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ppt

6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91165458
  • 上传时间:2024-09-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2.50KB
  • / 6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第十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 l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 信用信用货币货币((credit money))即币材的价值即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是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价值,只是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2 信信用用货货币币特特征征是价值符号是价值符号 是债务货币是债务货币 具有强制性具有强制性 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 3 •信用货币的沿革信用货币的沿革 信用货币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信用货币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u在金银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银采掘量有在金银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银采掘量有限,且由于信用制度的扩大,使货币作为支付限,且由于信用制度的扩大,使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随之扩大这样,在商品生产和商手段的职能随之扩大。

      这样,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品交换日益发展的基础上,银行券银行券、期票、支、期票、支票以及汇票等形式的信用货币,便直接从货币票以及汇票等形式的信用货币,便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 4 u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通货膨胀,在破坏兑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货币历史舞台u进入进入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一小部分以现金( (钞票和铸币钞票和铸币) )的形式持有,大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5 l信用货币的形态信用货币的形态 •银行券银行券 •金属辅币金属辅币•纸币纸币•商业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存款银行存款 (主要是活期存款即支票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即支票存款)•电子货币电子货币6 l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文书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文书•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为信用货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信用关系中的债权债务一般都是以一定的文信用关系中的债权债务一般都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的书形式来体现的•只有那些具备法律规范、并且容易作为债权只有那些具备法律规范、并且容易作为债权债务转移工具的规范文书,才能被社会普遍债务转移工具的规范文书,才能被社会普遍接受,成为信用货币接受,成为信用货币7 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l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算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l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银行称之为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银行称之为存款货币存款货币银行银行 l存款货币存款货币一般是指一般是指流通中使用的流通中使用的支票货币支票货币,是,是商行对活期存款客户的负债,支票是无条件的商行对活期存款客户的负债,支票是无条件的支付凭证支付凭证8 二、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的创造二、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的创造l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  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存款货币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存款货币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  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的贷款而引申出的超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的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即通过贷款、贴现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即通过贷款、贴现等资产业务所形成的存款。

      等资产业务所形成的存款9 l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存款货币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存款货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准备金比率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u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u一般只有银行库存现金和在央行存款帐户的存款一般只有银行库存现金和在央行存款帐户的存款余额才可以作为法定准备金余额才可以作为法定准备金10 l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假设:假设: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E = 0))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C = 0))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Dt = 0))11  另假设:另假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10%;%; 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 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额为10001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 因此:因此: 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 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1000元,而元,而甲在A银行帐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甲在A银行帐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1000元;元; 同时, 同时, A银行在满足 A银行在满足1010%% 的法定准备后,其余全部放的法定准备后,其余全部放贷给客户乙。

      贷给客户乙 那么那么AA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12  A银行资产负债的最初 A银行资产负债的最初状况状况 资产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存款   100100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10001000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           900900           A银行资产负债的最终状况 A银行资产负债的最终状况 资产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存款 100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1000贷款  贷款  900900     13  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9 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90000元的应元的应付款,客户丙委托B银行收款;付款,客户丙委托B银行收款; 因此:因此: B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9 B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90000元,而元,而丙在B银行帐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9丙在B银行帐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90000元;元; 同时, 同时, B银行在满足 B银行在满足1010%% 的法定准备后,其余全部放的法定准备后,其余全部放贷放给客户丁。

      贷放给客户丁 那么那么BB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14  B银行资产负债的最初状况 B银行资产负债的最初状况   资产   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存款 9090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 900900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810810           B银行资产负债的最终状况 B银行资产负债的最终状况  资产  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存款 9090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 900900贷款 贷款 810810     15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下去   那么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那么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16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 银行 银行  存款增加额存款增加额 法定准备法定准备((10%)) 贷款增加额贷款增加额 AA 1000 100 900 BB 900 90 810 CC 810 81 729 DD EE FF GG HH II JJ 其他其他 …….. ………. ……..银行系统共计银行系统共计 10000 1000    9000 由此可见,存款货币量由此可见,存款货币量 = 1000 + 900 + 810 。

      = 1000[1 + ((9/10)) + ((9/10))2 + ]= 1000[1 + ((1 - 10%)) + ((1 - 10%))2 + ] = 1000{ 1/[1 -((1 –10%)) ]} = 10000 17 l存款货币扩张的模型存款货币扩张的模型 假设假设: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d d,, 准备金总额准备金总额R R,, 活期存款总额为活期存款总额为D Dd d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 则:则: D Dd d = R [1 + = R [1 + ((1 - r1 - rd d))+ + ((1 - r1 - rd d))2 2 + +((1 - r1 - rd d))3 3 + + ] ] = = R R . //rd 118    R = D R = Dd . .r rd D Dd = R = R . . 1/1/r rd 另外,也可根据存款准备金定义推导出上式:另外,也可根据存款准备金定义推导出上式: 假设: 假设:      准备金总额为    准备金总额为 R R,活期存款总额为,活期存款总额为D Dd d,,            若以若以ΔΔ表示增量的概念表示增量的概念 则活期存款扩张的基本模型则活期存款扩张的基本模型: :ΔDΔDd = ΔR = ΔR . 1/rd 对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对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d19   由由活期存款扩张的基本模型活期存款扩张的基本模型,还可以,还可以导出以下两个基本关系:导出以下两个基本关系:•增量派生存款总额应为增量活期存款总额减去增量派生存款总额应为增量活期存款总额减去增量原始存款额增量原始存款额令令ΔRΔR为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增加额,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增加额, ΔΔL为经过派L为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额生的存款增加额,则,则             ΔL= L= ΔD-- ΔR  •在法定准备金率一定的情况下,增量活期存款在法定准备金率一定的情况下,增量活期存款总额扩张变动和初始存款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总额扩张变动和初始存款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令令K K 为存款货币乘数,由基本公式可以推导出:为存款货币乘数,由基本公式可以推导出: K = ΔD /ΔR = 1/rK = ΔD /ΔR = 1/rd d20 l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各个银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各个银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0 0 < < rd < < 1•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1 l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扩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和创造乘数 推导上述存款货币创造模型的以下三个假设:推导上述存款货币创造模型的以下三个假设: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E = 0))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C = 0))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Dt = 0)) 都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是 都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不存在的22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u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实有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的实有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的差额的差额u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e e)) e = e = ΔE/ /ΔD    ΔEE- 超额准备金增量超额准备金增量   ΔD -活期存款额的增量活期存款额的增量u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越多,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越多,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越弱;反之则越强 K = 1/K = 1/((r rd d + e + e))23 •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u存款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存款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就出现了所谓的现金漏损银行系统,就出现了所谓的现金漏损u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 c c )) c = c = ΔC/ /ΔD ΔC- 现金漏损额现金漏损额 ΔD-活期存款额的增量活期存款额的增量u现金漏损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成反向关系现金漏损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成反向关系 K = 1/K = 1/((r rd d + e+ e + c + c ))24 •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 u定期存款比例定期存款比例(t)(t) t =   Dt /ΔD Dt——定期存款定期存款 ΔD——活期存款额的增量活期存款额的增量u提存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提存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      rt. t 或或   rt. Dt/ΔD   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u提存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与存款货币创造提存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成反向关系乘数成反向关系 K = 1/ ((rd + c + e++rt. t)) 25 三、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三、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 存款货币银行系统派生存款倍数创造原存款货币银行系统派生存款倍数创造原理在相反方向也适用,即如果原始存理在相反方向也适用,即如果原始存款减少,可以引起活期存款的收缩,款减少,可以引起活期存款的收缩,并且呈现倍数紧缩的过程。

      并且呈现倍数紧缩的过程26 假设:假设: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E = 0))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C = 0))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Dt = 0))27  另假设:另假设: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10%;%; A银行客户甲需要从活期存款中提取 A银行客户甲需要从活期存款中提取1001000元现金等0元现金等 因此:因此: 由于客户要求提取活期存款 由于客户要求提取活期存款10001000元,而A银行法定准元,而A银行法定准备金至多才有备金至多才有100100元,所以A银行出现了准备不足-缺元,所以A银行出现了准备不足-缺少9少90000元;元; 那么, 那么, A银行为了弥补准备金不足,就需要收回贷款9 A银行为了弥补准备金不足,就需要收回贷款90000元若A银行收到乙客户归还的由B银行签发的9若A银行收到乙客户归还的由B银行签发的90000元支元支票 那么那么AA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28     A银行资产负债变动状况A银行资产负债变动状况 资产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在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   存款   -100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1000贷款贷款      -900     29  因为:: A银行收到乙客户归还的由B银行签发的9A银行收到乙客户归还的由B银行签发的90000元支票,故B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应减少9元支票,故B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应减少90000元;元;而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只有9而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只有90 0元;元; 所以:所以: B银行也出现了准备不足-缺少 B银行也出现了准备不足-缺少810810元;元; 那么, 那么, B银行为了弥补准备金不足,就需要收回贷款 B银行为了弥补准备金不足,就需要收回贷款810810元。

      元  那么那么BB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及变化状况如下:30 B银行资产负债变动状况B银行资产负债变动状况  资产 资产   负债和净值负债和净值 在央行A法定准备金在央行A法定准备金存款  存款  -90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 -900贷款  贷款  -810     31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下去   那么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如下:那么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如下:32 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如下:存款货币的收缩过程如下: 银行位置银行位置 存款减少额存款减少额 法定准备(法定准备(10%10%)) 贷款减少额贷款减少额 A A    1000 100 900 B B    900 90 810  C C    810 81 729 DD EE FF GG HH II JJ 387.42 38.74 348.68 3其他其他 …….. ……..      ………. …….. ………. ……..银行系统共计银行系统共计   10000 1000 9000 由此可见,存款货币减少量由此可见,存款货币减少量 = 1000 + 900 + 810 。

      = 1000[1 + ((9/10)) + ((9/10))2 + ]= 1000[1 + ((1 - 10%)) + ((1 - 10%))2 + ] = 1000{ 1/[1 -((1 –10%)) ]} = 10000 33 第三节第三节 信用货币的货币创造过程信用货币的货币创造过程一、关于一、关于““现金现金””的再说明的再说明l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流通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劳务或偿还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劳务或偿还债务l一般习惯将钞票和硬币统称为现金一般习惯将钞票和硬币统称为现金 34 l现金不能等同于货币现金不能等同于货币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 M的定义:的定义: M = D + C 其中其中: :  D—D—活期存款活期存款 C— C—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l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则是指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则是指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外的现金35 二、现金是如何进入流通的二、现金是如何进入流通的l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办理存、取现金的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办理存、取现金的业务,导致银行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都业务,导致银行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都有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有现金的流入和流出l当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不能满足客当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以现金提取存款时,就需要到中央户要求以现金提取存款时,就需要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金帐户中提取现金作为银行从自己的准备金帐户中提取现金作为补充36 l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帐户上陆续提取所形成的准备存款帐户上陆续提取所形成的37 三、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三、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l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现金发行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多余存当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提取的现金多余存入的现金,即现金发行量的增长入的现金,即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现金回笼现金回笼当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存入的现金多余提当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存入的现金多余提取的现金,即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取的现金,即现金发行量的减少38 l由于经济增长导致现金增发是必然趋势,由于经济增长导致现金增发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必须这就要求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不断地得到补充l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再贷款再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39 例如例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A A向中央银行贷款向中央银行贷款10001000元元则央行和商行的则央行和商行的T T型帐户分别如下:型帐户分别如下: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A A负债负债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负债负债贷款贷款+1000+1000商行存款商行存款+1000+1000在央行存款在央行存款+1000+1000向央行借款向央行借款+1000+100040 l商业银行补充后的准备存款最终表现为两个商业银行补充后的准备存款最终表现为两个部分:部分: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的现金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的现金41 例如例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A A的存款客户的存款客户a a要求从其存款帐户中提取现金要求从其存款帐户中提取现金500500元,元,则其需要从准备存款提取现金。

      则其则其需要从准备存款提取现金则其T T型帐户分别如下:型帐户分别如下: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A A负债负债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负债负债贷款贷款+1000+1000商行存款商行存款+1000+1000在央行存款在央行存款+1000+1000向央行借款向央行借款+1000+1000a存款存款-500-500负债负债非银行公众非银行公众a a资产资产现金现金+500+500银行存款银行存款-500-500发行在外现金发行在外现金+500+500在央行存款在央行存款-500-500库存现金库存现金-500-500商行存款商行存款-500-500库存现金库存现金+500+50042 四、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四、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l中央银行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中央银行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特有的权力前提是中央特有的权力l中央银行的任何资产业务均会有商业银行准中央银行的任何资产业务均会有商业银行准备存款和通货发行与之对应备存款和通货发行与之对应l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必须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必须是适度的。

      是适度的43 五、基础货币五、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ase money)即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货币银行存款准备金总和币银行存款准备金总和, ,通常又被称为通常又被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础(monetary base ) 由于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具有存款创造能力,因由于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具有存款创造能力,因此基础货币又被称为此基础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高能货币 (high-power mone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其称之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其称之为““准备货币准备货币” ” ((reserve money) 44 基础货币的表达式:基础货币的表达式: B = R + C B——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R——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库存现金)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库存现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45 l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l漏损的现金则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漏损的现金则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即流通中的现金。

      即流通中的现金l准备存款与漏损的现金紧密联系,二者可相互准备存款与漏损的现金紧密联系,二者可相互转换l基础货币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比银行基础货币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比银行的准备金更容易为央行控制,因此掌握它与的准备金更容易为央行控制,因此掌握它与货币供给间的联系,央行就可以利用这种联货币供给间的联系,央行就可以利用这种联系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系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46 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有有以下两种可能的行为:商行从央行借入一笔款以下两种可能的行为:商行从央行借入一笔款项;该银行的客户用支票存入同等金额的款项项;该银行的客户用支票存入同等金额的款项试比较这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的数量的影响:相试比较这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的数量的影响:相同还是不相同?同还是不相同?!央行从商行与其从公众购入同等金额的债券,这央行从商行与其从公众购入同等金额的债券,这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两种行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47 六、货币乘数六、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相比的比值基础货币相比的比值 如果用如果用m m表示货币乘数,表示货币乘数, Ms Ms代表货币供给,代表货币供给,B B为基础为基础货币,则可用公式表示为:货币,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Ms = m . B48 l货币乘数的推导货币乘数的推导 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B:: B = R + C 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 M的定义:的定义: M = D + C 则根据定义,货币乘数则根据定义,货币乘数m:: m = M / B =(( D + C ))/ ((R + C)) 49 分别设分别设: : 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d 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t,,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E E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e, 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总准备金为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总准备金为R 则银行系统所持有的则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总准备金总准备金 为:为: R = D. rd + t. D . rt + e. D = D ((rd + t. rt + e)) 50 又因为又因为: : 设定公众愿意持有的通货设定公众愿意持有的通货C C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为为c ,c ,则:则: C = D. c 此时央行提供的此时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为:为: B = R + C = D ((rd + t. rt + e+ c )) 则银行系统的则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货币活期存款货币为:为: D = 1/((rd + t. rt + e+ c )). B 51 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定义根据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定义M = D + C ,可得:,可得: M = D + C = D((1 + c )) = (( 1+ c )) /((rd + t. rt + e+ c )). B 其中其中(( 1+ c ))/((rd + t. rt + e+ c ))就是货币乘数就是货币乘数 m = (( 1+ c )) /((rd + t. rt + e + c )) 因此,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基础货币和因此,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如何决定的。

      货币乘数是如何决定的 52 l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的关系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的关系 货币乘数与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存款乘数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仅仅在于它的分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仅仅在于它的分子上多了一个子上多了一个c 这是因为货币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即被这是因为货币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即被除数中多了一项除数中多了一项C m = (( 1+ c )) /((rd + t. rt + e + c )) 由上式可以看出,只要由上式可以看出,只要((rd + t. rt + e ))< 1,货币乘数,货币乘数m m 就就大于大于1 1,而这一条件一般是会满足的而这一条件一般是会满足的 因此,基础货币的增减将导致数倍货币供给增减因此,基础货币的增减将导致数倍货币供给增减53 例如例如 假定假定: : 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 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 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 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同支票存款存款的比率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同支票存款存款的比率 求货币乘数求货币乘数m54 1 + 0.3 0.15 + 0.03 X 2.5 + 0.02 1+ 0.3 = 2 2 .385 m = 这表明,基础货币每增减这表明,基础货币每增减1 1元,货币供给将增减元,货币供给将增减2 .3852 .385元。

      元55 l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因为货币乘数因为货币乘数m>1,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具有倍,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具有倍数(即乘数)的关系,主要是由于银行准备金数(即乘数)的关系,主要是由于银行准备金R R的多倍存的多倍存款创造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M1))关系示意图关系示意图RCD C56 l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首先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首先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 由由m = (( 1+ c )) /((rd + t. rt + e + c ))可以看出可以看出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包括: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包括: 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d d 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t t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e e 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 c c 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t t57 •其中其中r rd d 、、r rt t、、 e e、、 t t与货币乘数与货币乘数mm成反方向变化成反方向变化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比率 c c,,它对货币乘数它对货币乘数m m影响影响m = (( 1+ c )) /((rd + t. rt + e + c )) = 1 + = 1 +1 - ( rd + t. rt + e )((rd + t. rt + e + c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 1 - 1 - (( r rd d + t. r + t. rt t + e + e ))> 0> 0• c c与货币乘数与货币乘数mm成反方向变化成反方向变化58 其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d d 、、非交易存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t t 是由是由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决决定定的;的;•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e e则取决于则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存款货币银行的的行为;行为;•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的比率流通中的现金同支票存款的比率 c c、、非交易非交易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存款同支票存款的比率t t,,则主要是取决于则主要是取决于非银行的公众非银行的公众行为。

      行为59 第四节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的总体评价的总体评价一、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一、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l节约了货币材料节约了货币材料l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l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减少货币的需要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减少货币的需要量60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l市场经济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市场经济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货币创造系统的货币创造系统l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根据存款货币银行根据““三性三性””经营原则,通过其经营原则,通过其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货币供给,满足市场对货币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货币供给,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l第二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第二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 中央银行根据总量平衡的原则进行宏观调控,中央银行根据总量平衡的原则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货币供给可真正符合客观需求,其中以保证货币供给可真正符合客观需求,其中控制基础货币量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手段。

      控制基础货币量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手段 61 两个层次的信用货币的创造两个层次的信用货币的创造中央银行中央银行 创造创造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负债负债资产资产流通中的通货流通中的通货存款货币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贴现和放款贴现和放款外汇和黄金外汇和黄金储备储备政府债券和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财政借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62 两个层次的信用货币的创造两个层次的信用货币的创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创造创造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银行银行存款存款法定准备法定准备超额准备超额准备现金漏损现金漏损贷款贷款甲行甲行10010010105 55 58080乙行乙行80808 84 44 46464丙行丙行64646.4 6.4 3.2 3.2 3.2 3.2 51.2 51.2 ……………………………………………………………… ∑ ∑50050050502525252540040063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l微观主体的金融行为(存、取、借、贷),微观主体的金融行为(存、取、借、贷),通过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形成了货币供给,通过信用货币创造机制,形成了货币供给,导致了宏观经济的结果,体现了金融的微观导致了宏观经济的结果,体现了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

      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l当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失衡,宏观经济也必当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失衡,宏观经济也必须通过信用创造机制,调整微观主体的行为,须通过信用创造机制,调整微观主体的行为,这体现了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这体现了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