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七八年纪的复习资料.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51600346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隋朝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2)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三、隋的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第2课 “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隋亡的教训,人民的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这样才能巩固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② 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③ 合并州县,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④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谋杜(如晦)断”;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3、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 “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 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 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 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④ 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兴全国⑤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新灌溉工具——筒车2、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陶器、世界工艺的珍品)3、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分类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农业 水利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技术 育秧移植栽培水稻 新品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作物种植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新工具 曲辕犁、筒车手工业 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士科参考人数多;录取极严,第一名称状元。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曾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小结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隋朝)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 完善阶段(唐朝)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与吐蕃的交往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2、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 8世纪时,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已 “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很多遣唐使来唐朝学习文化,两国进行贸易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社会生活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日本(1)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鉴真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二、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1、时间:唐太宗时期2、经过: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在天竺讲学时,受到尊敬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3、影响:《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2、印刷术:①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②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二、文学: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2、代表诗人:①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诗圣”(“三吏”“三别”)③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同情人民,通俗易通,反映现实生活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2、柳公权: “柳体”,代表作为《玄秘塔碑》。

      四、绘画1、(唐朝)阎立本:代表作为《步辇图》2、(唐朝)吴道子:“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五、雕塑甘肃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 一、科技方面类别 朝代 设计者 成就建筑 隋朝 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雕版印刷术 唐朝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二、文学方面(诗歌)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人称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仙”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诗圣”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类别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自成“柳体”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被称为“画圣”石窟艺术 甘肃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2、北宋(1)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北宋实现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国,史称西夏2)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3)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立(1)金的建立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2)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2、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3、金和南宋的对峙(1)抗金名将——岳飞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2)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 阿保机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后迁都到中都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南方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2、表现: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①人口多达百万;②出现早市、夜市;③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④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