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doc
3页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以下中划线的4分) (1)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小题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2分) 小题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那么》中的哪句话?(1分) 小题1:(1)才 (2) 通“否” (3) 丢弃,舍弃(4) 拉 小题2:你和我的父亲相约中午同行,过了中午您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其父亲,就是无礼 小题3: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
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适宜,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假设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正的时机,那么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小题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1:试题分析:“乃”,一词多义,才不”,通假字,通“否”委”,一词多义,丢弃,舍弃引”,动词,拉,牵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时,要注意把“期”(约定)、“至”(到,来)、“信”(信用)、“礼”(礼貌)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再详细阐述理由元方的做法,从礼节的角度来说是有点失礼,但从元方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更加可以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他失信和对子骂父的做法很不对 小题4:试题分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这是元方对父亲的友人的斥责,说他不讲信用,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