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论文详解.docx
5页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静脉输液容易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 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了解老年人血 管特点,正确选择血管,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探索护 理新技巧,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关键词]老年人;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患者治疗给药的主要手段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 出现神志不清、昏迷、吞咽困难以及胃肠吸收不良或肾功能障碍等,往往使口服给药受到限制,静脉输液 便成为主要的给药途径由于老年人血管条件差,另外年人全身状况差,心脏肺以及肾等多脏器功能下降,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静脉输液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对问题总结如下,最常见的是静 脉穿刺时发生的血管痉挛导致鼓疱、外渗1、 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1.1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组织松弛,血管 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此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
2.2生理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相对减少,卧床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动 能受损,心搏出量减少,血液流动缓慢,血液系统相应地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是血流凝固性增加,纤维 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静脉内膜的老年变化则表现为中层的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 增加,内膜变厚和静脉瓣萎缩致使静脉弹性降低、硬化、甚至钙化2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 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2.1血管损伤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 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 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⑴2.2局部组织损伤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 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2.3深度组织损伤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 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2.4累积损伤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⑵,易导致恶性循环的 产生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3.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血管3.1.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 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大3.1.2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 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 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3.1.3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这类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 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发生流体部分外渗3.1.4瘫痪患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活动,同 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3.1.5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溶液及大剂量抗生素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 要在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如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这 样可避免药物对小血管的刺激,因为小血管壁薄,致密度低,容易造成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在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小血管,当超过8小时以上肢手背静脉为 宜,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疲劳,同时也便于病人大小便以 及其他活动3.2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 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差, 长期病史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 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 3.2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 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 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⑶3.3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争取 一次成功。
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 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3.4正确的拔针方式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变薄,血管有轻度闭锁样变化,尤其是80多岁的老人,轻度损伤即可 能产生瘀斑因此,拔针后的处理要适当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血管造成两个针眼:皮肤针眼和血管针 眼为了止血,两个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拔针时先分离胶布,仅留下压针眼棉球的一条,护士用 右手捏住头皮针柄,顺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在 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拇指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力度适中,并将穿刺侧上肢微抬, 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根据老年患者血管 的特点,按压时间一般5~10min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出血和再次输 液时发生渗漏3.5局部用药保护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 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4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因此,这类情况 出现时,如何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必要的知识 4.1更换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 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4]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另有临床实践 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cm处的输 液管,仅挤出0.01ml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4.2热敷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药物渗漏,但禁用于化疗药 物外渗⑸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对于 由其他血管收缩剂导致的外渗同样具有处理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4.3冷敷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的作用,对 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
其作用机理是,通 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 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6]4.4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平行 于皮肤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 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a2的活性,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7]4.5中医疗法适用于长期注射的药物导致的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一般采取外敷的方式进行处理4.5.1马铃薯外敷 可采用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 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4.5.2芦荟涂抹外敷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血的功效,其中富含的 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比如,芦荟乌鲁新可以覆盖于炎症表面促进细胞再生; 芦荟酊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异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强血管壁弹 性。
在药效良好的基础上,使用芦荟处理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只需洗净后,去 除刺及表皮,每1h涂抹2〜4次,若是患处情况较为严重,还可以结合每1h外敷1〜2次的方法进行治 疗4.5.3如意黄金散 而针对静脉炎外渗,还可以采用如意黄金散15g置于无菌容器内,用食醋调制成糊状, 先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待干,避开穿刺点1.5cm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cm, 范围超过患处1cm,穿刺点外用1.5cmX1.5cm无菌干燥纱布覆盖,用保鲜膜将涂药处覆盖,胶布固定,2小 时后取下,1天2次[8]4.6其他处理方法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某医院在临床中以早期 常用的95%酒精为溶剂,加入了牛黄解毒片作为溶质,使药棉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用塑料布包裹固 定,保持患肢抬高,24h内即可见效;或者是合理地利用药物相互拮抗的特性,以此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 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或是采用联合疗法,对坏死局部组织进行手术切除, 对于水疱进行抽取后再进一步处理,或以超短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4.8 心理指导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 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 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5 小结临床上给老年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 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 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 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 (2):71.[2] 薛银芳•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5⑷:919.[3]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 11(1) :10-11 .[4] 布丽萍•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66.[5] 张丽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卷(8):757.[6] 陈莉莉•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 (2) :78.[7] 周书萍•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止进展[J].全科护理,2010,8 (2): 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