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一统的汉朝.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60483660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生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入: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生观看61页“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61-62页“文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 食货志》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休养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图片和资料学生看书,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2.发展农业生产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5.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资治通卷》记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小结: 让学生归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的哪些教训,制作秦汉措施比较表,如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更好的体会为何“秦亡汉兴” 这为汉武帝时达到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62页“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 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难点应着重讲解首先,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讨论: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A.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B.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东汉的统治 (本目内容为小字,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采取措施进行改制,改制失败使社会更加动荡,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光武帝 2.光武中兴 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中兴”,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3.外戚和宦官专权,农民战争爆发 盛极一时总有衰尽,东汉中期以后,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东汉黑暗统治的特点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无尽搜刮,遭殃的是老百姓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天灾不断,出现水灾、旱灾、蝗灾,出现了“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惨相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农民起义因而连绵不断,当时流传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反映出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蔑视统治阶级的英雄气概,终于在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总结: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 板书 一、文景之治 1.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2.发展农业生产 3.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5.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25年刘秀称帝 2.光武中兴 3.外戚和宦官专权,农民战争爆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