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仙都的导游词.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7149450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5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仙都的导游词仙都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会须要打算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仙都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仙都的导游词1  各位挚友,大家都知道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于不断兼收并蓄和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内在动力缙云仙都,相传为轩辕黄帝铸鼎炼丹与驭龙升天的地方(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已记载),缙云黄帝文化是由历史传授的长期积淀和多种因素交合而形成,源于5000年前黄帝缙云氏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汲取道家、儒家等学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其精髓渗透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黄帝的踪迹及其相关的传闻遍及缙云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给大家说说有关黄帝的故事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帝鸿氏,乃少典国君之次子他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少年时思维灵敏,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慧坚毅当时炎帝神农氏族已经衰落,酋长们相互攻伐,战乱不已,生灵涂炭黄帝毅然担负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很多部落纷纷前来归附。

      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被蚩尤战胜,退到河北涿鹿,向黄帝求救,黄帝欣然应允,与炎帝联盟,在涿鹿的原野与蚩尤决战,擒杀了蚩尤,获得成功从而黄帝的威望越来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渐渐形成炎帝虽被蚩尤战胜,但尚存实力,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霸主,起兵抗拒,于是炎黄二族发生火拼,决战于阪泉之野,最终黄帝得胜,奠定了天下  黄帝即位之时,有云之应,因此设置了以云为名的中心职官,管宗族事务的为春官,叫青云;管军事的为夏官,叫缙云;管治安的为秋官,叫白云;管营造的为冬官,叫黑云;官中心事务的叫中官,叫黄云黄帝在加强国家管理的同时,又起先抓生产、治五气、艺五种、劝民农桑,在种植、纺织、造字、造车、作乐、作舟、作弓矢、算数、筑城、测气象等方面均有独创,开启了中华民族5000年之文明黄帝为寻求限制阴阳、哺育百姓、富邦强国的长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渡黄河跨长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广成子与黄山仙人容成子的指引,找到了奇峰异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缙云仙都,遂安营扎寨,在仙都鼎湖峰铸鼎炼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后,金丹炼成,万众欢腾,鸾鹤飘舞,仙乐洪亮,在缭绕鼎湖峰四周的五彩祥云中,飞出一条五爪神龙,迎接黄帝上天黄帝给自己的儿子与五官的大臣们交代完后事,遂驭龙登天。

      当神龙离地数尺时,旁边的臣民见黄帝登龙升天,也慌张攀住龙须跟着上,这龙须哪里经得住众人的攀扯,纷纷断了,并连人一起摔了下来,众臣民不禁难过大哭龙须落地却化成了草,人们就叫它为龙须草,也叫缙云草,现鼎湖峰脚下仍长着茂密的龙须草,汉司马迁《史记》、晋谢灵运《名山记》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有具体的记载  好,现在我该给大家说说仙都与黄帝文化联系最亲密的几个旅游主景点:  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高170.8米,底面积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面临好溪,拔地而起,孤高矗立,直插  云霄,誉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更奇的是在这峰顶上还有一个小湖,湖里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传,这就是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龙升天而去的地方,这湖就是被鼎所压塌而成,故称“鼎湖”唐白居易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天下奇观大家看,鼎湖峰右侧有一小石笋、高40.7米,小而尖,与鼎峰峰一大一小相映生辉,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峰,传闻这就是黄帝的儿子小昊化成的,他办完父亲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亲炼成的金丹埋在昆仑山下,帝位传给黄帝之孙昌意后,毅然回到缙云山中,恒久和当地的老百姓在一起。

      我们再到鼎湖峰脚下看,这一根根长得如针,颜色翠绿的草就是龙须草,当地人把龙须草织成草席,叫“龙须席”,这龙须席具有冬暖夏凉、安神养性、并能防治皮肤病等特点其实,它的药理作用还许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峰,洞口面溪,形如古镜,古又称“镜岩”有泉水从洞中石缝里渗出,注于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曾用此水炼丹饮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寿,故名仙水,唐代闻名道士周景复饮此水80余年而仙化,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有诗为证我们来看投资者为他们的诗所立的石碑我们从仙水洞内往北50米,看步虚山下面有几条东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岩沟,如车轮压碾痕迹,传闻这是黄帝乘龙车登步虚山的辙迹,叫“轩辕辙迹”  黄帝祠宇:前面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缙云堂,建于东晋,作为天下百姓祭祀黄帝的场所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听说缙云山是黄帝觞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称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由李白的从叔李阳冰(缙云县令、小篆书法家)撰额“黄帝祠宇”我们看,现在这块匾额就是依据李阳冰的手迹所制,其真迹石碑保存在县博物馆。

      宋代,朝廷崇道,下旨改为“玉虚宫”并进行扩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但是,缺憾的是,到明末时,玉虚宫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黄帝祠宇大殿是由清华高校建筑设计探讨院设计、东阳横店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建的仿唐建筑群,它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成为“北陵南祠”的格局,是中国南方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接下去,请大家先进入主殿,朝拜一下我们的始祖黄帝,然后再参观殿内的匾额、楹联、壁画及黄帝史迹展览馆,感受一下黄帝文化的氛围,更多地了解缙云仙都黄帝文化的内涵  据传黄帝在缙云活动过的地方许多,后人为了纪念黄帝,凡是黄帝去过的地方,均以他的名号来命名如黄帝车辇住跸的地方叫黄跸,后改成黄碧(现缙云县新碧镇的黄碧村、黄碧街、黄碧桥头、黄碧塘及新建镇上黄碧等),黄帝临时的住屋叫黄寮,黄帝曾经坐过的石叫轩辕石(步虚山上)、蹲过的洞为天堂洞(仙都山上主峰上)中官的驻防在黄帝车辇旁边,叫黄云山(缙云县新碧镇内孙后山),春官的驻地,叫青云山(缙云县城北),夏官驻地叫缙云山(即仙都山),秋浙江缙云山一带后,继承黄帝的合宫并发展起来的应当说这是古黄帝合宫(明堂)式的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来到黄帝合宫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河阳古民居景点,请大家细致视察,渐渐地品尝吧  河阳古民居,位于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是缙云县西乡最大村庄之一河阳朱氏祖先特别重视风水文化,在民居建筑上运用得相当完备村外地形为五龙抢珠,两条坑水成“八”字形,把古村包围,恰似护城河村内明沟暗渠,出水流畅,道路犬牙交错,条条相通民居建筑,规模宏大,动辄18间、28间、38间,亦有10间、13间等,至今尚有院落40多个其道坛的布局大多采纳四合院厅堂楼层式,有三面楼、四面楼之分屋面双披,四周青砖砌筑有的前后数幢相连,中间以弄堂、封火墙、马头墙分隔弄堂两端设双披小门,成封闭式,具有很强的防盗防火功能住宅分大院和伙房两部份大院为户主居住区,内有宽敞的庭院,中轴线上为前厅、后堂(中堂)前厅为过厅,后堂(中堂)作半敞式,俗称师间,后壁正中是挂名人书画,两侧设神龛每逢节庆,婚丧大事,院内各家多在中堂祭拜祖先,宴请来宾庭院四周为卧房,走廊贯穿全院,两端设辟门、庭院天井精选鹅卵石,铺筑多种图案,四角砌花坛种植花卉,楼层由两厢设楼梯登临伙房位于大院后部或两侧,为帮佣生活区,属井楼式建筑,有小天井,由走廊辟门进入大院。

        河阳民居不仅外观雄伟秀丽,而且内饰的工艺也特别精湛其雕梁画栋、廊下、门窗、牛腿均以东阳木雕装饰,题材以松柏、垂柳、梅花、桃李、牡丹等植物和白鹤、麒麟、奔鹿、走马、蝙蝠等动物为  主,中堂两侧卧房花窗透雕,有宫室、园林、群羊等豪华图案,有的还镶嵌“松柏当窗秀,芝叶入室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一类微雕楹联,其工艺令人叹绝  乾隆、嘉庆年间,史称清代盛世,河阳朱氏大财主在构筑豪华民居的同时,还掀起修建祖祠之风至今保存下来的大小祠堂有十五幢在同一村中这一姓多祠的现象,全国罕见其中,虚竹祠最为壮丽和精致,据说设计雕刻画纸在苏州花了三年时间,后由东阳木匠细心雕凿而成,其人物活灵活现,走兽呼之欲出,花卉犹在怒放,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珍宝  各位挚友:黄帝文化是仙都风景区的灵魂缙云仙都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今日的介绍,只能使大家对仙都黄帝文化有一个也许的了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谋求各位常来仙都,大家一起来进一步挖掘深化,发扬光大仙都黄帝文化感谢大家!仙都的导游词2  仙都风景区位于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自隋代起著名于世仙都的名字还有一个典故:唐朝天宝年间,刺史苗奉倩以彩云仙乐出现于缙云山,上报朝廷。

      唐玄宗惊羡道:“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笔写下“仙都”二字,“仙都”这个名字就始终沿用至今仙都风景区分布于东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芙蓉峡等巡游区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仙都风景区景点有以下八个知名景点:  1、鼎湖峰:鼎湖峰是整个仙都风景区的核心鼎湖峰又名“天柱峰”,高约160米,人们称它为“天下第一峰”  2、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侧初阳山上  3、小赤壁:由倪翁洞向东,绵延数里的绝壁  4、芙蓉峡:由鼎湖峰沿好溪向上行三四公里,两侧的山体通体漆黑,愈来愈窄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  5、姑妇岩:也叫婆媳岩,其中姑岩略低,面对北,酷似佝偻僵坐的老婆婆不论从哪个方向观看,无不惟妙惟肖妇岩与姑岩对峙,象有身躯而无头首的年轻媳妇,好像身穿连裙长服.婷婷玉立  6、独峰书院:位于倪翁洞景区内  7、初阳山:位于好山的前面,青塘的东面  8、云英谷:位于好山、群玉山、初阳山三山相交之处仙都的导游词3各位挚友:  大家好!  欢迎诸位来仙都参观巡游,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小莫  仙都,古称缙云山,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整个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山四个景区及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300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田园风光、野趣盎然,人文荟萃、古迹满目鼎湖峰是仙都景区标记性景观,它状如春笋,高170.8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从不同角度欣赏有“天下第一笋”、“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指”之美誉,唐白居易有诗赞曰:“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仙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黄山、庐山等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自唐以来就有官方祭祀始祖黄帝的传闻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据元朝《仙都志》记载,唐天宝七年六月八日,在缙云山鼎湖峰四周五彩祥云缭绕、鸾鹤飘舞、山呼“万岁”缙云郡太守苗奉倩将此上奏朝廷,唐明皇李隆基听后大悦,叹道:“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赐御书“仙都”两字从今,缙云山亦称仙都山景区内的黄帝祠宇,始建于东晋,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有“北陵南祠”之称,是中国南方祭祀黄帝的主要场所  仙都道教兴盛佛教发达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二十九,为我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

      自东晋时期起先先后有葛玄、葛洪、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周景复、刘处静、闾丘方远、杜光庭、许石昔等道教宗师在仙都辟谷养气,修真传教三国孙权时期,就有僧人在缙云建寺院,历朝历代延至今日仍有寺院20多座其中黄龙寺、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