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 第七节四种命题一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6476084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第七节四种命题一一、教学目标:1.会将所给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能由认定的原命题出发,作出它的另三种命题2.初步理解四种命题及其关系,理解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二、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其关系三、教学难点: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国庆之前我们我们学习了逻辑联结词以及真值表,下面我们简单的回忆一下真值表pq非p(┐p)P或q(p∨q)p且q(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 1、下面请同学判断一下下面命题为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请说明是何种形式的复合命题,并判断一下真假1)并非所有的实数都是有理数(2)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3)3≥2分析:(1)非p (2)p且q (3)p或q2、分别写出下面命题的否定形式(1) 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2) 若是锐角, 则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3) 若,则中至少有一为04)若 分析:(1)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2)若是锐角, 则的存在一个内角不是锐角3)若,则中全都不为04)若(2)情景设置:1.复习提问:下面两个命题的否定形式是什么?① 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③ 同位角不相等; ④两条直线不平行2.启发设问:上述两组语句中,分别把其中一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时,可否构成命题? 命题1:若同位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命题2: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命题3:若同位角不相等,则两条直线不平行命题4: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3.启发思考:上述四个命题有何关系呢?(3)新课探究(一)命题的四种形式 若记 p:同位角相等; q:两条直线平行 p:同位角不相等 q:两条直线不平行 则上述四个命题可概括为:命题1:若p则q. 命题2:若q 则p命题3:若 p,则q. 命题4:若 q,则p. 其关系为:命题1与命题2 是一对互逆命题,如命题1为原命题,则命题2为原命题的逆命题即: 原命题 若p则q.————已知、或认定、指定的命题逆命题 若q 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命题1与命题3是一对互否命题,如命题1为原命题,则命题2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即:否命题 若 p,则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命题1与命题4是一对互为逆否命题,如命题1为原命题,则命题2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逆否命题 若 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且同时否定1)阅读教材例1 (注意题意书面表达的准确性)(2)完成教材练习1、2注:1.注意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总是相对于原命题而言的2.对一个命题,总可以将其分为“条件”与“结论”两部分,从而总可以将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3.命题中的条件、结论要求都是命题吗?——开语句也可4. 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就是非P 否命题是把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得到的命题 例:原命题为:若同位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命题的否定为:若同位角相等,则两条直线不平行 否命题为:若同位角不相等,则两条直线不平行二)四种命题相互间的关系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 则q) (若q则p) 互 否 为 逆 互否 为 逆 互否 互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 p,则q) 互逆 ( 若 q,则p.) (三)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0,则全为0。

      2)正偶数不是质数(3)若 (4)相似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分析:(1)逆命题:若全为0,则=0 真的 否命题:若≠0,则不全为0 真的 逆否命题:若不全为0,则≠0 真的 (2)逆命题:如果一个数是质数,那么它不是正偶数 假 否命题:如果一个数不是正偶数数,那么它是质数 假 逆否命题:如果一个数不是质数,那么它是正偶数 假 (3)逆命题:若ab=0,则a=0 假 否命题:若a≠0,则ab≠0 假 逆否命题:若ab≠0,则a≠0 真 (4)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相似 真 否命题:不相似的三角形不全等 真 逆否命题:不全等的三角形不相似 假归纳小结:1.互为逆否的一对命题,同真或同假。

      2.互逆的一对命题,不一定同真假3.互否的一对命题,不一定同真假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已知若(2) 已知若(3)若 无实数根4)若, 则归纳小结2: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的关系,将不易判断真假的命题,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尤其是对否定式语句的命题)——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4)本课小结1.四种命题的准确表达及其相互关系2.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的应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