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左传》《春秋》卜筮例.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356114
  • 上传时间:2017-10-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26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 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在这里,蔡墨旨在引《易》论龙,故只举《乾》《坤》卦中称龙之爻,如“《乾》之姤”(《乾》卦初爻);“其《同人》”(九二爻);“其《大有》”(九五爻);“其《夬》”(上九爻);“其《坤》”(用九);“《坤》之《剥》”(《坤》卦上六爻)等,证明古代真的有龙前人杜预在注《左传》时,以为蔡墨将《乾》卦“用九”称作“《乾》之《坤》”,是指《乾》卦六爻由阳变阴故注谓“《乾六爻皆变”尚秉和先生认为:蔡墨举“《乾》之《姤》”“其《同人》”“其《大有》”“其《夬》”等,都是指的一爻变。

      举“《坤》之《剥》”,也是指的一爻变这是当时周人称爻的惯例故于“用九”称“其《坤》”,绝不会指六爻全变,而是泛指该卦之乾爻变为坤爻尚先生说:“《易》于《乾》坤》二卦之后,独赘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曰:‘用六:利永贞’何也?曰:此圣人教人知筮例也,非占辞也且专就筮时所遇之一爻言,非论六爻之重卦也其曰‘见群龙,无首吉’‘利永贞’者,则所以申明‘九’‘六’必变之义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占之,则非也‘用九’‘用六’专指三变成一爻言耳上引皆见尚氏《周易古筮考•用九用六解(一)》)若以筮法考之,尚氏此说确实很有道理欧阳修在《易童子部》中也说:“《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谓也?曰,释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则变坤爻八,六则变,《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尚氏之说与欧阳修此论正同他们认为,在《周易》筮法中,“九”“六”变,“七”“八”不变《周易》以变为占,故以“九”“六”作为一卦阳爻与阴爻的代表符号,并于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坤》两卦,设“用九”“用六”,告诉人们,凡占筮得老阳之数“九”,此爻须由阳变阴如遇老阴之数“六”,此爻须由阴变阳其余遇“七”“八”则不变以此启“九”“六”之用。

      案之《参同契》:“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所谓“二用”,即指“用九”“用六”而言意思是说,《乾》《坤》两卦的“用九”“用六”虽然没有爻位,但占筮时,“用九”“用六”的变化原则,却时时周流运行于《乾》《坤》卦的六爻之间若按杜预注,“用九”指《乾》卦六爻全变而成《坤》卦,则是“二用”有爻位而不“周流”了杜预正是这么理解的,故接着在“见群龙,无首吉”名下注曰:“用九爻辞如按杜解,“用九”是“爻辞”,则《乾隆》卦共有七爻了,尚秉和先生问道:“古今岂闻有七爻这卦哉?”(《周易古筮考•用九用六解(一)》)杜注虽有不妥,然而也向阳花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若“用九”称“《乾》之《坤》”,只是泛指乾爻变坤爻,而不是指六爻全变,那么,设若蔡墨当初不是举例论龙,也就是说,不是只讲一爻变之卦,而是例称“《乾》之《姤》”(一爻变);“其《遁》”(二爻变);“其否”(三爻变);“其《观》”(四爻变);“其剥”(五爻变);而至六爻全变时,又该如何称谓呢?对此,尚先生亦未作出正面回答只是说:“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职占之(按:指“用九”之辞)则非也同上)然而问题在于,使不“即此辞占之”,而是只论六爻全变,若不称“《乾》之《坤》”,又该如何称呼呢?宋人朱熹可能也考虑到这点不好办,故在《易学启蒙》卷四中说:“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

      棗这是折中之辞杜预是古人,又是名家,所以他的这段“用九”注,引起后人不少争论,仿据《左传》文意而考之,问题仍未得到圆满解决,故稍费笔墨,对此问题作如上辨析二) 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1.首先,我们选几例一爻变的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曰,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这里记载了晋臣狐偃劝晋文公去勤见周襄王(当时襄王被狄后击败,流落在郑国汜地)晋文公听了狐偃的建议后,先让卜偃以龟甲卜一下,得到“黄帝战于阪泉”的吉兆,文公还是不放心,再主用蓍草占筮一下,结果演算出的卦为“《大有》之《睽》”之”,变的意思,“《大有》之《睽》”即《大有》卦变为《睽》卦通过《大有》卦与《睽》卦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是因为《大有》卦九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才成为《睽》卦的因而“《大有》之《睽》”,是指本卦《大有》卦因九三爻变,从而得出变卦《睽》卦的。

      如前所述,这种“X 卦之 X 卦”的方式,是春秋时代人们谈爻的惯例,下面所遇者,皆同此例,不再赘述《大有》卦九三爻辞:“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故卜偃说这是吉卦,象征战胜狄兵受到周王的晏请,还有痹烩更大的吉祥吗?更何况从筮得的卦象看,内卦由《大有》卦的乾为天,变《睽》卦的兑为泽,而《大有》卦与《睽》卦的外卦相同,皆为离,离为曰,有天变为泽以迎曰之象,这也正是天子降尊以迎接公侯的卦象,这样还不可以吗?更何况支《睽》卦而单论《大有》卦,其下卦乾为天为父,上卦离为火为子,也有天子降尊以迎公的意思呵!晋文公听了卜偃的分析,辞秦师而去由这一卦可以看出,卜偃以“象”“辞”兼取的方式,对事物吉凶进行推断分析,其中以取象为主,取辞则取本卦变爻之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齐棠公死了,崔武子前去吊丧,他看到齐棠公的遗孀棠姜很美,要取棠姜。

      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到困卦六三爻变,而成为《大过》卦史官们为了奉承崔武子,都说这是吉卦给陈文子看,因为筮得卦为《困》卦六三爻变,这样,《困》卦内卦就由坎变为巽,在《说卦》中,坎为中男,坎变巽,巽为风,故陈文子说:“夫从风巽又为长女,内卦位置在下,所以文子又说“风陨妻”,据此卦象,文子认为:“不可娶也!”他又进一步引证《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并一一讲解这段爻辞,说明不可娶棠姜的道理但崔武子色迷心窍,不听陈文子这一套,说:“一个无夫之妇能有何害!这些凶险她原先的男人都承担了!”于是娶了棠姜由这个筮例可以看出,陈文子分析此卦时,既用卦象进行分析,又引本卦变爻之辞进一步说明,也是采用“象”“辞”兼取的做法《左传•闵公元年》:“毕万筮仁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从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毕万想到晋国去做官,不知仁途如何,于是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屯》卦初爻变,这样就成为《比》卦,辛廖说:“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屯固比入”棗这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屯》《比》两卦卦义的解释。

      由此可证,早在春秋时代,即已有对各卦名义的解释了今本《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即有“固”义《彖》中也说:“比,辅也《象》《比》:“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亦可见《比》有亲辅之义,故曰“比入”辛廖先从解释卦的名义入手,下面“震为土”指《屯》卦初爻变,内卦由震变坤,坤为土,故曰“震为土”,即震雷变成坤土的意思震又为车,坤为马(《说卦》称乾为马,可见周人在春秋时代的象亦有与《说卦》异者)故曰:“车从马据《说卦》,震为足又为长子,故下面说“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坤为母,在《屯》卦中,二爻至四爻互卦成刊,《比》卦内卦为坤,两卦皆有坤象,故称“母复之”《屯》卦与《比》卦的外卦都是坎,《国语•晋升语》筮例中称“坎为众”(见后)可见在春秋时代,坎象众,故曰“众归之”六体不易”一句,杜预注“初一爻变,有此六义,不可易也”,故“六体不易”之义,似指前文中的“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众归之”而言又因《国语•晋语》诬例中说“震,车也,车有威武”(见后),再结合前而说的“屯固比入”之旨,故辛廖总结此卦说:“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在这一卦中,辛廖纯以卦象推断事物吉凶,一字未提卦辞。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生敬促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它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至如归于王”犹有观焉,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陈厉公生敬促时,厉公让周史以《周易》占筮一下所得本卦为《观》卦,因其六四爻变而成为《否》卦,《观》卦六四爻辞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臣子朝见国王,做王的宾客这当然是吉爻故周史先引本卦变爻之辞,说明厉公生的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大有作为,若不在陈国,也一定会在别国得志,若不是他本人,也一定会是他的子孙因为这卦有“光远而自它有耀”之象周史接着分析卦象:“坤,土也指《观》卦的内卦为坤,坤为土《左传》《国语》筮例皆称坤为土,与《说卦》称坤为地稍有不同巽,风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