、先生、大人等。
等9)君对臣的敬君对臣的敬称是称是卿卿或或爱卿爱卿10)对品格高尚、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智慧超群的人用“圣圣”来表敬称,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如称孔子为圣人圣人,称孟子为,称孟子为亚圣亚圣后来,后来,“圣圣”多用于帝王,如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上、、圣驾圣驾等【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丁”,“丁丁”是名,“庖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襄” ,“师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优孟”,是指名叫“孟孟”的艺人优优”,亦称优伶、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忘形交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君子交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4)年龄的称谓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指一百岁官吏任免官吏任免1.拜、除、授:拜、除、授:任命,任命,授予官职授予官职或名位如或名位如 “于是辞于是辞相印不拜相印不拜”2.征、辟:征、辟:征聘,拜官授职征聘,拜官授职,如,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一句中的一句中的“除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拔:擢、拔:提升官职,如《战国策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燕策》:“先王过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迁复5.荐、举、引:荐、举、引:推荐,任以官职推荐,任以官职起:起:起用起用6.贬、谪:贬、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巴陵郡”7.黜、罢、免、夺、废:黜、罢、免、夺、废:免去官职如《国语》: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申生而立奚齐8.去: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9.放:放:驱逐、流放;驱逐、流放;出:出:离开京城,外调离开京城,外调10.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如知某州,守某郡,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如知某州,守某郡,尹京(做京城的长官)尹京(做京城的长官)11.主、秉、典:主管,后多带管理的职责主、秉、典:主管,后多带管理的职责。
12.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官吏任免官吏任免科科举制度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陈情表》:文学、茂才等《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科科举制度制度【科举】【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诗话二则科举《诗话二则·推敲》推敲》“岛岛(指贾岛指贾岛)初赴初赴举京师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共分四级:院试院试(即童生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乡试、会试和殿试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四书”文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朱熹《四书集注》为准v【童生试】【童生试】也叫也叫“童试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秀才)资格,方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v【乡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包括京城)举行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闱,考场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解元v【会试】【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v【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进士出身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v【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科科举制度制度【进士】【进士】参见参见“殿试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
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科科举制度制度v【状元】【状元】参见参见“殿试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赐状元称号的v【会元】【会元】参见参见“会试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v【解元】【解元】参见参见“乡试乡试”条生员(秀才秀才)参加乡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陈康肃公尧咨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鼎甲】【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因而别称鼎元贡士】【贡士】参见参见“会试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的称贡士•【举人】【举人】参见参见“乡试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生员】【生员】即秀才,参见即秀才,参见“童生试童生试”条。
通过条通过院试院试(童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州】【州】参见参见“郡郡”条《隆中对》:条《隆中对》:“自董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道】【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旋升宁夏道”,这里的,这里的“道道”,指道的长官指道的长官地理知地理知识•【路】【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指南录>后序》: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山水阴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指汉水南面《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