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共12页).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3154110
  • 上传时间:2021-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如何审题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一、审: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⑺简评:简要评价。

      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清中期人口膨胀的 原因及影响 12 分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概括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 基本趋势 8 分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根据材料 概括 孝文帝庙号改革的 内容 8 分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 不同之处 10 分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孟子与苏格拉底的 法制观念 10 分2015 年天津卷 依据材料 概括 ①至⑤各个时期中国和罗马的 历史特征 7 分题干解读 解题依据 答题要求 限定词 核心词 分值 答案在哪里 怎么答 答题范围 答什么 答多少在考试中,考生若对“限定词”判断失误,往往会答非所问。

      为此,考生可以在审题时使用不同符号对题干进行标识,以提醒自己不要忽略相关要求注:高考答题卡不许乱画,但试卷可以)二、读:分析材料明确了“设问要求”,带着“问题”读材料,是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捷径由于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不再严格依据教材,试题提供的常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以“材料”常是作答的主要依据所以,答题前必须读懂、读透材料文字型材料一般包含三部分:即引言、正文、出处1.注意材料的导入语(如果有的话),有时答案就蕴含其中,有时可以给考生提供答题方向2.正文是材料的核心阅读文字型材料时,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史”(史实),哪些是“论”(观点、评论;史论常出现在材料首句或末句,有时出现在省略号后面),哪些是“概括”,哪些是“阐释”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且)、转折语(虽然,但是,尽管,然而——转折语后面往往是重心)、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以至于)等第三、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一般和上句是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省略号(省略号后面的一句尤其要注意,多是关键性结论)、引号(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句号(判断材料有几层意思)、括号(括号里常有注释或解释)等。

      3.注意材料的来源,即作者、时间、出处等有时材料的出处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有时可以给解题提供背景知识,如作者、书名(文章名)、出版日期(写作日期)等有时,是出于学术规范这种情况下,出处对解答问题无关)4.其他:地图类材料要注意“地图名称”、“图例”、“图示信息”等文物图、漫画要注意名称及其中隐含的文字信息(如果是讽刺性漫画,要弄明白其寓意)如果材料是图表,无论是数据表格,还是柱状图、线型图等,都必须首先搞清楚图表的标识和数据类型,并注意相关数据在不同指标下的变化坐标类图例除“名称”外,还要注意“纵横数轴的含义”及“相关数据变化”注意是率还是量地理选择题此处容易挖坑表格类数据,尤其需要注意与数据相关的提示语三、找:寻找答案的出处1.依据材料根据材料回答”,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寻”答案有时只要把符合题意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摘抄”出来就能得分,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提炼、概括、抽象、归纳等有时特别规定“照抄材料不给分”,注意变换说法或宏观概括)2.依据教材如果确信材料中没有有效解题信息,那么考生一定要克服思维定势,将设问、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以便确认用教材的哪一章、哪一节的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找准解题的方向。

      3.依据材料及教材题目的提示语如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利用好材料,又要依托教材,解答时取“材料”与“教材”的“并集”例(2011 年高考江苏卷):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奇波拉《欧洲经济史》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解析:材料中只有“政治”因素一项,显然除提炼材料外,还需要“背课文”参考答案: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4.答案既不来源于材料也不来源于课本: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依靠平时知识积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如(2009 年全国文综卷Ⅰ第 37 题第⑶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 分) 解析:本题无论“根据材料”或是“结合所学知识”都无法得出答案,考生组织答案要全凭自己平时的积累。

      根据日常的报纸、电视、网络等报道,考生完全可以写出一些口号性的东西,诸如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执政为民之类但凡需要自主发挥的主观性试题,答案要尽可能面面俱到参考答案: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 2600 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四、答:有针对性作答 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等段落化,即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五、查:认真检查检查的主要目的不是修改,而是看有没有漏做试题,回答问题的角度是否遗漏对于已经写好的答案,不要轻易改动,更不要划掉;如确实有需要补充的内容,继续写在原答案后面即可 六、部分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作答思路,如1.原因(背景)类:主观—客观,国内—国际,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外交)—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

      2.措施(内容)类: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过程类:导火线—起点—转折—结果—评价近年来很少考) 3.影响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直接—间接—深远,对内—对外,等4.作用类:由近及远,由内及外,直接—间接—深远,等 5.评价类:分析性质,积极—消极,进步性—局限性,初期—后期,等如分值较高,可采取:史实+性质特点+影响(消极和积极)+结论6.变化(趋势)类:由……到……,越来越……,之前……之后,等7.体会(启示)类: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8.比较类: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角度:原因—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9.判断(选择)观点类:判断(选择)观点—阐述理由(论证观点)—总结升华,等10.评述类:一般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或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证据);评卷要求“多角度”论证,一般应不少于三方面论据,有时还需要中外对比怎么样”,分析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七、克服答题失误答题失误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定要想办法克服1.审题不严密,不能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遗漏问题(特别是“分别”、“各”等字眼,对比“异同”的“同”)2.阅读材料不够细心,遗漏有效信息,即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解读不“完整”3.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作答,不能两者互补,致使答题内容不全面,遗漏答案要点4.把几个问题合并作答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5.不能史论结合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6.观点、立场错误,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7.答题针对性差要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8.答案层次不分明,要点不清晰,条理不清楚9.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答案源自何处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材料题通常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综合在一起,或者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溶为一题,加之材料提供的一些观点有时又与教材不尽相同,所以,很多考生对材料题望而生畏,不知该如何组织答案绝杀技之一:“抄材料” 《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中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材料型试题提供的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尤其是“根据材料总结……内容/措施/特点”之类的试题,答案往往隐藏在材料中如果试题提供的材料足够丰富,很多时候,考生只需把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出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再加工”(抽象、概括、归纳)即可作答,我们不妨称其为“抄袭”艺术当然,“抄袭”的时候要掌握技巧,一般不要“原文照抄”抄袭”的类型很多,或抄袭大意,或抽象概括,或同义词(反义词)替换,或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或把欧式语言转换得符合中国语言习惯,或把口语转换为专业术语,或长短句互换等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又要对有效信息能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例(2016 年高考全国卷,40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