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3+导数及其应用.docx
36页专题03 导数及其应用 易错点1 不能正确识别图象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 A,B两机关单位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的用电量与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A.两机关单位节能效果一样好B.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节能效果好C.A机关单位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比B机关单位的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大D.A机关单位与B机关单位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错解】选C.因为在(0,t0)上,的图象比的图象陡峭,所以在(0,t0)上用电量的平均变化率,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大.【错因分析】识图时,一定要结合题意弄清图形所反映的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单调性,增长(减少)的快慢等要弄清.【试题解析】由题可知,A机关单位所对应的图象比较陡峭,B机关单位所对应的图象比较平缓,且用电量在上的平均变化率都小于0,故一定有A机关单位比B机关单位节能效果好.故选B.【参考答案】B1.平均变化率函数从到的平均变化率为,若,,则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2.瞬时速度一般地,如果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函数来描述,那么,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v就是物体在到这段时间内,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的常数.1.巍巍泰山为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登泰山在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俗语来形容爬十八盘的感受,下面是一段登山路线图.同样是登山,但是从A处到B处会感觉比较轻松,而从B处到C处会感觉比较吃力.想想看,为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来量化BC段曲线的陡峭程度吗?【答案】见解析.【解析】山路从A到B高度的平均变化率为hAB=,山路从B到C高度的平均变化率为hBC=,∴hBC>hAB,∴山路从B到C比从A到B要陡峭的多.易错点2 求切线时混淆“某点处”和“过某点”若经过点P(2,8)作曲线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A. B.C.或 D.或【错解】设,由定义得f ′(2)=12,∴所求切线方程为,即.【错因分析】曲线过点P的切线与在点P处的切线不同.求曲线过点P的切线时,应注意检验点P是否在曲线上,若点P在曲线上,应分P为切点和P不是切点讨论.【试题解析】①易知P点在曲线上,当P点为切点时,由上面解法知切线方程为.②当P点不是切点时,设切点为A(x0,y0),由定义可求得切线的斜率为.∵A在曲线上,∴,∴,∴,∴,解得或x0=2(舍去),∴,k=3,此时切线方程为y+1=3(x+1),即.故经过点P的曲线的切线有两条,方程为或.【参考答案】D1.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2.曲线的切线的求法若已知曲线过点,求曲线过点P的切线,则需分点P(x0,y0)是切点和不是切点两种情况求解:(1)当点是切点时,切线方程为;(2)当点不是切点时,可分以下几步完成:第一步:设出切点坐标P′(x1,f (x1));第二步:写出过的切线方程为;第三步:将点P的坐标(x0,y0)代入切线方程求出x1;第四步:将x1的值代入方程,可得过点的切线方程.2.已知函数,则A. B.1 C. D.【答案】B【解析】,又因为,所以,解得,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属于基础题.在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时,要注意区分是求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还是求过某点(不在曲线上)的切线方程,前者的切线方程为,其中切点,后者一般先设出切点坐标,再求解.易错点3 不能准确把握导数公式和运算法则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错解】(1);(2).【错因分析】(1)求导是对自变量求导,要分清表达式中的自变量.本题中的自变量是x,a是常量;(2)商的求导法则是:分母平方作分母,分子是差的形式,等于分子的导数乘以分母的积减去分母的导数乘以分子的积.本题把分数的导数类同于分数的乘方运算了.【试题解析】(1);(2).【参考答案】(1);(2).1.导数计算的原则先化简解析式,使之变成能用八个求导公式求导的函数的和、差、积、商,再求导.2.导数计算的方法①连乘积形式:先展开化为多项式的形式,再求导;②分式形式:观察函数的结构特征,先化为整式函数或较为简单的分式函数,再求导;③对数形式:先化为和、差的形式,再求导;④根式形式:先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再求导;⑤三角形式:先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转化为和或差的形式,再求导;3.已知,则A. B. C. D.【答案】D【解析】依题意有,故,所以选D.【名师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考查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考查函数除法的导数计算,属于中档题.易错点4 区分复合函数的构成特征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错解】(1);(2).【错因分析】这是复合函数的导数,若,则.如(1)中,,,遇到这种类型的函数求导,可先整理再求导,或用复合函数求导公式求导.【试题解析】解法一:(1)∵,∴.(2)∵,∴.解法二:(1).(2).【参考答案】(1);(2).1.求复合函数的导数的关键环节:①中间变量的选择应是基本函数结构;②正确分析出复合过程;③一般是从最外层开始,由外及里,一层层地求导;④善于把一部分表达式作为一个整体;⑤最后结果要把中间变量换成自变量的函数.2.求复合函数的导数的方法步骤:①分解复合函数为基本初等函数,适当选择中间变量;②求每一层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③每层函数求导后,需把中间变量转化为自变量的函数.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所以斜率为,切线方程为易错点5 审题不细致误设函数.(1)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若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错解】(1)∵,∴,∴.∴,令,得或,令,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2)∵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恒成立,∵,∴恒成立,∴,∴,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错因分析】错解有多处错误:一是忽视了定义域的限制作用,研究函数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二是将单调区间取并集,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要随意取并集;三是对不等式恒成立处理不当,对于自变量取值有限制条件的恒成立问题要和自变量在R上取值的恒成立问题加以区分.【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x>0,故函数的定义域为(0,+∞).∵,∴,∴.∴,令,得或,令,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2)若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则对x>0恒成立,∵,∴需x>0时恒成立,即对x>0恒成立.∵,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1)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2).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三个方法”:1.当不等式(或)可解时,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求导数;③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增区间;④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单调递减区间.2.当方程可解时,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求导数,令,解此方程,求出在定义区间内的一切实根;③把函数的间断点(即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上面的各实数根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用这些点把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间;④确定在各个区间内的符号,根据符号判定函数在每个相应区间内的单调性.3.当不等式(或)及方程均不可解时,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求导数并化简,根据的结构特征,选择相应基本初等函数,利用其图象与性质确定的符号;③得单调区间.5.已知函数,其中.(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求与满足的关系;(2)当时,讨论的单调性;(3)当时,对任意的,总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①当时,在上单调递增;②当时,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当时,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3).【解析】(1)由题意,得. 由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与平行,得. 即. (2)当时,,由知. ① 当时,,在恒成立,∴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②当时,由,解得或;由,解得.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③当时,,解得或;由,解得.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3)当时,,由,得对任意的恒成立.,,在恒成立. 设,则,令,则,由,解得. 由,解得;由,解得.导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减,,. 故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最值,考查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属于难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见方法:① 分离参数恒成立(即可)或恒成立(即可);② 数形结合( 图象在 上方即可);③ 讨论最值或恒成立;④ 讨论参数,排除不合题意的参数范围,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参数范围.易错点6 极值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已知在处有极值,则________.【错解】或由题得,,由已知得解得或,所以等于或.【错因分析】极值点的导数值为0,但导数值为0的点不一定为极值点,错解忽视了“是f(x)的极值点”的情况.【试题解析】由题得,,由已知得解得或,所以等于或.当时,在x=1两侧的符号相反,符合题意.当时,在x=1两侧的符号相同,所以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知,,所以.【参考答案】对于给出函数极大(小)值的条件,一定既要考虑,又要考虑在两侧的导数值符号不同,否则容易产生增根.1.函数极值的判断:先确定导数为0的点,再判断导数为0的点的左、右两侧的导数符号.2.求函数极值的方法: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求导函数.③求方程的根.④检查在方程的根的左右两侧的符号,确定极值点.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在这个根的左右两侧符号不变,则在这个根处没有极值.3.利用极值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数,求方程的根的情况,得关于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进而确定参数的取值或范围.6.若是函数的极值点,则的值为A.−2 B.3 C.−2或3 D.−3或2【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或,当时,,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单调递减,显然是函数的极值点;当时,,所以函数是上的单调递增函数,没有极值,不符合题意,舍去,故选B.【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函数的极值,求参数的问题.本题易错的地方是求出的值,没有通过单调性来验证是不是函数的极值点,也就是说使得导函数为零的自变量的值,不一定是极值点.(1)在处有极值时,一定有,可能为极大值,也可能为极小值,应检验在两侧的符号后才可下结论;(2)若,则未必在处取得极值,只有确认时,,才可确定在处取得极值.(3)在本题中,不要遗漏掉这种特殊情况.一、导数的概念及计算1.导数的定义:.2.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即.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的类型及方法(1)已知切点,求过点P的切线方程:求出切线的斜率f ′(x0),由点斜式写出方程;(2)已知切线的斜率为k,求的切线方程:设切点,通过方程解得x0,再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