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刘占一先生学撰联23.doc
8页跟看刘占一先生学撰联 23展开全文第六讲对联的对仗&It;续>(2) 自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在句中对仗,是对仗的变格, 古今联家乐于使用,特别在长联中被广泛应用这种对法起 源甚早,唐代诗人已使用由于是上下联各自为对,所以也 称边对,当句对、句中对由于律诗的形式已成定格,无论 五言、七言,只能有词或词组的自对,比较简单;而对联的 字数、句数不受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机动,自对的 形式就变化较多① 单字自对如灵石韩信祠联:成败一知已存亡两妇人上联的 成败”和下联的 存亡”为单字自对实际上,这与 反 义词连用”没有什么区别② 二字自对如北京故宫三友轩联: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始苏上联之 丽日和风”属自对,下联 花香鸟语”属自对 丽 日”和风”是偏正结构, 花香”鸟语”属主谓结构,上下联结 构不一致,在自对中是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采用自 对形式的原因③ 三字自对如李啸村赠郑板桥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上联 诗书画”三字自对,下联 归去来”三字自对④ 多字自对如海城茅儿寺消夏轩联:独立感苍茫,北临河水,西望鱼山,烟雨晴岚,遥指绿杨城 郭隐;良辰来宴集,坐列群贤,游从二客,风流儒雅,时闻 别墅管弦多。
上联 北临河水”与 西望鱼山”自对;下联 坐列群贤”与 游 从二客”自对⑤ 全联自对如广州学海堂联: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上联自对,下联自对但全联不是工对,因为平仄失替⑥ 隔字自对如徐清惠题武城县大堂联: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有讼” 无讼”自对,善人”、恶人”自对,但中间隔了两 个字⑦ 跨句自对自对之词语分散在各短句中,隔开的距离更 远如佚名题成都少柏茶楼联:一道二开茶,闲话三江四海;西拉东扯事,喜听北调南腔自对之词分散在两个分句中⑧ 不等量自对,此种自对,或者字数不等,或者物量不等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每句前四字与后三字自对,字数不等明世宗《送毛伯温》诗句: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上联之 麒麟”为一物,下联之 蝼蚁”指 蝼蛄”和 蚂蚁” 一物对两物,不等量自对此种方法,今人视为不工,莫效 法自对,古人在长联中被大量使用,其原因是,自对摆脱了 联律中的一些束缚,可以完全不管词性、结构,甚至可以不 避重字,只要上下联在相应的位置上,以相同的字数、句数 自对即可,为对联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重字必须相 应,上联在何处重字,下联也在何处重字。
前人乐于使用自 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对可以强化对联的整齐美、 对称美<一副长联,如果无自对,在阅读时似读其他文体,其对仗的 美感,只有仔细对照上下联时,才会体会出来;如果使用了 自对,在阅读中就可以直接发现对仗的美感,而不必对照另 一幅联语3) 蹉对:也称错综对、交股对,就是为了使平仄合律而 改变词语的位次如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按语意,上幅应该是 裙拖湘江六幅水”但如果这样,句 内平仄失替,句间平仄又失对如果改下幅为 髻挽一段巫山 云”同样是失替、失对4) 侧对:就是将字拆开,取其一侧与另一字相对在正格对仗难以求工时,无奈之下采取的变格方式 有些巧趣联, 则往往有意采取侧对方式,变难工为巧工 《文镜秘府论》在谈及 侧对”时指出:侧对者,若‘冯翊’(地名,在左辅 也)、‘龙首’(山名,在西京也),此为‘冯’字半边有‘马’, 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 侧对凡一字侧耳,即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这里说其中一字拆开也有两字全拆开的,如故事传说,清文宗 皇帝爱新觉罗 奕詝出一 墨”字征对,当时在场的众多大臣多 以琴、棋、诗、书”为对,皇帝摇头,此时有一张姓大臣对 以泉”字,得到文宗的首肯,荣膺大奖。
其奥妙就在于运用 了侧对法,将 墨”字拆为 黑土”将 泉”字拆为 白水”黑” 白”为颜色对, 土” 水”五行对,对仗工巧此种对法,纯属文字游戏,巧趣对可以采用,严肃内容的 联语应避而远之5)无情对:依靠巧妙独特的构思,使字面对仗工整,而 上下联内容毫无相干,这种形式称为无情对无情对的特点 是以借对取胜书载,张之洞与李芍农在陶然亭会饮,张以 陶然亭”三字求对,李说: 对句非君名莫属”张之洞点头微笑这就是 典型的无情对,字面颇工,内容甚远也是在这次聚会上, 李芍农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 干”李又出句: 欲解牢愁惟纵酒 ”张之洞对以 兴观羣怨 不如诗”此对句尤工, 解”与 观”皆为卦名, 愁”与 怨” 皆从心部,最妙者是 牢”字下部为 牛” 羣”字下部为 羊” 更为难得相传,清代蒲松龄的同乡,有个姓石的乡绅,对蒲松龄的才 华不以为然一日,乡绅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一 上联曰:细羽家禽砖后死;让蒲松龄对下联,蒲装作初学应对, 喃喃道来:细对粗,羽对毛,家禽对野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先生以为如 何? ”蒲松龄的对句就是:粗毛野兽石先生那石先生气得七窍生烟,又不好发作,只得自认倒霉。
4、以语体论对,有韵文对和散文对1)韵文对:韵文,指古典格律文学,包括诗、词、曲、 赋、骈体文韵文对的句型,可以是律句型,五言或七言, 既像诗,又像联;可以是骈句型,四六句式、六四句式、四 四句式;也可以是骈律混合型,四七句式、七四句式,其中 四七句式最为流行;还可以是词曲句型,最突出的特点,是 领字的运用和节奏的灵活多变如南京明中山王故邸联: 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 是秦宫汉阙?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联中的 问” 看”是一字领, 何处是” 此间有”是三字领, 领字带来灵气2)散文对,分古文对和白话文对吴信辰题贵州安顺财神庙联:只有几文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这是典型的白话文对,寺庙联多用之对仗的形式还有很多日本的空海和尚研究汉语多年,将诗 词中的对仗形式归纳出二十九种对,有的已不适用于对联, 这里不再赘述 未完待续《楹联撮要》作者 刘占一先生刘占一艺术简介刘占一,笔名刘大愚,1937年生,河北唐山滦南人1955 年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海军南海舰队1957年入党 1963年转业。
1997年退休从事机要工作 21年,邮电通信 工作21年自幼年起,受父亲的熏陶,喜爱书法艺术,上 学后,临习华世奎书《南皮张氏双烈女庙碑》 ,奠定了书法基础参加工作以后,临习楷行隶草碑帖三十多种,但始终 以楷书为正宗,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朴拙而厚重对联书法作品镌刻悬挂于北京门头沟潭柘寺、戒台寺、定都阁、永 定楼,碑刻立于戒台寺五百罗汉堂近二十年来,在文化传 承领域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将本人在门头沟楹联学会讲 学的资料,整理编辑成《楹联撮要》 ,一版再版;第二,为避免父亲的书法失传,将父亲的书法精品编辑成《刘正然书 诗词三首》出版,受到传统书法爱好者的青睐;第三,将门 头沟地区现存的古联和门头沟楹联学会会员的原创对联进 行编辑整理,主编《门头沟对联集成》一书,为门头沟留下 宝贵的文化资料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 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门头沟楹联学会 顾问谢 谢 关 注 ! ! !别忘了点个赞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