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方案范文.doc
8页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方案范文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方案范文一、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二、人口普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设置人口普查小组,分别负责人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三、人口普查所需经费,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和厉行节约的原则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四、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配合各级宣传部门,采取一切有效的方式,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各级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负责,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六、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X年11月1日零时。
七、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八、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在现住地进行登记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采集相应信息九、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十、人口普查表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抽取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十一、11月1日至201X年10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的户,同时填报《死亡人口调查表》十二、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十三、人口普查的普查表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各省负责印发十四、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文职干部、编内职工及军队管理的离退休人员,由军队领导机关统一进行普查在军队编内单位服务的编外职工以及家属、保姆等,居住在军队营院内的,由军队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不在军队营院内居住的,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普查。
在军队所属的福利性、保障性企业,子弟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居住的非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和编内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人口普查机构;不在上述单位居住的,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普查十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登记,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在武警部队营院内居住的家属、保姆等,由武警机关负责普查,普查表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普查机构十六、驻外使、领馆人员,各驻外单位人员以及派往国外的专家、职工、劳务人员、留学生(包括公费和自费)、实习生、进修人员等,由其出国前居住的家庭户或者集体户申报登记十七、依法服刑、被劳教的人,由当地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进行普查,普查表移交县、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和培训十八、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由普查员承担,普查指导员负责对普查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原则上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员,每个普查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十九、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应当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身心健康、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担任二十、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可以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任,或从社会招聘。
普查员在普查任务完成以前,不得被调动做普查以外的工作二十一、借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其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保留其原有的工作岗位选任和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由普查机构支付二十二、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调工作于201X年9月底前完成二十三、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由县(市)人口普查机构统一组织进行,并于201X年10月15日前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经过培训并测试合格后,由普查机构发给证件,入户登记时,必须佩带冒充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社会page调查或者进行诈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二十四、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与宣传部门密切合作,统筹制定宣传规划,做好宣传方案要大力宣传《人口普查条例》,深入宣传这次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宣传积极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二十五、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在人口普查登记前后,采取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人口普查的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使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贴近普查实际,贴近普查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二十六、各级普查机构要积极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大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支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登记前的准备工作二十七、人口普查按照划分的普查区域进行二十八、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坚持地域的原则以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基础划分普查区每个普查区,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在地域上不能交叉、重叠和遗漏,所有普查小区连接起来,要完整覆盖全国普查小区划分工作应于201X年8月底前完成二十九、在人口普查机构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进行户口整顿,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同级普查机构,供普查登记时参考户口整顿工作于201X年9月底前完成三十、人口普查登记以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要对普查小区的人口和居住情况进行摸底,明确普查登记的地域范围、绘制普查小区图、编制普查小区各户户主姓名底册摸底工作于201X年10月28日前完成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三十一、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从201X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以前结束三十二、人口普查登记的方法,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员应当按照普查表列出的项目逐户逐人询问清楚,逐项进行填写,做到不重不漏、准确无误普查员调查完一户,应将填写的内容,向本户申报人当面宣读,进行核对三十三、普查登记时,各户申报人应当根据普查员的询问如实回答普查内容,不得谎报、瞒报、拒报普查项目。
三十四、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动员、支持群众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不得授意、指使、强迫群众不如实申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表和汇总内容;不得对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群众打击报复;不得以各种形式和借口干扰人口普查工作三十五、普查登记的个体资料不得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三十六、人口普查机构和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对各户申报的情况,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人口普查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者泄露严禁公开个人和家庭的登记资料三十七、普查表只作为数据处理和综合汇总使用,人口普查机构要妥善保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查阅普查表三十八、普查登记结束后,普查指导员应当组织普查员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复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复查工作于201X年11月20日以前完成三十九、复查工作完成后,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事后质量抽查质量抽查工作于201X年11月底以前完成普查数据的汇总、发布和管理四十、对普查登记的主要数据,先进行快速汇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汇总结果于201X年12月31日以前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进行审核后,于201X年2月底前发布公报。
四十一、《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长表》,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死亡人口调查表》以普查区为单位装入相应的包装袋普查资料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妥善包装,专人护送,保证完整无损运送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交接手续四十二、人口普查表经复查后,由编码员在编码指导员的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定的标准,集中在县级进行编码编码资料经全面复核,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录入编码工作于201X年2月底前完成四十三、人口普查资料由人口普查机构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录入采用光电录入的方式,汇总程序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下发四十四、数据录入后,原始普查表转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资料库保存四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X年9月30日以前将全部汇总结果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2月31日以前完成全国人口普查汇总工作四十六、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包括图像和个体数据资料,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四十七、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不得用于对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得以人口普查数据追究以往瞒报、漏报的责任。
四十八、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编制普查报告书,分别向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其他四十九、对认真执行本方案,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五十、对违反本方案规定的,由人口普查机构予以批评教育,本人所在单位给与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统计法》、《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给予处罚五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字,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资料计算台湾、彭湖、金门、马祖地区的人口数字,按台湾当局公布的资料计算五十二、少数边远、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区,需采用其他调查方法的,须报请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批准五十三、本方案规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实施细则,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发布五十四、本方案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