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善于发现那无穷的“建筑意”.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要善于发现那无穷的“建筑意” 常利兵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十足绕不过去的两个重要人物作为第一代建筑学者,他们关于古建筑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阐发上至今都有不容忽略的学术影响力在此,我以新近出版的林徽因著《建筑意:中国古建筑之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为例,略作一些介绍,以飨读者 从整个书的章节内容来看,既有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理论性斟酌和学识创造,也有在实地考察根基上写成的具有突出史料价值的系列建筑调查报告,呈现了在古建筑研究中举行学理构造与案例剖析的典范地位和影响如在《平郊建筑杂录》一章中,林徽因对“建筑意”这一概念的界定说明,就很有代表性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无意郊游,触目都是饶好玩味的古建有的是显赫的‘名胜,有的是消沉的‘痕迹这些美的所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高兴那“什么叫做‘建筑意?”解释说,顽石经过大匠之手泽,年头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确实是会蕴涵生气的;无论哪一个雄伟的古城楼,或一角倾废的殿基的灵魂里,無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咏。
无疑,“自然的材料经人的聪明建立,再受时间的洗礼,成美术与历史地理之和,使它不能不引起赏鉴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想” 正是怀着对“建筑意”的不断追寻和无限感慨,林徽因又更加地强调说,“建筑审美可不能势利的”所以,在“摄影图录之后,或考证它的来历,或由村老传闻中揣测它的过往——可以成为一个建筑师为古物打抱不平的事业”,而“他的报酬便是那无穷的建筑意的收获”细细读来,这些精湛的抒情文字,貌似是那古建筑物在借林徽因之手向后来者传达“诗”“画”之外的“意” 另外,该书中还收录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和《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两篇关于山西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假设我们能够在前人研究根基上,擅长重视和察觉那无穷的“建筑意”所在,那对于山西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来说,将会是一件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了 猜你热爱 古建筑调查报告林徽因 林徽因报忧做人与处世(2021年5期)2021-06-01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养护的有效措施时代人物(2022年22期)2022-11-18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7期)2022-08-06古建筑的养护及其框架下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今日资产(2022年9期)2022-06-11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百家讲坛(2022年24期)2022-04-242022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南风窗(2022年21期)2022-10-15中国古建筑视野(2022年18期)2022-09-26刍议古建筑养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学识文库(2022年1期)2022-05-14物流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应用才能需求的调查报告求知导刊(2022年33期)2022-01-20长安大学学生对双十一与传统节日看法的调查报告青春岁月(2022年21期)2022-12-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