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文本解读大门的金钥匙.docx
5页开启文本解读大门的金钥匙 宋一帆 武肖依Summary:解读学不能满足于纯粹的理论建构,还要特别强调实践的操作性有了文本解读的具体方法,对我们进行教学的帮助很大也会很直接Key:文本解读 文体 教学一.小说的解读方法随着西方叙事学的涌入,大量的小说理论成为了国内叙事学批判的固有模式,孙绍振认为这些理论大多带有空想性、机械性的特点,主张小说研究应该从传统小说固有叙事模式中打出常规,突出文本情感错位错位”理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个范畴又包含着“逻辑错位”和“情感错位”两个子范畴所谓“打出常规”,一般指的是在小说故事发展的情节中,人物被抛出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人物命运开始在读者面前跌宕起伏这里的“非常规”具有假定性的色彩在这个“非常规”的情境中,小说人物会在潜意识中进行思考与抉择,这又充分暴露出人物的深层心理在作家笔下,小说的人物往往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与读者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充分将小说人物的情感从意志中解放出来,则必须将小说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最终暴露出人物的内在心理特征最佳方式就是设置极端情节,通常“极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在顺境与逆境这两个极端的情节中,情感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而设置逆境是众多小说家惯用的修辞手法。
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情感错位”范畴这种情感错位,本质上是作家写出的人物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的个性在传统的小说理论中,强调情节塑造多元的人物形象特色,寄予丰富的情感,但这些人物形象具有绝对的共性与个性如《西游记》中所有的妖魔怪鬼以吃唐僧肉为动机,并没有其他因子使得各种妖魔鬼怪之间拉开心理距离因此,这些形象的生命力不强拉开人物心理结构的距离,才能实现情感错位二.散文的解读方法长期以来,散文文类的不确定性导致散文长期缺失艺术标准如何区分散文、小说与诗歌的美学特征,成为文本解读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这一任务却也成为孙绍振对散文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孙绍振提供了自己对散文进行分类的方法将散文分为了“审美散文”“审丑散文”“亚审丑散文”和“审智散文”对于“审美散文”,也就是十分注重抒情的散文,孙绍振辩证看待,把西方与中国的散文创作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散文并非只抒情不可,也并不是强烈地抒发真情实感才是“美文”这也正是孙绍振提出“审丑散文”和“审智散文”的理论来源孙绍振以“情感特征”为出发点,将“情感非常冷,接近零度”的散文命名为“审丑散文,”由于审丑的关键指出是展现出作家情感的冷漠,这种审丑是对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作了深度反驳,所以,要真正地审丑,则必须与传统的热情、激情拉开距离。
另一散文概念是以幽默散文为核心的“亚审丑”理论区别于审美散文将对象美化、将自我的心灵美化审智散文”,区别于审美散文,它更注重对文本的智性进行探究,对人的灵魂、生命进行思想性探索智性散文既不追求美也不追求丑,智性带有某种程度的理性性质它与情感存在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远离幽默与抒情孙绍振主张的审智是一种审美思维,也是一种创作思维其实对于散文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这种分法为我们解读散文又提供了另一条道路,主要是從散文情感表达的程度来进行划分的也有利于帮助我们在分析谋篇散文时把握它的重点核心三.还原法解读学不能满足于纯粹的理论建构,还要特别强调实践的操作性有了文本解读的具体方法,对我们进行教学的帮助很大也会很直接文学文本解读学的任务就是化隐性矛盾为显性矛盾,把矛盾揭示出来,而孙绍振给出的具体方法之一就是“还原”所谓还原分析法,就是依靠抽象能力,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然后将之与艺术形象加以对比,从比较中找到差异,揭示出矛盾,从而进行文本分析,探寻文本的魅力与秘密其实,理论家都知道“还原”的重要性,但能像孙绍振这样重视还原,深化还原,并把它发展成文本分析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的,却未曾有过。
孙绍振不单纯重视还原,他还在还原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在之前零星的阅读中,我也读到过相应的概念,如历史语境还原、隐性矛盾分析等,如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书中,提及的很多内容便来自孙绍振教授孙绍振不畏权威与成见,对许多经典文本展开了自己独到的还原分析式的阅读在他的还原分析下,我们愈发见得阿Q的麻木,我们看到流连于康河河畔的徐志摩沉默而优雅地重温着隐藏在心头的秘密……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自觉地进行文本解读方法上的追寻,那么我们的解读必将更加有效孙绍振的还原分析法可谓是文本解读的一把利刃,它不仅丰富了文本微观分析的方法,同时也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件有力的武器,深化了我们对于文学形象的认知但是另一方面,还原法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1.“还原”是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它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假想出未经加工的生活的原生态,同时它还要求我们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同样的假想,这样才能形成分析的基础应该说,这是一个我们应该给予研究的课题2.分析形象就是分析矛盾,而“矛盾是内在的,可以感觉得到但是很难直接用现成语言表达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孙绍振给我们的建议是——“其实,要获得这种能耐,也并不神秘,它有一个出发点:坚定地寻求矛盾”我相信,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在不断的、坚定的寻求过程当中,我们的还原分析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定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孙绍振对还原分析法的拓展及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为学者开拓创新、不畏权威的可贵品质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的为人及语文教学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体来说,对文学解读的理论的理解为我们去深入解读教学文本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持当今很多语文界名师从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理论中获得过很多有益的启发这本书就像是开启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大门的金钥匙,有利于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程度的有效性Reference[1]陈剑晖.《方法与范畴:建构当代散文理论的可能性——论孙绍振的散文研究》[J].《东吴学术》,2020.[2]王洋.《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J].《散文艺术》,2020.[3]孙彦军.《孙绍振文本解读学的原创性和贡献》[J].《名作欣赏》,202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